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的社交礼仪修养
2016-05-14米小平
米小平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交礼仪已经不仅是一个国家良好社会风气的反映,而且更是一个名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完美的人格形象与行业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兴旺发达都日益紧密地相关相联。因此,提高人口的素质,增强民族的修养,已经被很多国家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为适应愈来愈广泛、愈频繁的世界大融合,高素质的人和民族也就更加重视社交礼仪的修养了。笔者针对目前中职学生比较普遍存在的社交礼仪缺失问题,呼吁加强中职学生的社交礼仪修养,希望能得到广大的中职师生重视,并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社交礼仪;修养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礼仪,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以至现代文化的精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大到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现代信息的世界潮流、“一带一路”的经济、科技强国战略等等,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社交礼仪修养都显得前所未有的迫切和重要。
荀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儒道思想,纲常规范一直被中华民族奉为经典,教育子孙后代,作为做人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传承和发扬光大。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发展史上,社交和礼仪一直是作为人的最基本能力和最基本道德要求的。然而,社会的快速转型和人的生存及发展观念的快速更新,让一部分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迷糊和淡出。我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送出就业的学生成百上千。学生在校期间的为人处世能力和待人接物行为表现,已经引起老师教育教学重视。但更引起我关注的是,所接触到的许多毕业生进入社会生活、工作后的实践表现,反馈给我们中职教师以及家长、社会的是许多担忧和反思。
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缺失
(一)语言的组织能力差
近年来,我们的中职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初中分流,或中考未能升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基本已经厌倦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了;在家里都不愿意或基本没有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组织已经比较吃力。又由于手机、电脑、游戏的日益广泛使用,有的已经连便条、书信、发言稿等简单的应用文都无法书写了。由于普遍不喜欢读书,大脑里基本没有储存什么词语、词汇,就是汉字的认识理解也非常有限,当然用字用词造句也就比较困难了。
(二)语言的表达能力差
讲话要有风度,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语言风度对中职学生是有一定的难度,但讲话要能表情达意是必须的。由于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差,不论是课堂上讨论回答问题,或是休息时间的师生谈话,我都发现同学们要么很简单应答了事,要么干脆不回答,要么言不由衷或答非所问。三月,国防教育专业教室里办了一期学雷锋专刊。我在强调要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时提到了“钉子精神”,便问班上有同学能不能讲讲“钉子精神”的故事吗?很多同学连这个故事出自于谁都不知道,只有一个同学许久才小声回答道:“好像是说雷锋读书的事”。看来,他是了解这个故事的,可是,“形容雷锋同志,像钉子钉木板一样挤时间来读书学习的精神”他都无法表达出来。典型的“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有学生参加完社会实践回校后,说了这样一次经历:上班第一个星期后,师傅叫我们当小班长的,要把自己这个班的整个工艺流程,用书面文字叙述出来交车间办公室。我用尽了肚里所有墨水,颠三倒四的写了五遍,还是被师傅狠狠羞辱了一通。我其实做得来,就是说不清楚。
(三)语言的运用能力缺失
1.说话不分场合 不看对象
我们一部分同学,在初中阶段后期,基本没有用心在学习上,而在与同学或社会青年鬼混时非常上心。因此,养成了说话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油嘴滑舌的坏毛病。不管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副游说大仙的样子。在父母、师长面前说话也没大没小,更谈不上礼貌礼节。在校园里不分时间、场合对老师嬉皮笑脸,老总、老大、老板、老兄随便叫。简直忘了长幼之间、师生之间有许多特定的规矩。一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与同事,与上下级总是处不好关系,不是因为他们技不如人,而就是祸从口出:或话不投机,或恶语伤人,或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2.说话太直白 常常冒犯他人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家里与父母等长辈交流太少,基本没有主动做事,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闲人,就更谈不上在社会上独立办正事时与他人接触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们也基本没有得到锻炼说话的机会。因此,不会说话,说不好话,说话毫无忌讳,直来直去,甚至一句话就使好好的交流活动戛然而止。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父母长辈在教育子女时,不仅常常是单打独唱,根本就没有交流的感觉,完全是训话。而且有时还得倒“我不知道”、“我就这个样子”、“看着办”等等粗暴而置人千里的决断回答。
