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6-05-14母志琴
母志琴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是基础性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数学应用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就需要将小学数学的教学进行生活化。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所以,需要教师灵活使用数学教材,从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入手,使小学数学的教学生活化,发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灵活使用教材,引入生活化的数学元素
1.围绕教学目标,挖掘、改造、整合教材
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依据,它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材料,所以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挖掘、改造、整合,引入生活化的数学元素。教师在灵活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结构,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容易理解的数学元素引入到教材中。比如教材中的传统的应用题型,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老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将应用题进行相应的改编,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合适的生活实例
导入是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可以引入合适的生活实例,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的抽象、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学习乘法计算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举例:已知一套文具盒的单价,如果买相对较多数量的文具盒需要多少钱。这样引入生活化的数学元素,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1.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选取现实中的生活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将现实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邀请其他小组成员,根据小组人数的变化进行加减运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应用题。这样不仅在活动中完成加减法的应用题学习,还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创设多元化的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数学游戏、直观的实物等方式创设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将数学学习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比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标有百分数的直观实物有哪些,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会发现衣服标签上的成分会有百分数,喝的饮料上会标有百分数,这样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1.教师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不强。所以针对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语言生活化,对知识点的讲解要更通俗、形象,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所以教师教学语言的生活化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教师提问的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生活化的提问,让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际思考问题、找出答案,这样有利于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是推圆轮子的车省力还是推方轮子的车省力、坐在哪种车上更舒服,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得出为什么车轮子是圆形的、圆的特征有哪些。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教学由浅入深,学生掌握所学内容,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四、鼓励生活化的教学实践
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遇到商场打折促销活动时,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加以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践,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的潜能。同时通过生活化的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丰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组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同时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实践中,共同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叶亚军,周虹,彭志敏.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文学界:理论版,2012(10):395-397.
[3]史明芳.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