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2016-05-14张敏茹

人间 2016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张敏茹

摘要: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综合性的语文能力,是学生通过阅读方式进行学习的行为表现。语文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堂内、课堂外、校园内、家庭中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探讨的。本文旨在通过探索交流,发现如何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整体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习惯;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期间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内容,语文阅读能力的获得也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就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对课本和文字呈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理解,因此可以说,阅读能力的掌握和获得关系着小学生以后的学业进展。研究新的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初高中学业打下基础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如何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呢?我认为主要应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不喜欢阅读,从根本上说,是对读物缺乏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课外书,增加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如介绍一些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天堂和地球等时,用生动的描述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式的停止,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让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另外,学校环境也是一种语言,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愿望。如把班级分成一个小图书馆,推出“自理”的补充书,进一步规范图书角建设,实现对学生课外图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的名言、古典诗歌,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每一面墙都渗透着文化氛围,渗透浓浓的学习气息。要重视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程,并将其作为主要课程,使它成为一个综舍性的活动。为满足不同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需要,要准备很多阅读课的材料。因此,要重视对学校图书馆的充分利用,并通过闭路电视教学网络数据,从多种途径提供阅读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提高认识,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准备材料及家庭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

二、阅读中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丁培忠先生曾这样讲过:“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倾向、感情。”这句话说明品味词语的重要性。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如果看不到它身上作者的感情因素,语文味还是淡的,还是浅的。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中有这样一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了这个“探”字?“探”是一种主动的姿势,是带着好奇的心理的词语,“探头探脑”的顽皮和稚气含在其中。在作者的眼里,这哪里是小草啊,分明是一个睁着好奇眼睛的娃娃。不用说,“探”字有作者的情在里面啊!作者用喜爱的目光看,用欣赏的目光看,鲜嫩的小草也就有了灵性,有了表情。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师:这里的“探”字还可以换成哪几个字?

生1:可以换成“钻”字。

生2:可以换成“冒”字。

生3:可以换成”露”字。

师:相对于“钻”、“冒”、“露”这些字,“探”字好在哪里呢?

生:(几乎异口同声)“探”字更形象。

师: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形象感来。

这样教学,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还培养了学生热爱阅读、善于思考、学会推敲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提高了。

三、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语文兴趣与能力形成的土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就应转变观念,变单一课堂教学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辅助的“大语文”教育体系。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经常开展“讲故事”、“读书会”、“展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演讲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拓展学习文化的范围,扩大知识视野,增加文化知识,补充语文积累,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四、进行自主阅读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爱上了语文,对语文知识就存在了极大的兴趣,其阅读能力提高的范围在于通过阅读进一步感受语文知识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这也是学生的精神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地进行目标设定和学习计划布置,教师应做到的是引导学生深入到阅读的内容之中。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采用学案教学的方法,通过对阅读的探究,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课外自主阅读训练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产生的阅读感受和观点,远比教参上给出的要多得多。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把每周的一节阅读课固定作为“课外阅读课”,阅读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甚至连讲解也不是由教师来进行,而是请三到五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赏析评论。这样安排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阅读爱好了解,并鼓励学生进行有营养的课外阅读,坚持两个月之后,学生就能够从阅读赏析中体会到精品文章的妙处,甚至能够将“一个月读一本书”列入语文学习计划中,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此养成,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是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另外,也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影响,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计划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提供给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支持,包括为学生购买课外阅读书籍、询问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感受等。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