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哪儿了

2016-05-14杨士芳

新课程·小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厌学成功开放

杨士芳

摘 要:新课改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甚至是丧失呢?学习兴趣随着新奇感的消失而消失;超负荷的压力让孩子身心俱疲;学生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学生没有学习的责任感;揠苗助长,伤根本。

关键词:厌学;兴趣;成功;开放

在百度以“学生厌学”为关键词搜索,搜得相关网页有

8,000,000条;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

学生厌学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深思:难道孩子天生就不爱学习?当然不是的!

才上幼儿园的侄子在书店看到一年级的口算题,吵着要买一本回去。五岁的孩子,坐在房间里,半天时间把一本书上的口算做完了。侄子上了小学一年级,人见人夸:“这孩子爱学习”。可孩子到了三年级,快开学了,寒假作业还没做。同事的女儿刚上一年级,做完自己的作业,要求帮三年级的姐姐做作业,觉得写作业很好玩。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孩子不是天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可是,学着学着,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没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到哪儿去了呢?

统计班上30名学生,至少有一半的孩子被网络游戏吸引,还有10名左右被漫画和电视吸引。对学习感兴趣的几乎没有。哪怕是班上的成绩特别拔尖的学生,也对学习不感兴趣。

一、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的原因

新课改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甚至是丧失呢?

1.学习兴趣随着新奇感的消失而消失

孩子对新鲜事物都是感兴趣的。他们总想去探知,想去了解。刚入学的孩子,对学校、对学习有一种新奇感,对学习有一种向往、憧憬。等孩子真正走进学校,走进教室。发现学习的地方就是白墙、黑板,一成不变。哪里有《窗边的小豆豆》里在火车车厢上课的新奇呀?学校里凡是有危险隐患的地方都用栅栏围着,不能随意探险。下课了,也只能在走廊里放放风。课堂上还得规规矩矩:小手放平,身子坐正等。“军事化”训练让孩子只有疲累感,哪还有新奇感?

2.超负荷的压力让孩子身心俱疲

孩子迈进校门,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开始增高。孩子在课堂上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接受能力差点的学生下课十分钟也不得休息,要接受老师的“开小灶”。放学回家,完成家庭作业后,家长还得再布置额外的任务。星期六、星期天,孩子也一刻不得闲,各种补习班蜂拥而至。统计班上30名学生,有20人报了2至3门补习班。有的甚至报了六门。超负荷的学习,让孩子身心俱疲,让孩子怎么对学习有兴趣?

3.学生没有学习的自主权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介绍,在巴学园里老师每天一到校就把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先学习的内容,假如在上午就把所有的内容都学完了,孩子们就可以在下午的时间里去散步,去九品佛看庙会。而我们的课堂就是教室,教室就是全部的课堂。在教室里,学生的学习就是听课、啃书本;再听课,啃书本。

“课堂应是向未知的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形成”。我们的课堂上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都是老师安排好的。学生完全做不了主。对内容做不了主,对方法做不了主,甚至思想也做不了主。这样的课堂不是学生想要的,学生自然没有兴趣。

4.学生没有学习的责任感

走在放学、上学的路上,常常看到学生空着手,家长背着大书包。似乎学习成了家长的事。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为谁学。如果将教师的职责和学生的职责比作两个圆,教师有教师教的职责,学生有学生学的职责,两个圆本来是相切的,可是教师的圆在不但扩大,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指导方法,激发情感,甚至该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而形成的东西教师都包办代替了,教师的圆逐渐包围了学生的圆。这样也给了学生错觉——学习是教师的事。

5.揠苗助长,伤根本

西方教育要义里有一条“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而我们的教育则是一种揠苗助长,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要求过高。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就要每天写日记,还要强调字数达到多少。幼儿园的孩子要完成拼写作业。学生还没正式迈入学校,就望“学”生畏,又何来兴趣可言!为了考入好的初中,六年级的孩子,二元一次方程运用得滚瓜烂熟。这样的学习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吗?

二、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如何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兴趣?

1.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观看了美国课堂教学的录像,在课堂上,老师一直蹲下身与学生交流。反思我们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是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跟学生交流的语言也是“你要怎么样”“你不应该这样”,也许我们尽可能地让自己语调更亲切,更温和,但高高在上的姿态仍在,学生对我们只能“仰望”。大多学生对老师都有“畏惧”心理,面对老师学生不能轻松自在,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平时可以看到,如果学生比较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比较喜欢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目,会花力气、花功夫去学,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个教师,那么他们就会不喜欢学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甚至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因此,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要真正地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流,用真诚赢得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会真正地从心里接纳你,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2.帮助学生成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如果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们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取得一点成绩,有意识地增加成功率,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将会成为他们转变的开始——转“苦”学为“乐”学。

首先,课堂上,老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不要时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跳起来摘苹果”。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让他们偶尔“伸手就能摘到苹果”,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曲线救国”——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带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名叫小苏的学生,学习一贯不好,可是他的钢琴弹得好,在比赛中获了奖,他一下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赞扬和同学崇拜的目光让他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于是,学习上也主动了,短短的时间内,学习就突飞猛进。所以,我们教师要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定会更浓厚。

3.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少“教”多“学”,建立真正开放的课堂

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生的职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什么,要看学生需要什么。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自己想学的,思自己所想的,问自己想问的。这样,他们才会主动而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去做,用嘴去说,用心去感受、体验。在真正开放的课堂上,找到成就感,找到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找回了学习兴趣,有了这位好老师,学习效果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吴林珍.学生的学习热情去哪儿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J].赤子:上中旬,2015.

猜你喜欢

厌学成功开放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谈中学生的人生成功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