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14黄华玲
黄华玲
[摘 要]
2011版新课标中提出了各学段既相辅相成又富有梯度的识字要求,在学习动机上更强调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倘若教师能从汉字本身的规律入手,通过“组块”开展识字教学,就能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总体特征和构形规律,从而完成由学习一个字到几个字再到一类字的点及面的过渡,以达到省时高效,激发兴趣,学生主动、独立的识字目的。
[关键词]
“组块”识字教学;省时高效;规律入手;主动识字
一、缘起
“组块教学”是薛法根老师独立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五”专项课题《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薛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和标志。这个概念在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经验总结中出现频繁,但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尚属首创。这一概念的提出曾在全国小语界引起过轰动。
(一)关于“组块”
“组块”来源于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本是指记忆单位。在相似论里,“组块”就是“相似块”。其实,“组块”这个概念在阅读心理学中运用是比较广泛的,而我们将它移植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从起源上说,“组块”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名词术语,可以看成是一个记忆单位、信息单位。著名心理学家福多就提出著名的“心理模块理论”。在语文学科研究中,它已经超出了本身的含义,具有更为广阔深远的教学论价值。
薛法根老师说:“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 (chunking)。”可见,“组块”是一种心理活动,也就是一个包括认知、情绪和情感以及意志这三个不同方面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学习者而言,“组块”是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很多零散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块”状单位记忆下来的过程。也就是说,“组块”是一个把一堆散乱的知识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知识体来学习掌握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中的组织、整合策略和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在背诵“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古诗时,是把诗中的七个字看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也就是在记忆时把这七个字当成一个“块”,所以容易记住。如果把这句诗打乱(课件)——“尽蚕死春到方丝”或是“蚕死春到方尽丝”,同样七个字,却是七个独立的意思,我们在记忆时只能当它们是七个汉字而分别记忆。这样记忆前面七个字相比于后面同样的七个字要容易得多。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组块”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用好这个学习心理过程,可以让学习的内容成倍增加,这样,就达到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功效。
(二)何谓“组块识字教学”
什么是“组块教学”?薛老师在《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一文中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而后又在《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中这样写道:“‘组块教学,从教学形式上看,是将线形的教学转变成块状的教学,即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实现多个教学目标,以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率。从教学内容上看,是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板块,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从上述的定义来看,薛老师的关于“组块”和“组块教学”的理论更多的是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让笔者敏感地想到了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过程的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第一学段强调“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第二学段进一步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这样的目标要求重视“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如此要求,有利于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汉字,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享受汉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因此,要做到费时较少、效率较高,就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在识字过程中形成的。于是一种想法就此产生——倘若我们能从汉字本身的规律入手开展识字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总体特征和构形规律,从而完成由学习一个字到几个字再到一类字的由点及面的过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的方法。这就是“组块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最初的想法。
二、定义
在中国知网中,以“组块识字教学”为关键词检索的结果为零。以“组块”为关键词检索表明:从学段来看,以初中的教学居多;从学科来看,以英语居多。与小学语文“组块”有关的只有与薛法根老师的以阅读教学为主的组块教学相关的经验总结了。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本课题研究是一个崭新的、极少人涉及的研究,就如同游戏研发者很难对游戏下一个定义一样,我们很难对“组块识字教学”做一个精确的定义。
最开始,笔者试图对“组块识字教学”下这样的定义: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对象,以“认知组块思想”为指导,从汉字本身规律、儿童的认知规律、语文学习的规律入手,提出小学“组块识字”教学的实践构想,进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促进识字效率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现在看来,这更像是“组块识字教学”的实践目的或仅仅是个实践构想。
如果再次给”组块识字教学”下一个定义的话,笔者会这样下: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对象,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零散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汉字(或笔画、偏旁)有意识地整合成一个个便于记忆的“块”状单位进行教学的过程。
三、践行
(一)寻求“组块识字教学”的足迹
1.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组块”识字因素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人教版教材中识字的编排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在语文园地中识字;三是编排了单独的识字课。其中单独的识字课编排得新颖独特,很有意思。首先,呈现在课本中的位置别出心裁,8篇单独的识字课分别设置在8个主题单元的最前面,用识字统领一个主题;其次,识字课的形式翻陈出新,分别运用了对对子、三字经、谚语、儿歌、词组串、谜语等,使古老的语言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再次,识字课的内容意蕴深远,一组词就是一幅图,一句话就是一首诗。这种新的富含张力和活力的识字编排方式,隐藏着一种新的识字教学方式,预示着一种识字教学的新趋势。
2.学习名师课堂中的“组块”识字策略
斯霞老师是当代初等教育的专家。上世纪50年代,她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在这里,词和句都可以看成是识字教学的“块”。
再来看看薛法根老师在教“鹬”字时是怎么教的?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鹬),谁会念?
生:yù。
师:这是一个形声字,去掉右边的“鸟”字旁(擦去“鸟”,留下“矞”),念什么?
生:yù。
生:“鹬”是个形声字,所以,这个字念yù。
师:真了不起!你能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矞”的本义是“矛穿过物体”。去掉“矛”字头(擦去“矛”,留下“冏”),这个字又念什么?
