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下中学校园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6-05-14周振蜀
周振蜀
【摘 要】诚信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在公民个人行为层面的凝练。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既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支柱。当前,中学校园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需要从编制诚信教育的校本课程、打造诚信教育的校园文化、构建校园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中学校园诚信体系的评价等方面构建中学校园诚信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学德育;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
当前,中学校园的诚信缺失令人担忧。中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是中国梦的实现者,他们的诚信状况关系着我国未来社会的公信力,以及社会主义事业良性运行,因而必须重视青年学生的诚信建设,并且将之当作社会主义事业的重点工程来。
一、中学校园建构诚信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诚信教育是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部分
诚信是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只有紧紧抓住了根本,精神命脉才能得以延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中国力量”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向导”,人无信不立,每个人只有经过诚信价值观的“洗礼”,才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少了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明显的瑕疵,是不完美的、不全面的,被有瑕疵的价值观所沐浴的“中国力量”不可能将智慧、力量发挥到极致,中国梦可能会成为泡影。
(二)诚信教育能够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诚信是衔接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关键环节,也是支撑整个价值观建设的擎天柱,它能有效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进程。从个人层面讲,诚信,是个人安身、立世之本,一个人树立诚信价值观,内心才会有诚信意识,本人才会做出诚信的行为;当个人的诚信意识内化为个人的品质,与他人的交往时就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信任。从国家层面来看,诚信是国家向富强目标发展的关键点,如果没有诚信,国家经济发展就会陷入混乱,富强的目标难以实现。
(三)诚信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中学生诚信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应用者,也是知识创新的缔造者。建设创新型社会需要青年学生以诚信建设为基础。诚信是学术创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青年学生如果不遵守诚信,创新的源头终将枯竭,何谈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当前中学校园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上诚信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股不良风气已蔓延到校园,影响到了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生缺乏诚信的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在学业方面,表现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涂改试卷作假等现象。许多学生平时学习时做作业互相抄袭。到了考试时只好选择作弊手段来应付考试,作弊手段层出不穷。
在交往方面,表现为日常交往不诚信。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不少学生不论是在校内与老师、同学交往,还是在社会上与其他人交往,甚至包括在与自己的家人交往中言行不一,为了躲避责任而撒谎,欺骗他人。
在经济方面,表现为爱慕虚荣,攀比成风。有一些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出于虚荣心,或是掩盖自己的自卑感,他们会向父母提出超越实际能力的生活要求,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
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中学校园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一)编制诚信教育的校本课程
编写一本适合中学生的“以诚为荣”教育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以诚为荣”教育,不仅使学生理解诚信教育的目的、意义,诚信的具体表现,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养成诚信行为的一般方法,使他们在提高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践行”,自觉地养成诚信的行为和品质。
“以诚为荣”教育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编写教材——实施教学——检查、反馈教育效果。例如在进行“行为诚信”一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提高诚信认知水平”这一课程目标,从为什么要讲行为诚信(意义)、中学生行为诚信的具体内容和怎么做到行为诚信(方法)三个方面来编写教材。首先,教师从当时最关注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一案例入手,说明在市场经济中行为诚信是企业的生命,自然引出“行为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接着,通过讨论,归纳出中学生行为诚信的具体内容。最后,学生交流做到行为诚信的好方法,教师概括出主要的三种:学会自我约束,可以写备忘录,用电脑、手机提醒,也可以在制订计划时设计一张自我监督表等;主动接受他人的监督;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奖惩措施。通过教学,学生对行为诚信的认知水平提高了,知识面拓宽了,又掌握了做到行为诚信的方法。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该班学生的行为诚信明显好于其他班级的学生。
(二)打造诚信教育的校园文化
诚信文化,主要指有利于中学生诚信品质培养,并且有利于引导中学生的诚信意识转化为诚信行动的校园环境。
首先,在办学理念和特色方面要有所创新。例如,校训要体现学校诚信办校的思想,起到传承文化、引导方向、统一思想的作用。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上,突出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善于创新的特征,通过诚信精神文化的建设,使诚实守信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激发和凝聚作用,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开展诚信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促进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通过诚信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扩大诚信教育的群众基础,增强诚信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纠正不诚信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注意用诚信道德准则约束自己,提高诚信自制力。
最后,营造诚信的校园舆论氛围。利用学校的校报、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络等舆论宣传工具,围绕诚信主题,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层次的舆论宣传工作,使校园媒体成为宣传诚信的有力工具。
(三)构建校园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
校园诚信制度是规范中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中行为表现的重要保证,它不仅约束着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失信行为,同时,它还提供了一个正确的行为准则,规定如何表现诚信行为,禁止哪些失信行为,使中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有了更清楚的认知,这样就能更好地形成诚信行为习惯。校园诚信体系的制度要围绕“学校以诚兴校、教师以诚立教、学生以诚养德”这一目标来进行建设,包括学校管理的诚信制度,教师诚信制度,班级诚信制度,学生诚信制度,以及诚信记录、监督评价制度等。学校在组织制订这些制度时,广泛发动师生积极参与。通过制度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套约定俗成的、人人皆知的诚信规则,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四)构建中学校园诚信评价体系
在构建中学校园诚信体系中,评价是主要的一环,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整体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确定中学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分类指标,主要包括学习诚信评价体系、经济诚信评价体系、生活评价体系、择业诚信评价体系。对中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择业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进行跟踪、评价,并记入学生诚信档案。
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诚信记录”进行,结合学生参加诚信教育活动的表现,日常讲诚信或不讲诚信的典型事例等。对诚信记录做评价时,一般把记录中的每人次定为“l”,“诚信”行为与“非诚信”行为正负相抵,总计数值越大,诚信水平越高,反之则低。每周或每学期班级诚信水平前10%的学生评为周或学期的“诚信之星”。每学期进行品德评定时,该记录作为重要依据之一,统计数值前20%的学生评定为优秀,前21%~50%为良,其他为中或合格。在评选三好学生和推荐优秀学生干部的时候,改变了过去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标准,把“诚实守信”作为评选推荐的重要条件。对学生诚信的评价记入学籍档案中,作为评优、升留级等的依据之一。评优时实行某些不诚信记录的一票否决制,如恶意破坏、考试舞弊等。每学期年级组对评选出的“诚信之星”进行表彰。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5.
[2]羿福生.加强诚信教育,打好做人基础[J].成才之路,2009(10).
[3]陈萍.中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9).
[4]张克文.为学生铺垫诚信基石[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4).
[5]赵艺.当代中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两所异质中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09(07).
[6]李金艳.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1(04).
[7]李娟.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8]范雪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新校园(中旬刊),2014(02).
[9]毕雪莹,王秀梅.当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J].青少年研究,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