二、礼仪仪表不伦不类
(一)礼仪行为习惯不文明
由于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松懈,造成了初中学生在后期的分化分流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的不良个性和不健康心理发展加速,出现了贪玩好耍,拉帮结伙,游手好闲,唯我独尊,自以为是,争强好胜的不良行为习惯。行动自由散慢,追求无拘无束、自在潇洒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他们到中职学校后,普遍不讲究礼仪仪表,不注重个体形象。拖拖踏踏,无精打采,长发长指甲,衣着随便,毫无整洁可言。甚至还有穿拖鞋出操、进教室、进车间的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差,两天不洗脸,不刷牙,一周不洗澡的学生也不再少数。制约意识十分淡薄,对班规校纪置之不理,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仅有的一点做清洁卫生劳动,也要一两次返工。我们送学生去就业时,企业接待人员热情递上开水时,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礼节性的谢意都没有表示。学校课里课外经常开展的常规性礼仪行为习惯和仪表基本要求等个人人格形象和素质教育,很难引起重视。甚至有人认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礼仪根本就不算什么。
(二)仪态风貌不整,第一印象不佳
一些学生受社会时代潮流的负面影响较大,误解或曲解了得体的个人形象、潇洒的风度和优雅的举止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不拘小节,自由自在追逐新潮就是时髦。刻意地跟风、追星,忘了本色,西施效颦。我们有些学生在老师面前站立时,摇头晃脑,斜着一只脚来回擦地,斜着一只肩抖过不停。接受老师教育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半天没有回应。课堂上翘脚的,抖脚的,伏在桌子面上的,头顶在桌沿上的花样百出。行走时像散步一样,东倒西歪,大摇大摆,脚擦地面发出噪声,勾肩搭背,漫不经心,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这样的仪态风貌,完全没有了年轻人步伐矫健,动作轻敏,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感觉,看见了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三)演讲能力欠缺,往往交流不畅
表情及肢体语言,是一个人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流露,在人际关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构成一个人优雅风度的重要部分。可是,我们的学生很忽略这种能力的培养。与人交谈时,目光游移,左顾右盼,表情冷漠、呆滞、轻视、斜眼、面部僵硬,从头至尾都不会有神情的变化。发言时,手脚无措,极不自在,慌慌张张,语无伦次。这样的交流,很难收到预期效果,更莫说交流交往了。
三、与人合作共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不强
(一)误解理想、追求、抱负、我行我素
中职学生相对于顺利升学普通高中、大学的同龄同学来讲,心理上有点自卑也并不奇怪。但一些学生就因此而自暴自弃就是问题了。他们或者非常用功,想在短期内出人头地,以显示自己并不曾经的同学差。所以,自私、狭隘、独断专横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得以滋长。在学校里,凡是班集体活动,挣班集体荣誉,他们会置身事外,或出工不出力。而如果是单项比赛,拿物质奖品,他们会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他们信奉“我就是我,哪管他人说三道四”的为人信条,我行我素。
(二)愿意吃亏、乐意奉献的品质几乎空白
中职学生过早涉猎“市场经济”,尤其是他们片面理解“市场经济”的深刻含义,也是很危险的。一部分学生完全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割裂开来。他们认为“劳动了就必须要有报酬”,“只有有了报酬才劳动”,“所以,什么吃亏呀、奉献呀都是假的”。这样一来,他们见利忘义,金钱万能,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争强好胜,很难与人合作共事,共谋发展。这样的礼仪修养的人,其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从大量的中职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中,我做过这样的简单整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都比较能胜任岗位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定额任务。但就是工作之余,或为了工作与人相处时把握不好。不会较好地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而影响自己事业发展。因此,我们在加强中职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交往智慧,让他们既能做事,又会做人,又善于做优秀的人。
(一)勤奋读书,厚积薄发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不喜欢读书、不善于读书的现象,接触和积累的文化、文明、文学等知识和语言词汇非常有限,人际交流、交往困难。人际交流、交往必须能说会办,首先必须能说。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勤奋读书、读好书,同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从广播、电视、报刊上广泛涉猎和收集字、词、句、段和丰富多彩的语言文辞材料,厚积薄发。在各种交际、交往场合左右逢源,手到擒来,把交际技巧运用得得心应手,酣畅淋漓。
