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2016-05-14何江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启发性科学性

何江

摘 要:好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问艺术;科学性;精炼;启发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通过提问和回答,教师能及时吸收课堂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主动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恰当的课堂提问,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科学地处理好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等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与化解难点,开启思维能力。正所谓好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那么如何才能激起学生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教师的“问”的质量,在这里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如何来提高我们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课堂提问要注重科学性

设计提问,首先应对教材进行详尽的分析,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知识块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勾勒出知识链及网络,从而抓住本节中心问题并围绕该中心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序列,作到心中有数。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思维的特点。《学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后,后其节目。”就是说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由直观表象到具体形象,由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有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过高或过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问,或给学生造成重负担,挫伤其积极性,或使学生觉得乏味而厌学。

二、提问的语言要精炼

有时候在课堂上,由于水平有限,不由自主出现教师多问的现象。如此一来,随时对学生提问,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比如我们有时就问:“这道题是不是该用除法呀?”,“这样做对不对呀”,“这个混合算式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对不对呀?是不是?等等这样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该设问处却设了问,且提问又不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学生无须思考,也无法思考,只能机械地做出应答。过后想想,这些问题实在没有提问的必要。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我也经常反思:这种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获取知识还需要“努力”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这种泛滥的问题,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这种“问题”,是有违课程改革理念的,语言繁杂,可有可无,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三、提问要有新颖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有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如一节练习课,做完几道题之后,我发现学生们的精神有些萎靡,于是我就说:“今天,我们要来一次大闯关。一共有8关。你们有信心吗?我来看看今天哪些同学,能够一直闯到最后,成为胜利者。”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四、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课堂提问体现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时间上把握、选择合适的时机。一般来说,在讲授新知识前的提问是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学习新知识时的启发式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知识的重点;课堂小结时的提问是指导学生系统、有条理地梳理知识;课堂结束前的检提问是为了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补漏。提问的时机应多选择在语言材料引入,知识信息集中,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学生稍有疲惫,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时等。

五、问题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梯度地设置启发性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一环。例:已知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c,且a=m2-n2,b=2mn,c=m2+n2(m>n,m、n都是正整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教师可以这样提问:(1)直角三角形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若把“一个角为90°”这个条件除外,还有哪个条件也能判断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可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2)怎样用“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定理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平方和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题对于初步接触到勾股定理的同学来说,不容易理解,也很难想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因为他们在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对勾股定理的变形思考的准备,他们只是直观的认为只要通过 判断a2+b2=c2,确定AB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但具体如何去做却很困难。教师引导学生的关键是在于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平方和的知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知识来确定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实践表明,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启发性科学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