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的有效策略
2016-05-14陈静
陈静
【摘 要】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尝试言语形式的教学中,我收获着,喜悦着,从“言语形式”入手,引导学生领悟、解读、学习、实践言语表达形式,借助言语表达方式走向文本的深度解读,培养了学生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实践本色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形式;有效策略
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即“说什么”自然生成于“怎么说”中。言语形式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学层面,包括词汇、句式、句群、修辞等;二是文章层面,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语文课改只有顺着“言语形式”这条路,才能真正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运用有效策略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是基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迫切的需要。对小学生来讲,言语形式的学习过程,包括理解、积累和运用。因此,教师要改变备课思路,更多的从“言语形式”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策略是否有效要从学生年段特点、语文文体特点、学生当下生活经验等方面考量。
一、图文结合,创设情景
低段学生喜欢感性的课堂,直观的图画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老师亲切的语言描绘一个有声有色的情景,孩子会兴趣大增。《什么地方有什么》是一节一年级学生的句子练习课。老师用节气“立夏”引导孩子在课件画面中找夏天,出示“天空中____,池塘里____,大树上____”等表示地点词语开头,但还需要完善的句式。老师先示范说“天空中有几朵白云”,接着让孩子在图中找并说出“池塘里有可爱的小鱼,大树上有一只蜗牛”等,教师点题“什么地方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动词的使用,教师示范将“天空中有几朵白云”换一换为“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池塘里游着可爱的小鱼,大树上爬着一只蜗牛”等,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二、游戏中学,活动中说
这也是低段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有效策略。《什么地方有什么》课堂上,老师还设计了寻宝、宝箱摸物两个活动。学生在活动玩乐中,迁移运用了句式,如学生说“题单后写着你最想知道的信息”、“黑板后面贴着一张线索卡”、“我手上拿着一只漂亮的口哨”、“头上夹着美丽的发卡”等等,学生既积累了动词,还锻炼了表达能力。
三、归类学习
小到词语、句子,大到段落、篇章(群文阅读),需要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按照某一标准将相同特征的词语、句子、段落、篇章集结在一起,或发现规律,或迁移运用。二年级《并列句群》一课就是运用的这一策略,关注从同一类事物、同一类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类事物的同一特点由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老师先出示课文中的并列句群,让学生观察后知道句群就在认知范围里;然后出示几个学生以前写的有关花儿的一句话,组合成并列句群,引导孩子分析学方法;接着给材料,学生试着用方法写句群;最后展示,师生互评,改进提高。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建立了句群概念,掌握了基本的写作句群方法,思维的广度得到拓展。
四、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关注体验言语形式,学生会更有表达意愿,感悟理解也会更深刻。这条策略适合各个年段、各种文体教学。一年级《蜘蛛织网》一课,教师设计了“看图猜词语”的环节,课件出示了一张图片,图中一个人大张着嘴,让学生说与“张”有关的词,学生踊跃发言,“张开、张口、张嘴、东张西望、紧张、夸张”等一串词冲口而出,学生有生活经验支撑,表达意愿非常强烈。《一张小纸条》中学会写留言条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许多时候也会用到留言条,你想给谁写留言条,想告诉他什么?学生有写生日贺卡的、有写邀请卡的、有给老师写感恩寄语的、有给同学留言道歉的等等,让应用文的写作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五、抓表现手法,关注文本言语形式
课文中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学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新知识。有些课文的创新思维因素比较明显,有些课文的创新思维因素较为隐蔽。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的是扎实有效的训练,课堂练笔不失为有效方式。如教《月光曲》一文,训练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为了真正让学生掌握联想的作用及用法,教师可首先通过分析书上的句子,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联想,再让学生通过对有无联想部分的句子的比较,知道联想的作用,接着说:“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篇短文,写得不错,我想如果能展开适当的联想,文章就会更美。请你们看看,能不能加以补充。”于是,教师把一段描写事物的短文发给学生,任其施展想象,加上自己的联想。学生写好后,教师又进行了指导评议,学生们在自己的练笔实践中感受与体会到了联想的魅力。《海滨仲夏夜》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抓修辞方法写霞光变化,学生试着小练笔写一处景物,用上修辞方法。《瑞恩的梦想》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用一个冒号来进行概括写和具体写,并出示类似片段让学生迁移理解。
六、抓表达方式,关注文本文体特点
阅读教学中,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而通过巧妙的练习,往往能迎刃而解,课堂练笔在这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穷人》,文章题目是“穷人”可是除去题目以外,全文没有一个穷字,我们却感受的十分真切。教学《穷人》一文时,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深刻理解文中重点语句,对于桑娜一家人生活的艰难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为了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教师精心设计了一次小练笔——以“我体会到了《穷人》一文中的穷”为题写一篇小短文。练笔之前,让学生仔仔细细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除了题目“穷人”二字外,哪里还出现“穷”字或是“穷人”二字,学生通过读文本发现,课文中根本没有出现过“穷”字或是“穷人”。于是教师问:那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出他们的“穷”的呢?学生会从文中找出很多句子来回应这个问题。教师便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学生先写个开场白,也就是文章的开头;然后根据文中的相关句子写出自己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最后告诉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出之后,想一想,为什么作者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穷”字,我们却能感受到呢?这样学生很自然的也就联想到作者的写法上来,文章的结尾也就有了。《为人民服务》通过读观点、读材料、读方法,让学生了解议论文是围绕一个观点进行论述的文体特征。《太阳是大家的》从诗歌是分小节入手,抓押韵感受诗歌情绪,根据动词想画面等体验诗歌体裁特点。《送你一片绿荫》从结构图的认识运用,科学术语概念的提出,列数据、举例子说明方法的理解,有效选择说明材料几方面渗透说明文文体特征。
学情不同,运用的策略不同,何种策略有效,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是能够轻松驾驭的。
【参考文献】
[1]谢玲燕.《华中师范大学》,2012: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