(二)说文明话,做文明事
人总是在一定的实间、地点和条件下生活的,与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又总是以个人身份或代表组织待人接物,因此,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优秀的组织形象是必须和必然的。现代社会的人际交流、交往关系中,口才越来越被事实证明为人的重要能力之一。表情达意的语言无疑是最直接、最敏捷、最便利的信息载体。善于说话,说文明话,说得体的话,小则可以带来欢乐,大则可以成就个人的事业。俗话说“笨嘴拙舌惹人嫌,能说会道受人爱。”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无数能言善辩的仁人雅士,功劳都彪炳史册。说文明话,就是要让听者感觉有趣,内容值得一听。这就要求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说话技巧了。中职学生即将进入社会,老师要结合教材,联系社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知识的教育和教学,介绍、交谈、洽谈、接待、调解、演讲、主持这些活动的基本知识要领,以及注意事项必须弄明白。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社会方方面面的现实情境,教授学生常用的交际方法和技巧。
1.说话要看对象
一个因个性而处处直言不讳的人,永远都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忠言未必一定要逆耳。有分寸又恰到好处地赞赏和恭维他人,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赞赏。”在与上司、与客户、与同事、与朋友、与异性、与对手的交往中使用文明的、得体的语言,或隐晦、或含蓄、或幽默、或愉快地表达。投其所好,缩短彼此距离产生共鸣。这样既能使交往比较成功,又能产生继续交往的念想。
2.说话要看场合
无论一个人多么会说话,都要分清说话的场合,在什么地方说什么话。社会环境、地域环境、人际环境、办事环境纷繁复杂,千人千面。我们都不可能像历代圣人那样严守圣规,那样高大全。领导点名读错了字,被人当场纠正,看似理所当然,实际很尴尬;而被打字员站出来说是自己打错了字,代人受过,看似有违良心,实际很解围,也很给力。所以生活中和工作上,我们不得不把“中庸之道”放在大量的现实中来醒悟和研究。换个场合,灵活运用规律,不拘泥于某些固定格式来办事,往往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曲线也能救国。
(三)举止典雅 礼貌待人
与人交往的一个最大秘密就是:“你必须将你的整个身体都当作是一个表露信息的存在物,而绝非只有语言。”你必须随时记住,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与对方交流。因此,知人待客,招呼应酬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仪态仪容严整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典雅,谈吐不俗,热情、耐心却不显得溜须拍马,而是知书达理;主动、积极却不显得急功近利,而是胸有成竹。在耐心、细致、周到的交往过程中,完善他人眼中的自己,创建好第一印象,从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脉关系。在人际交往中,相互间的衣着打扮,肢体动作,音容笑貌,眼神姿态,无不传达出文明礼貌等个人气质和涵养,无不传达出是否被重视和被尊重的信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人、特殊的人、是被重视、被欣赏、被肯定的人,也是人际关系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人。
2.学会应酬
学会应酬,做有教养、有气质、受欢迎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必要的应酬是必然的。应酬学上有一条原则是“先适合别人的需求而后达到自己的需要。”应酬中,可能首先是吃亏。这是很正常的。郑板桥有“吃亏是福”的古训。在与人交际过程中的吃亏,它所展示给人们的个人气质和美德,所带来的无形的召唤力和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俗话说得好:“吃得亏才打得堆。”
3.气度豁达,互利共勉
善于与人合作,诚恳而不虚伪,认真而不伤人,充分体现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生活中,每个人的本性都喜欢报喜,喜欢听到赞扬。所以,当有人说我们的不足或错误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先替自己辩护,再找些托辞。事实上,只有那些缺乏智慧的人才会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或强词夺理。一个勇敢的、气度豁达的人,是能够诚恳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并及时改正错误的。这种人往往就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和谅解,从而人脉如织,人际关系亨通,事事畅达。我们做老师的,在传授君子之道的同时首先要传授学生实实在在的为人之道。
一颗小树苗,要想成长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必须首先要有树木的人精心培植;然后要有粗壮厚实的根脉供给营养和水分;同时还要有充足丰富的枝脉和纤细纵横的叶脉供给自然的空气、阳光和雨露。树木如树人,我们中职学生要想成长为各个行业的行家里手,成就自己的梦想,就必须在老师、家长和社会的教导、引领下,努力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技能技巧,提升社交智慧,在职业生涯的旅途上,一路欢歌,一路成功。
【参考文献】
[1]张俊红.《交往的智慧》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4
[2]李祖辉.《保安员人文素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3]张俊红.《修身之道》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