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片言”而成“警策”

2016-05-14丁永辉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警句题记名言

丁永辉

《文赋》中有言:“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是说,在关键、紧要处用上一句或几句精辟的话,就会成为一篇文章的警句。这里所说的精辟的话可以是名言警句素材,也可以是古诗词,还可以是典故、谚语、俗语等。那么在高考写作中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素材,最终达到立“片言”而成一篇之“警策”呢?

【技法指津】

一、居于题目

用名言警句做题目,可使题目更醒目,引人入胜。

(一)直接引用。如:《有一种爱叫放手》(2014年课标卷),《敢问路在何方》(2015年福建卷),《路漫漫其修远兮》(2015年福建卷),《横看成岭侧成峰》(2015年山东卷)。

(二)巧妙化用。如:《问世间“品”为何物》(2015年浙江卷),《失“智”猛于虎》(2015年江苏卷),《水墨留白、刚柔相济》(2015年上海卷),《腹有“雅量”气自华》(2015年重庆卷)。

二、居于题记

好题记如美人之黛眉,用名言警句做题记,易先声夺人,博得头彩。

(一)诗句题记。如2015年重庆卷优秀作文《善良去哪儿了》之题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歌词题记。如2015年北京卷优秀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之题记: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你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的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对你说一声/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三)警句题记。如2015年上海卷优秀作文《守住坚硬》之题记:“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制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名言)

三、居于开篇

将名言警句立于开篇,往往能够统摄全篇,有要言不烦、一矢中的之功。

(一)引出观点。以名言警句为“引子”,自然而机智地引出或生发出自己的观点,能使文章开篇就彰显“理趣”,顿生“看头”。

如2015年浙江卷优秀作文《言为心声》之开篇:

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所以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又如2015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感知自然需躬行》之开篇: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感知自然需躬行!

(二)充当观点。以名言警句为“观点”,既能做到观点明确,又能增加文采,营造耐人寻味的意境。

如优秀作文《火中取栗》之开篇: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奢望别人闪光的人生,总以为别人是在走一条幸运的路,只有自己始终走在泥泞中。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事业,我们都要经历水深火热的艰苦一面之后,生活才会更多地展现出甜蜜幸福的一面。正如凡·高所言,“栗子,是从火中取出来的”。

又如优秀作文《境由心生》之开篇:

窗外一样的风景,不同的人去观看却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当有人看到了哭的时候,有人却看到了笑。究其原因,在于心境不同而已,正如著名作家林清玄所说:“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四、居于主体

议论文常常要议论说理,如能在议论文的主体论述部分巧引名言警句,往往能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记叙文或散文的主体部分巧引名言警句能使形象丰满,语言熠熠生辉。

(一)充当观点。以名言警句为“分论点”,既能做到观点鲜明,又能使文章结构清晰。

如优秀作文《梦想的力量》之主体部分片段:

作家王蒙说:“面包只能给肚皮充饥,而梦想却能给灵魂增高。”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冯仑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 一下子没有了单位,没有了房子,没有了档案,没有了职称,没有了户口,与潘石屹等人成立了“海南万通”。经过数年打拼,让万通地产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名企”称号。功成名就之时,2012年,他突然辞去万通总裁之职,专心司职于被誉为“乌托邦”的“立体城市”的建设。在这条追逐梦想的荆棘路上,俞敏洪也同样抛弃了在北大任教这块世人羡慕的“面包”,进入民办教育领域,让新东方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拥有面包的时刻更看到了灵魂的高贵。

(二)充当论据。以名言警句为“论据”,既能和事实论据遥相呼应,又能增加文采,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2015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拥抱自然》之主体部分片段: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唱?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仅仅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远远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之间寻得自然之真谛。

(三)升华论据。以名言警句为“扣题句”,既能准确扣题,又能升华论据。

如优秀作文《心有目标》之主体部分片段:

罗本岛锌皮房中的曼德拉可谓地处政治的边缘,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缓解种族矛盾的目标,27年不忘初衷,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为南非民主建设架起桥梁。27年的牢狱生活,在边缘的小角落,这不仅没有改变曼德拉的目标,反而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身在监狱,心却一直紧随南非政坛。由此不由得让人想起契诃夫的一句名言:“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可见,无论身在多偏僻的边缘,只要心中有个目标便可成大事。

(四)营造意境。在散文或记叙文中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既能烘托形象,又能营造某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以感染人。

如优秀作文《没有宋词的年代》之主体部分片段:

整个下午,我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泛波于千年前宋词的烟波浩渺中。

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轻舞罗扇扑流萤,黯然伤怀于碧水秋云间的舴艋小舟?

