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2016-05-14李宗莲

人间 2016年7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幼儿

李宗莲

摘要:由于儿童在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幼儿教师要承认和理解每个幼儿相对独立的思维模式和个性化行为,调整教育方式,建立以平等为前提的师幼关系;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结合儿童不同的日常生活和经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教学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个体通过不同方式成长,不同的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孩子在性格、兴趣、选择上趋于不同的方向,即使有一个因素是共有的,孩子的个性特点、生命轨迹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幼儿园的教师要以个性化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幼儿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

一、幼儿个性的差异

个性差异在儿童身上具体表现为心灵上的不同想法。基于不同的客观事件,儿童表现有趋同化,但也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包括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特征的差异。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个体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幼儿个体差异是开展“因材施教”工作的前提。幼儿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性格方面、气质方面、活动性方面和耐受性方面等。

1.性格方面。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对人格进行划分,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内向性和外向性指导幼儿在对外界的刺激的行为反应上的方向性的趋向。外向的幼儿动作反应、言语反应、情绪反应均倾向于外,内向的幼儿则正好相反。外向的幼儿喜欢以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影响他人,如殴打或安慰家长、同学,他们不仅善于交流谈话,而且喜欢与外界事物接触,心里的想法常常被表情所暴露,心里藏不住秘密,迫切的需要分享和被倾听,或者是把幼儿园每天发生的事都讲给父母听。

2.气质方面。

幼儿的差异存在于气质方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那些胆汁质的幼儿的活泼好动难以把握;相反的,老师常常表扬多血质的幼儿的乖巧;老师常常忽视粘液质幼儿,基于性格过于安静、迟缓被动;教师对抑郁质幼儿则是不理解,由于他们过于敏感、孤僻。

3.活动性方面。

幼儿活动性的差异主要是指幼儿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的不同承受能力。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和户外活动,可以发现有的幼儿可以长时间的活动,从来不知疲倦,而且他们偏向于剧烈的、竞争性和刺激性的活动,玩兴未尽还会别生枝节。相反,幼儿园也有喜欢安静的小朋友,他们不会处于长时间的运动活动,因为他们容易感觉疲劳,且本身不喜欢运动。

4.耐受性方面。

耐受性的差异表现在对强刺激的不同反应上。耐受性好的幼儿既能够承受表扬,也能承受批评,当愿望没有达成时也不那么急躁和灰心丧气;耐受性差的幼儿只能接受赞扬,不能承受批评,哪怕是教师轻微的批评,他们都会不高兴好长时间,自我调整不过来。

二、因材施教,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老师和教育单位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这标志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了,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进步和健康成长,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人才被认可和需要,个性化教育的方式需要系统的提出和研究实践,这也契合了当今对人才的需求。众所周知,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所以,教育必须要从小抓起,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

1.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

点滴积累,从小事做起,关注幼儿细节,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平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孩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合适的教育。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会有与教师预设目标相接近的反应或与教师的期待相一致的表现,也会有超越教师期待或不及老师预想的反应,这种情况就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注重教学行为中的个别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除了关注幼儿的认知、能力差异之外,我们还要高度关注幼儿的态度、动机、情感发展的差异,并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个别化的评价指导,使每个幼儿得到积极的情感表达和体验。教师如果能够注重教学行为中的个别施教,便能使教育与幼儿正在出现的心智能力相匹配,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个别需要,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

2.采取复式活动课,实现动静结合。

基于儿童对活动程度的不同需求,可以采取复式活动课程解决这一矛盾。复式活动课既有动态活动又有静态活动,活动过程实现了动静的结合,老师可以在动态活动中安排学生休息,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安排集体活动或选择个人自由活动。

3.不同类型区别对待。

由于幼儿敏感性的差异,每个人的可塑性不同,所以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态度和语言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幼儿。对于常出错误的胆汁质幼儿,老师必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教育他,这类学生由于不记事,事后经常不记得教训,甚至在根本意识和行为上却屡教不改;还有粘液质的幼儿,由于这类儿童反应迟缓,理解力差,在听老师讲话时虽不会被外部事物分散注意力,但也经常因思维跟不上老师而造成无法理解老师的意思,对此,老师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考虑时间和自我反思空间,使得他们自己慢慢认识到错误;再就是抑郁质幼儿,这类幼儿主要是受情绪和心情的影响巨大,会因为老师的小指责而记恨很长时间,或者长时间的抑郁和自卑,这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很不利,所以,针对这类幼儿,老师应选择温和的商量的语气予以教育。

总之,幼儿教学体制要适应幼儿差异化的需求和发展,指导每一个儿童不同地成长。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就如同小树的成长需要园丁的及时修剪,幼儿教师就要担当好这个角色,要尊重客观的事实,及时发现,尽早发觉每个幼儿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给予不同的发展机会、条件并因材施教,促进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周美英. 幼儿教学教师教育技能发展的关键点[J]. 学前教育研究.2011(08).

[3]刘胜琳.根据幼儿气质差异因人施教[J].吉林教育科学;1998-02-25.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