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探究性生物教学

2016-05-14唐生林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生物教学

唐生林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进一步突出生物学科的特征,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育功能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共识。通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能够使知识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结合能力。可以通过实验、现代教学技术、调查、提问题等手段落实生物探究性教学。

【关键词】生物;探究性;教学

随着全国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高中生物课改也将逐步深入。在此之际,谨对新课改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等思想谈谈一年多来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与感悟。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备课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备课时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而不能光按教材安排来实施。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注重引导,逐步深入。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细胞增殖”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1)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2)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导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在学习“基因分离规律”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②大家可以回家观察父母和自己眼皮是否一样?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三、学生思维的激活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太难而让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当然题过于简单,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在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立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的调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课堂上,只要整体上能正常运作就行。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降低问题的难度,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探究结果的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和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恩山,刘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与探究性学习.生物学通报,2004(1):27—29

[2]俞志斌.生物教学中引发学生探究的策略.中学生物学,2004(1):14—15

[3]陈勇.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中国教育网,2003

猜你喜欢

探究性生物教学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