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

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

曾经,想做羽扇纶巾间穿行的女子,在西子湖畔独品晓风残月,绿柳如烟中墨笔添香,做那宋朝华美锦缎上韵短而味长的一笔。

曾经,想学闲雅清丽的同叔,凄婉优柔的易安,随手从词里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点曲轻歌,便能唱尽万古的痴情。

五、居于豹尾

文章结尾贵在有力、含蓄、意境深远,将名言警句立于结尾处便可轻松打造豹尾。

(一)画龙点睛。以名言警句作为结论句,既能揭示文章主旨,又能使语言简洁、有力。

如2015年浙江卷优秀作文《透过作品看人品》之豹尾:

纪伯伦说:“死亡改变的只是覆盖在我们脸上的面具,农夫依然是农夫,林居者依旧是林居者,而将歌声融入微风中的人,他依然会对着运转的星球歌唱。”作品中深层思考就如同那个歌唱微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毕竟“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升华立意。以名言警句作为升华句,既能揭示文章主旨,又能使主旨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如2015年重庆卷优秀作文《守住人性中的善良》之豹尾:

我想他们在小男孩的妈妈上车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感动了,从而以沉默来反省自己不加思考的行动;反省自己被追求效率这一价值观所扭曲的一些本心……因为我一直深信斯宾诺莎的一句话:“一个民族,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禁锢着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灵魂尽管会不完整,尽管会扭曲,但是民族灵魂中的人性都是永不湮灭的……”

【运用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兰西革命》一书使美国作家拉马斯·卡莱尔享誉世界,然而这本书的问世却颇费周折。它先后写了两次,第一次,卡莱尔的手稿被女仆误当成废纸生了炉子,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起初,沉重的打击也曾让卡莱尔捶胸顿足。但是他很快就从挫折中走了出来,把这场灾难抛到了脑后。他把这本书再写了一遍,而且写得比第一次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展示】

别放慢你赶路的脚步

一考生

陶渊明有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如果他沉迷于堕落官场的伤痛,又如何能到达心灵的桃花源?西方谚语云: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如果你揪心于失败的悲哀,又如何能品尝到咖啡的芬芳?人生中,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驻足,因为不管怎样,人生的道路都不会停歇,所以请别放慢你赶路的脚步。

弗洛伊德有句名言:“尽管追逐快乐是人的天性,但一生不经历痛苦的人似乎还没有出现过。”被誉为“日本推销大王”的石井太郎,拥有数千万的资产,可谁又知道幼年时候的石井为推销一件商品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掌握着欧洲最发达国家的政权,但又有几个人知晓他幼年丧父,曾在乡村杂货店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同样是承受苦难的人生,肯吃苦的人吃半辈子苦,怕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没有返程票。有首歌唱得好:“生活是一杯酒,怎能没有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团麻,也有解不开的小疙瘩。”

“不放慢赶路的脚步”是一柄利剑,它能斩断纷繁的乱麻,除去心头的阴云。它是一支火炬,能融化心头的寒冰,扫尽心中的懦弱。它是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它是汪国真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古训依然在耳边回响,“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的嘱咐依然在耳边盘旋,还在等什么,赶快用它为自己开辟一条道路,奔向成功与光明吧。

不要让曾经的尘埃蒙住今天的心灵,那些缥缈的遗憾早应该飞过忘川到九霄云外,又何必苦苦留它在晴朗的空中徘徊?翻看那触目惊心的历史,多少人因为无谓的嗟叹和哀伤而放慢了赶路的脚步,蹲守在路旁,任由岁月流逝,等待上帝的施舍,而上帝对这类人一向是嗤之以鼻的。那些贪图安逸、遇到苦难就退缩、不思进取的人显得无比渺小,如同蜉蝣之于天地,一粟之于沧海。他们的经历不但可悲,更使人感到可怜。无论词帝李煜怎样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也不可能再次登上宝座,因为他早已停下了赶路的脚步。

磨砺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上帝青睐的是那些人,他们不但会在荣誉中不断前进,更会在挫折中奋起抗争,他们知道过去属于死神,而未来属于自己,是“不放慢赶路的脚步 ”的信念一直在激励着他们,终于将他们推向命运的宝座,享受人生的充裕。张海迪、史铁生、霍金、廖智皆如此。

我不禁想到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不管是在海滩还是在沙漠,不管遇到暴雨还是彩虹,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志向,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它们都早已属于过去,而执着和拼搏却是永恒的主题,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因为不管怎样,放慢赶路的脚步终将一事无成。

猜你喜欢

警句题记名言
所有鲜花都是警句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画出灵魂凸显神韵
一个高颜值的题记定能让你文采尽显
名言
名言趣画
让题记活画出作文之灵魂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