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数学情感教育
2016-05-14李阳桂
李阳桂
摘 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自然渗透展开讨论,以促进“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真正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辅助教学;情感教育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转化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获取教育信息的过程。人的情感体验往往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堂,辅助数学教学,通过图文闪烁、变色、动画以及平移、翻折和旋转,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效果,有利于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情感活动,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多媒体的使用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带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以景激趣,引发情感
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多媒体通过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感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操作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让学生充分感知,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如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设计如下的引入画面:风景优美的池塘边,青蛙跳入水中,童声念出童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如何把这首童谣继续念下去呢?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前面的每一句话吗?(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设计交互,让学生输入字母,可以用n以外的字母),这样的引入生动有趣并深含了课题的内容。
多媒体所展示的大量感性材料,是学生理性思维的基础,在通过老师的设疑、引导,学生的思维就会顺利进入理性空间,多媒体化静为动的特性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了学生进入思维的积极性。如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时,很容易设计动画直观显示,进一步借助动画的直观性得出结论。
二、以美养性,内化情感
从表面上看,数学知识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就容易看清它的至纯与至美,而纯美的东西又恰恰是学生喜欢去追求的。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数学美的深刻内涵,但他们有朦胧的数学美感。例如,用字母表示数,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美等,数学王子高斯巧算“1+2+3+……+100”的故事、希伯斯为发现无理数而英勇献身的故事等。这些我们应当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学习品质。
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依理运算中、“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三、以德塑人,深化情感
数学教学中就是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手段渗透德育,多媒体是渗透德育最快捷、及时、直观的工具,并且学生乐于接受,克服了学生所厌弃口头说教的方式。如在统计初步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置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统计数据,一来学生领略了祖国发展的蒸蒸日上,二来克服了纯数学统计的枯燥无味性,体会信息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同时看到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播放中国数学简史,如播放中国数学家、科学家事迹的历史画面及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获得大奖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对世界数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明白中国是世界数学大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层次、渐进式的德育渗透,坚定了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学好数学的决心。这是道德情感的落脚点,至此,内化的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多媒体辅助情感教学的效果可以用这样一个程序做形象的总结:浏览——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进入——感知、接受情感材料;操作——抽象问题,升华情感;退出——时间真快,下次再来。到此,良好的数学情感已经形成,数学学习良性循环就会开始。
参考文献:
姜美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