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歌唱

2016-05-14邢金

艺术评鉴 2016年7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训练方法

邢金

摘要:歌曲的处理,可以使学生对歌曲的认知与情感得到提升,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唱出歌曲的情感,不再平淡的唱歌。当学生无法表达歌曲作品的内涵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适当的处理,而声音是抒发情感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通过歌唱表达内心的情感。那么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该做出怎样的引导,才能做到符合小学的儿童教学的特点呢?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歌曲处理 训练方法 情感的演绎 曲式分析

一、现状分析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一堂深动的音乐课离不开歌唱。目前,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我们的音乐教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在大部分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只学会了唱歌,并没有真正的会歌唱,更谈不上对歌曲内在情感的演绎,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在日常的教学和交流过程中,经常能听到老师抱怨音乐课难上,学生没兴趣等问题,笔者也经常问自己,怎样让学生会唱歌,唱好歌?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不能过于注重单一技能,要使学生的视野拓宽,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从而用音乐陶冶情操。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分析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的意思,对歌曲进行创作,使歌曲变得有生命力。让学生从此爱上歌唱,爱上音乐课。

二、歌曲处理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当学生会唱一首歌以后,就要给予他们创造的空间,所以歌曲处理就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而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让学生重复地唱歌,学生会感到厌倦,每一首歌曲都有自身的特点及文化。为歌曲设计适合的艺术处理在歌唱教学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环节,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巩固学习的目的。在课堂中教师只教会学生会唱歌曲是远远不够的,在笔者看来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还要做到对歌曲进行简单曲式分析,给学生大致的引导,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发挥。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歌曲的二度创作,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带声,而带有感情的歌唱对嗓音更为健康。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一系列处理,理解歌曲的内涵,让他们学会有表情的歌唱,提高他们的歌唱表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唱歌、欣赏一些经典音乐片段、学习一些音乐常识,比较乏味。在课堂上学了很多歌曲,六年以后能记得的却所剩不多。学生在刚接触新歌时往往很有兴趣,跟着老师的范唱,很快就能学会。当他们自己唱的时候,却会发现他们忽略了很多细节,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及时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音乐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发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就能塑造出心的歌声,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了。

四、策略与方法

声乐大师沈湘先生曾讲:“学习歌曲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明白唱歌的道理;一是唱东西一定要有‘味儿,只追求声音是不够完美的,因为你在学习和工作中所遇到的曲目种类很多,不能用一种味道去套多种曲目,一定要把问题研究、琢磨清楚”。在小学阶段学唱的歌曲谈不上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了不同特色的歌曲,歌曲的“味儿”都不相同,在教小学生唱歌的时候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技巧,但是一定要让歌唱发出适合的“味儿”。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歌曲的味道,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表现歌曲的意境。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声音的鉴赏能力各不相同,这时教师适时的引导才是关键。在指导学生歌唱时根据歌曲的曲风特点,对其进行分析、艺术处理。

(一)从曲式分析的角度处理歌曲

每一首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不尽相同,但是曲式作为人类的音乐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又积淀形成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共同的规律包括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旋律、节拍、节奏等。任何一个作品都有其独特性,但曲式作为一种音乐思维的方式存在着一些共同规律。通过曲式分析的角度将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曲式做出分析,举一反三,使学生学起歌曲更方便。

1.唱稳节奏,拍准节拍

曲式分析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教师可以先从节奏出发,让学生了解节奏的特点,唱稳节奏,了解每一个节奏型的时值,拍准歌曲的节拍,当学生学会唱歌曲以后从节奏上进行分析。出现连续的八分音符时,在歌唱时声音不能太响,不能拖泥带水,像是在拍皮球一样唱;当出现休止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可以把休止前面的一个音唱的相对短一点,这样才能体现休止;当长音出现时,学生在歌唱时气息不够用,可以循环换气;切分音在唱时将第二个音唱得重一点,体现切分等等。

2.段落分析,整体感受

静心聆听,整体感受是笔者对较难歌曲的处理。进入中高年级的歌曲篇幅比较长,学生看到歌谱时普遍有种为难的情绪,觉得这么难唱的歌曲,能在一节课内学会吗?笔者首先想到的方法是,让学生静心聆听,整体感受歌曲,然后对歌曲进行分析。

3.旋律走向,手势引导

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灵魂,她表达了歌曲的意境,作曲家的意愿。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学唱歌曲以后,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对歌曲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上行的旋律犹如爬坡,听起来情绪高涨,推向高潮;平行的旋律可以跳跃着唱,唱出轻松,弹跳的感觉;下行的旋律犹如越走越远,发人深思,给人无限的遐想。相同的音节奏不同,情绪也会变得紧张或抒情;跳进的旋律则普遍轻快、活泼。

(二)用艺术处理来丰富情感

情感是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音乐用声音集中塑造情感形象,通过声音直接表达情感,音乐形象是情感的形象,是情感的涌动和奔流。

小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限,无法很好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让孩子们自己在唱歌时,以情带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就要通过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来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做到声情并茂。

1.变换力度,增加美感

在学会一首歌的旋律和节奏后,就要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了。这样可以使歌曲更好听,而且能巩固对歌曲的掌握,把枯燥的反复练习,变为带有目的性的二度创作。小学生们都喜欢用自己最大的音量唱,他们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会唱。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又该如何设计,才能使学生的声音符合歌曲的情绪,不用喊叫的声音,又能唱出歌曲的起伏感呢?

2.分层歌唱,丰富层次

当学生在强弱上无法体现歌曲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达到效果。在小学阶段,独唱的声音比较单薄,适合清新的歌曲,女生齐唱的声音比起男生齐唱要轻柔,男生的声音比较有力量,根据这些特点,在让学生唱《美丽的太阳花》时,笔者根据旋律的特点,把学生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二乐句请一个学生领唱,三、四乐句请女生齐唱,高潮部分(第五乐句到最后)全班齐唱,让学生通过这样分层的歌唱,感受声音效果的不同,比较与整首歌都采用齐唱的不同效果,让学生知道歌曲还能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处理,层层递进,唱出不同的感受,发出更丰富的音色。

3.咬字吐词,美化歌声

吐字咬词在专业的歌唱中是很讲究的,但是对小学生过分的强调咬字吐词,学生感到厌倦、枯燥,所以笔者常常把这一环节放到最后。比如在唱连续的八分音符时,字要唱得短促、轻巧,力度弱;在唱带有保持音的字时时值要唱足,音色饱满,气息连贯,力度中强;在唱句的顿音记号的字时,声音要唱得短促;在唱延长音时时值要唱足,气息要控制好……经过这样的处理后,一首歌曲就富有了生命力。对于学生来说情感的演绎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将这一难点,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让学生觉得这并不是难事,不是只有在学校中经常表演的同学才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让他们在歌唱中增强自信心,爱上歌唱,抒发出内心的情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歌唱是普及音乐教育切实可行又的途径,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局能够得以发展”。而歌唱本事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地音乐学习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知、记忆、理解、表现、创造等多种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课堂唱指导学生歌唱是件极其重要的工作,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学生们能轻松、快乐、自信的歌唱。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训练方法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拉赫玛尼诺夫两首前奏曲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四月——松雪草》曲式分析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浅析篮球运动体能训练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
钢琴曲《六月——船歌》浅析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