APP下载

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的信仰困境和信仰塑造 

2017-03-02刘惠�オ�

山东青年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梦

刘惠�オ�

摘要:中国梦的提出以及信仰缺失这一社会现状的普遍存在使得信仰塑造变成了亟待解决的一个迫切的话题,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要求。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信仰塑造的最佳时期,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塑造,通过树立科学的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使得国家、社会、个人得到更持久更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缺失;信仰塑造

信仰是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一同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现象,它表现为对特定对象性存在(含主观、客观两方面)的崇拜、敬仰和奉行。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文明的社会生活之中,都有一个占据民族精神世界的主流信仰,主流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得国家富強人民富裕,就必须要解决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

根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于2014年8月22日至9月2日对801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当今社会有高达88%的人认同“信仰缺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病”。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生力军,也存在着信仰缺失的现象,整体信仰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政治信仰边缘化。当今,有些大学生对自己国家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没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盲目崇拜西方社会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共产主义没有信心;第二,信仰日趋功利化和世俗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条件不断丰富,我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金钱开始成为一杆标尺,衡量着人们的成就;第三,信仰方向的多样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由于互联网,新媒体,4G时代的到来,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思想文化,更容易被吸引和影响,加之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学校教育强调我国主流的思想以及转型时期的各种思想交织碰撞,导致大学生信仰出现了多元化和不稳定。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塑造的途径

马克思指出“信仰的本质, 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①信仰就是人们对其认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 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优势,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情感基础,必定能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思想支持和舆论支持。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树立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坚持科学认识和科学信仰的统一

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具备科学的态度去进行学习和分析。很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信仰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理论,与如今的市场经济不相关。这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当今的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些进步也正是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只有认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才能真正的从内心深处去认同马克思主义,才能做好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步。我们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去进行学习和思考,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必须要做到领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科学性学习,从而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

(二)坚持知识理论与实践发挥的统一

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仅要理解它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要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社会主义在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高校要通过组织社会调查、扶贫支教等方式, 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体察民情、了解社会, 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实现信仰的信心。

(三)坚持内心信仰与内心情感的统一

情感需求是人类最普遍、最深厚、最持久的信仰动因。只有情感首先得到满足,信仰才能使人类的精神凝聚、思维得以发展、文明才能得以诞生。所以,要想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必须要使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人们的内心情感相契合。国家应该打破马克思主义只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这一观念,将其变成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东西;高校则应该更多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大学生的情感与信仰得到统一。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义

列宁曾说过:“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理(但绝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他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②因此,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指导,是不容置疑的。

(一)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首先,塑造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梦奠定了人才基础。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是人民的梦想更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梦想。而要想实现中国梦,首先,就要有坚定地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它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而且对大学生的政治行为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再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能够在实践中以理论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其次,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精神支柱。中国梦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政治信仰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纽带,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公民科学的政治信仰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和崇高理想,并不停的为之奋斗。而在当今的进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如:收入差距大,社会利益矛盾日益凸显,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能源形势严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而首先我们就要塑造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马克思主义来解决问题,以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矛盾。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道德滑坡现象,知法犯法现象,功利主义现象这都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解决这些现象,打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三)有利于个人素质培养和精神丰富

当代大学生信仰主流是好的,但有部分大学生没有信仰或者信仰不坚定,导致精神空虚,没有寄托,遇到挫折和困难容易采取错误的方式,容易变得迷信,这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信仰塑造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自身的科学的信仰,是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是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举措,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不动摇,塑造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一个有信仰,有素质,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我们强调利用道德和信仰形成一种社会规范来规约各种利益主体。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指导,没有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信心,没有社会主义是最优越的社会制度的认识就难以做好建设中国的工作,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要从何而说呢?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仰的塑造,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方向和动力,提供指导和武器,这样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才能尽早实现共产主义。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69.

② 《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18.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梦
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