生:(齐)jiǒng。
生:看过一部电影《泰冏》,里面就有这个字。
师:处处留心皆语文,看电影也能识汉字。(擦去“冏”字)刚才的“鹬”字还记得吗?
(生书写“鹬”)
师:不管笔画多么复杂的汉字,掌握了构造规律,识记就很简单了!
……
我们可以看到薛老师的识字教学经历由拆到合的过程,在拆的过程中,学生对“鹬”的各个部件都已经熟记于心,因此,当所有部件擦去时,学生已经能够根据已有的较小的信息单元再次整合成一个更大的信息单元(即我们所说的“块”),成功地记住了一个字。
(二)尝试“组块识字教学”的方法
薛老师提出:“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元(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似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思想相似块等,而‘组块则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它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常常要依赖‘相似块的存在和‘组块的心理活动。”从汉字的结构上、意义上、读音上看,也都存在着其“相似块”。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这一特性来进行组块教学的设计。
1.巧用字族规律进行“组块”教学
字族:同从一个声符的字,有的只起表音作用,有的不仅表音,还兼表义。表音兼表义的归纳在一起,称为字族,“族”是族类的意思。如:①工、功、攻(有攻治义);②空、腔、控、埪(有中空义);③非、扉、排、騑、辈(有排列和分列义);④绯、翡、痱(有红色义)。
我们教到“准”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包含有“隹”的其他字族。将其形成一个可以作对比、辨别的“块”,或是请学生组词,或是编个儿歌。比如:有土小土堆,用手来推推,两点来准备,又遇困难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识字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而且扩大了识字的面;不仅加深学生对新字的印象,还能巩固熟字。
2.集中相同部首进行“组块”教学
在新华字典中,我们可以发现编者为方便读者检索,将同部首的字集中在一起。找到了一个部首,就可以找到包含这个部首的其他字。在语文书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称赞》这一课的“我会写”中有“板、椅、但、傍、清、消”这些生字,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属于“木”字旁的“板、椅”,同是单立人的“但、傍”,以及同是三点水的“清、消”各当成一个“块”呈现出来,请学生找出共同的外形特点和共同的书写特点,然后同时教学,这样使写字教学的时间省去了不少。
3.对比音近(音同)进行“组块”教学
音近字、同音字的识记和运用,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最容易混淆,区分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做——作”“座——坐”“那——哪”等词的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它们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寻找异同,可以简化识记组块,提高识字效率。再如,教《我们成功了》一课中的“洋”“扬”时,我们可以同时出示两个字,将其作为一个教学的“块”,对比其字形上的异同,再通过组词或者选字填空的形式来加深对两个字意义的理解。
4.分析结构特点进行“组块”教学
汉字中的合体字的构成就如同搭积木一般,形成各种不同的结构。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不同进行组块教学。比如,《雷雨》一课中会写的生字有垂、乱、沉、压、逃、越、阵、彩虹、蝉、蜘蛛等,如果我们孤立地进行教学,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读准读音、分析字形、背诵笔顺、练习书写的话,势必造成耗时多、效率低的现象。因此,从字的结构特点入手进行组块教学,效果会有所不同。将所有生字分两个课时来教的话,我们可以在第一课时先重点指导独体结构的字“垂“,然后教”压、逃、越”3个半包围的字,最后请孩子们自己说说“乱”“沉”这两个字怎么写。第二课时则教4个“虫”字旁的字和两个半包围的字。
5.根据功能不同进行“组块”教学
反义词、近义词的出现频率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还是比较高的,把它们集中教学,让学生以对对子的方法学习、吟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还可以缩短记忆所需的时间,增大识字量。同样,我们还可以将表示颜色的、表示方位的、表示数量的生字加以组块进行教学,一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词句紧密结合进行“组块”教学
词句组块教学的灵感最早来自于斯霞老师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思想,指的是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并不是将生字逐一出示,而是将含有生字的词或句直接出示,然后再进行教学。周淑珍老师执教的《清澈的湖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从单个的汉字来看,其意义远不比在具体的词语或句子的意义来得明确。以《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为例,要认的字包含“幕、临、烁、辉、煌、夺、幢、伟、犹、焕、府、绚、繁、扮、宫“这15个字,取其中一个字“繁”,将这个字放在“繁华“一词中,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个字的读音。
四、感想
“组块”识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手段。它的研究还只是处在研究、探索的阶段,它实用而高效但还有待更深入地发现和实践。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种万能的识字教学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识字的教学环节,也不认为它可以取代任何一种识字方法,而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识字方法。它和其他识字方法如形象记忆法、猜谜识字法、顺口溜识字法等一样同属于语文课堂,在需要的时候才用它,在合适的环节才用它,在适当的课例中才用它。
[参 考 文 献]
[1]薛法根.组块阅读教学策略(上)[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1).
[2]薛法根.组块阅读教学策略(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2).
[3]顾丽芬.组块识字教学法的有益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10(5).
[4]蔡建新.解读“组块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1(12).
[5]薛法根.组块教学 言意兼得[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3(5).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