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段子”,多维度激励初三学生

2016-05-14刘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初三段子学习

刘伟

【摘 要】初三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是享受拼搏、奋斗人生的最佳时光。初三语文课更显其无味、无趣、无吸引力,学生更是被动学习。教师要引导感染学生,巧用“段子”,多维度激励初三学生学习。

【关键词】初三;激励学生;学习

初三学生对语文学不学,语文课听不听,心中没底。到了初三下期,老师赶进度,必须在多久多久以前结束新课,从什么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第一、二、三轮复习,然后是做题、评讲、做题,再然后是综合练习、评讲、综合模拟、讲评、自主复习、中考。在这样的初三节奏之下,语文、语文课更显其无味、无趣、无吸引力,学生更是被动学习,机械参与,了无热情。能不能让语文课特别是初三毕业班的语文课也“活”起来呢?这个问题促使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与诸君共勉:

一、用“段子”激活开学第一课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网络段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删其微信,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hone;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

这是一位网友以一种反讽手法对孟子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段文字的“神改编”。新学期开学报到第一课,我便将此“段子”推给学生,无疑,新一阶段的课堂氛围、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便在夸张笑声中被激发和点燃了。并且,这一方式将“高大上”的语文课拉下神坛,用贴近学生假期生活的“接地气”亲切共鸣式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此基础上,我马上趁热打铁,抛出对这段文字的四个维度的学习,将“段子”提升为“语文”:

第一维度:学背诵。将此段子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起来,让学生马上学习或复习背诵经典。学生单人背,学生齐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二维度:学动词。该网友运用了“卸”“删”“封”“收”“夺”“摔”“断”“剪”八个动词,搭配准确又不重复,我们不能不为其用词的精准而竖指。我随即就引导学生复习我们课堂上学过的有哪些像这样的连续使用精准动词而富有表现力的例子呢?学生讨论、回忆、复习。总结出了以下课堂学习的例子:①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先让学生指出哪些动词的使用富有表现力,学生指出了“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拉、罩”等动词。再让学生思考探究这些动词有什么样的好处,学生指出“几个动词的连续使用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捕鸟时的欣喜。”②朱自清的《背影》“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学生首先指出了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攀、缩、倾”等,并指出了这些动词的妙用——“细腻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行动艰难、买橘不易的动人瞬间,充分表现出父爱的真挚深厚。”③鲁迅的《社戏》“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石桥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这句话中同样运用到了“点、磕、退后、上前、架”几个连续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小伙伴们架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衬托出了我终于能去看社戏的兴奋愉悦的心情。通过这三个例子也能就特定情况下“动词的运用”这一专题进行一次充分全面的复习锻炼。

第三维度:学创新。引导学生认识到该网友能在自己真实的寒假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改编,诙谐有趣但又充满了创意,充分说明了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我怎么能不将这样的创新学习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呢?

第四维度:学意义。这则“段子”运用了“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让整个表达充满了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在此开学之初,为了“必成大器”,我们是否也应该“削发明志”“重振旗鼓”,以一种积极昂扬的态度投身到新学期的学习热潮中去呢?于是我顺势给学生推出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从而达到对学生开学教育,激发其学习兴趣,点燃其学习激情的目的。

二、用“段子”激励“初三党”斗志

进入初三,尽管时间越来越少,各科老师无数次地强调要认真、努力、奋斗,班级的氛围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处于冲刺备战应考的状态,但仍然有部分学生不为所动,不在状态,懒散无神,没有目标,没有斗志。为了更好的刺激这些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战斗力,我在语文课堂上适时的引入学生自己的神改编段子——《学生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我首先让学生讨论这则段子反映出的是一种怎样的学习观,然后让学生思考其学习态度,进而引导学生结合当下初三下期的学期阶段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然后再“火上浇油”给学生推出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关于成功的秘诀的故事:有位年轻人问苏格拉底,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苏格拉底要这个年轻人第二天早晨去河边见他。第二天,他们见面了,苏格拉底让这个年轻人陪他一起向河中心走,河水没过他们的脖子时,苏格拉底趁年轻人没防备,一下子把他按入水中,小伙子拼命挣扎,但无济于事。直到小伙子奄奄一息的时候,苏格拉底才把他的头拉出水面,年轻人来不及说任何话,先深深吸了一口气。苏格拉底问:“在水里你最需要什么?”年轻人答:“空气。”苏格拉底说:“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当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你刚才需要空气的愿望那样强烈的时候,你就会成功。”最后我便以“寄语”的方式“煽风点火”力图激发起他们内心的志气——

“同学们,战斗在初三艰苦的岁月,我们有故事中那个处于水淹状态下的年轻人的欲望吗?我们每个人都有那像求生一样的强烈愿望吗?如果我们有,那成功的秘诀就被我们找到了!”

我相信用这样的方式去引导感染学生绝对远比枯燥的说教,道理的轰炸要来得自然、亲切、走心和接地气吧,教育最高的艺术应该就是自然的艺术吧!

猜你喜欢

初三段子学习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浅谈初三数学教学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那一年初三,我们一起成长、进步着
段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