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缺陷因素的探究与对策

2016-05-14王金周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缺失健康理解

王金周

【摘 要】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随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一些青少年由于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娇纵、溺爱和误导,思想感情不同程度的发生畸形的变化,造成心理缺陷、导致心理欠缺和心理不康健。因此,研究青少年心理康健、探究青少年心理缺陷、纠正、挽救和避免青少年犯罪,是培养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心理;健康;研究;理解;缺失

1.有关青少年心理缺陷的理解及其意义

1.1何谓“心理”?就是人的头脑反应客观现实的过程、思想、感情等等内心活动,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等。

1.2何谓“缺陷”?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跟“优点”相对)。

1.3何谓“心理缺陷”?就是人的头脑反应客观现实的过程、思想、感情(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等)欠缺或者不完善的地方(也指“缺点”,是跟“优点”相对应的)。

1.4青少年一般指指十五岁以上而大多数在学校就读的学生(也有一少部分走向社会或者打工或者流浪或者闲呆在家),不论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任何地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上的缺陷,这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

2.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和社会管理的缺失造成青少年心理缺陷

2.1差别攀比:当今社会具有十分明显的城乡差别、穷富差别和地位差别,由于这些差别使一部分青少年受到衣着、吃喝、出身和就业上的攀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思奋斗、不思进步、不思学习,心理情绪化;

2.2网络诱惑: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的犯罪态势,不仅严重影响和危害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个体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各种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化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的理论研究,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生活规律的研究,对青少年管理工作和推进社会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

2.2-1网络诱发的侵犯财产行为:网络的开放、便捷以及网络的隐蔽性使青少年犯罪变得轻而易举,使青少年满足不劳而获的安逸心理,致使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盗窃、诈骗、抢劫;

2.2-2网络诱发的侵犯生命康健行为:有的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导致性格变态、人格异化,视亲人、朋友、同事为仇人,动辄伤害他人;有的用暴力游戏麻木良知,把网络中的打打杀杀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杀人犯罪;有的由于陷入网恋酿成性犯罪命案等等。

2.2-3网恋诱发的危害社会秩序和非法经营犯罪:由于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网络诱发的寻衅滋事、冒险挑战、聚众斗殴等等犯罪活动比较突出;还有网络赌博、传销、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等等。

2.3法制空缺:我国的法律规定,对于青少年犯罪采取家长管理、收缴罚款和青少年教养等等未满十八周岁青少年的法制管理,加之很多地方法制制度不健全、法律实施不得力和以处罚金为主的方式方法,使很多青少年犯罪钻法律管理的空子,使这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对于法律的惩治熟视无睹、淡然处之。

3.学校管理、学校教育和学校培养的失衡造成青少年心理缺陷

现在的中小学校教育存在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法制教育薄弱、只求升学率的薄弱环节,一些教师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比较差的学生采取歧视的态度,不尊重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把有缺点的学生要么哄出校门要么放任自流要么不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这样就产生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管理的空白,造成了学校教育的失衡;这种学生可以在学校里要么不守纪律,要么谈情说爱,要么打架斗殴,要么上网旷课等等现象,应有尽有无奇不有。

4.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的不足造成青少年心理缺陷

4.1家庭结构模式的奇异:现代社会属于青少年范围的人群都是属于“九零后”和“零零后”,很多孩子属于“独生子女”,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掌上明珠”,家庭结构都处于“4+2+1”的家庭生活的环境中,也就是四个老人的一对儿女结婚所生育的唯一一个孩子,他们(她们)被宠着、被溺着、被护着,他们(她们)成长的过程中心理都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康健的因素潜滋暗长,或者脾气很大或者挑食厌食或者骂人打人或者结伴逃学或者沉迷网吧……等等不良现象。

4.2家庭文化模式的奇异:有些家庭的成员三代之内没有文化人,不懂得教育和教育的方式,盲目行动盲目依存盲目效仿,爷爷奶奶一个主张、外公外婆一种方法、父亲母亲一类心态,凡此种种都没有统一的教育程序。

4.2-1这种家庭的孩子,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受,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经不起困难、挫折和教育,受到失败、困难和挫折心理难以承受;

4.2-2随着整个社会对于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这样的家庭就“紧跟时代”互相攀比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孩子的成绩不尽如意时就大发雷霆,显示着期望过高因而失望最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4.2-3在孩子学习成绩达到家长的满意以后,又是表扬又是嘉奖又是夸耀,造就了孩子心情高傲的心理因素,也因此使孩子们追求分数不理道德,心里只有“只要学习好,就是一切好,就能得到好吃、好喝、好玩,甚至就会有钱。”

4.3家庭环境模式的奇异:低劣家庭环境的影响。

4.3-1家长(或者监护人)行为恶劣、举止粗暴、语言淫秽都对子女的成长是不利的,是能够造成心理不康健因素的根源;

4.3-2家庭残缺(指单亲家庭、孤儿和留守儿童)或多或少给孩子心理留下不康健的因素;

4.3-3家庭关系不和(主要是夫妻关系不和)对于子女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4.3-4“重男轻女”的风俗观念歧视也是影响儿女(特别是女孩子)心理不健康恶果的重要问题。

5.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辅导,构建健康心理的路径探究

根据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构建健康心理教育的路径综合而言主要有三条:

5.1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2针对有心理困扰或者障碍的学生所进行的心理咨询;

5.3广泛实施课堂心理教育的渗透、辅导和指导功能。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心理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的效果、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和心理素养的提高、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学心理辅导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起步阶段、科学实验阶段和理论研究阶段,目前已经纳入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工作中并且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专业心理学家、心理学教师、心理辅导员的义务,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猜你喜欢

缺失健康理解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