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初探

2016-05-14杨珍炜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小学数学

杨珍炜

【摘 要】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习惯,也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更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加强小学生的阅读数学的训练,教会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数学阅读的技巧,注重课外阅读拓展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习惯;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惯如何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学习习惯。加强小学生的阅读数学的训练,教会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的习惯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一)教会质疑

教师首先留出时间让学生预习数学教材,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反复读。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交流汇报之后,一定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问一问:书上和我们解的一样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吗?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思维的起点。伴随着一连串的疑问,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厚了。数学阅读使学生质疑的能力逐步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设计激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精辟而具体的、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被2、5整除的数”时,我这样谈话导入:“今天,咱们来进行一场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一个数字,老师一看就能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是不是2、5的倍数。”学生纷纷报数。老师马上判断出来,学生可以笔算进行验证,这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以为老师“神”了。我趁机告诉学生:“老师的判断是有方法的,如果你掌握了这种方法,大家都可以像老师一样判断又快又对,只要大家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动手操作,仔细观察,你们每个人都会发现的。”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立刻打开课本,认真地看起来。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的欲望。

(三)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

“说”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千姿百态的,如果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个体的理解上,那就达不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学生的互动可以聆听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自我认识、行为等方面的调整和提高。

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了同伴互助、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同学们以开放、坦诚的心态共同展开心与心的平等、深入的对话,这是确保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内在要素。

二、掌握阅读的技巧,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

(一)读教材讲究“咬文嚼字”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景:学生明明具有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却仍然无法正确的理解概念,独立读通读懂题意,而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由此可见,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语文学科的阅读,终究不能代替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同样应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反复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感悟。此方法适合于学生阅读应用题、概念、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等。当教师引领学生与有关概念对话时,可让学生借助“概念的关键词语是哪几个?能去掉或换成别的词语吗?能举大量的正反例子吗?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呢?”等等来理解。经过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二)口脑并用,提高表达与思维能力

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通过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养成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更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图书室故事书有203本,上午借出48本,下午借出52本,还剩多少本?”“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认真阅读题中管理员老师的话,要求‘还剩多少本只用一步计算能求出来吗?”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初次阅读,已掌握了一些信息,知道一步计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需要两步计算。我又问:“那你打算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呢?”学生又一次仔细地阅读起题目来,通过再次阅读,边读边思考,进一步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头脑中也形成了解题的策略。大家迫不及待地交流起来,有的说:“我先算上午借出48本后还剩多少本,再算下午借出52本后还剩多少本?”有的说:“我先算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多少本,再算还剩多少本?”

通过细致的阅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自主地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

三、拓宽阅读途径,注重课后延伸

教除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数学阅读,还可以组织和建议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了解数学文化历史,明白数学是怎么来的,让孩子对数学感到亲切有趣,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名题,都是滋养学生数学学科涵养的丰富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激起对数学内部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例如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后,指导学生阅读了“你知道吗”,同学们知道了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我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外作业:请同学们通过书或网络查一查“π的前世今生”。第二天同学们带着答案汇报来了,有的查到了圆周率在日本叫“祖率”,用分数表示为,这是迄今为止表示最简洁的分数,有的查到了刘徵等古今中外的数学家都对“π”做过不断地探索,今天的认识都是在一代代数学家不断努力得到的……小学生社会阅历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联系现实生活的问题,他们有时解决起来比较费力,主要是难以适应知识、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因此,就应多读一些数学应用方面的数学书,有助于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是开启思维智慧的钥匙,阅读是翱翔知识天空的强劲翅膀,离开阅读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让学生们在数学阅读中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四能”,感受数学文化,感悟数学精神,感叹数学魅力!

【参考文献】

[1]周瑜.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8)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培养小学数学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