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6-05-14吴淑辉
吴淑辉
【摘 要】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缺乏学习词汇的方法,教师的词汇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习词汇效果不明显。笔者提出了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策略和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词汇教学;有效性;学习策略;课堂教学策略;语境;跨文化渗透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 Wilkins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不能表达任何东西。”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对部分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90%的学困生因为词汇不懂导致讨厌学习英语,即他们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就是词汇。记不住英语词汇就学不好英语,这是学英语的天理。然而,在我们的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或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往往只是任务式或应付式地处理词汇,留给学生死记硬背词汇,结果学生边学边丢,教师则越教越难以推进自己的英语教学。加之,一些教师词汇教学方法不当,也同样导致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机械地背单词。这样学习英语效果不明显,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很大部分学生到了高二第二学期就开始放弃英语学习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扫除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与反思词汇教与学的策略策,我觉得要关注以下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目前的学情现实就是:学生高中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不一,部分学生几乎从未阅读过英语课外读物或报刊杂志的经历与习惯。另一方面,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也各有各法,虽然有不少好教法,但还依然存在着词汇教学的某些误区。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词汇教学方式上的误区。高中单元词汇量大,而很多学生因为初中英语基础较差,尤其是音标认读能力还没过关,部分英语教师采用跟读与讲解法进行词汇教学,如:多数教师利用一段较集中的时间,特别是早自习,对一单元的词汇进行词汇集中带读与讲解,一次性过。这种词汇教学手段,脱离了句子和课文,这种孤立的词汇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及掌握词汇的意义及用法,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感,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就会减退,畏学厌学情绪渐长成为必然。
其次,就是词汇教学训练的误区。高中英语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多的现实迫使大部分教师为完成课程进度而忽视词汇的夯实训练,大部分教师以词汇听写形式替代词汇过关检查,或以英汉互译作为词汇训练的主要手段,忽视词汇基本运用的教学;也有部分重视词汇教学的教师,但其词汇教学手段单一,如要求学生自己背诵单词表或教师辅助于枯燥无味的单词听写;还有部分英语教师课堂上即使能将生词的音﹑形﹑义结合到词汇教学中去,但也只是孤立地“查字典式”的词汇教学,没有将词汇融入到文章语境中去学习其语义及语用,其教学效果也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和多元性是解决词汇教学问题的关键。教师要转变观念与角色,通过有效的词汇策略与方法,有意识的、有目的、有任务的多种教学活动,达到学生掌握综合运用词汇的目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词汇量要远远多于原来要求,由于教学课时数没有因为教学内容的增加而增加,要掌握好大量的词汇,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确保高效地实施词汇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词汇教学。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策略
1.从英语读音或音标着手,让学生掌握音标,学会自己拼读单词
英语的读音和拼写是密不可分的,拼读规则是学习英语的拐杖,是学生认读词汇的金钥匙。因此从高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拼读词汇习惯,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与拼写形式,包括基本的语音知识,如:正确的发音规则或音节的划分等。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的词汇记忆习惯
词汇表的词汇是基于教材的,是教材辅助部分之一。但大部分教师学生往往特别依赖词汇表,并以词汇表为主,集中教学。特别是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往往只注重单词的字面意思,忽视词义的拓展与运用,更糟糕的是大部分学生仍是用汉语的思维去学习英语词汇,养成了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去记忆单词的习惯。一位语言学家曾经说过,以什么样的形式储存,最后就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输出。所以,一旦学生采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去学习英语词汇,必然会导致以汉语的思维去运用英语词汇,那么词汇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的运用将无法获得正确运用与提升。可见指导学生按照读音拼写规则对单词进行归类,养成科学的记忆词汇法,对单词的记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的词汇复习时间和复习方法
高中英语每个单元都有几十个单词,因为各单元的话题不同而令所学过的词汇再现(重现)的机会不是很多,学生记过但也很容易遗忘。尤其是考试中,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记忆模糊、运用不当等现象。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必须在有效间隔内进行系统记忆,以降低遗忘率。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早读、课前、饭后等时间,结合阅读材料、词汇测试、课后练习等进行循环记忆和巩固,对所学单词进行多次反复,把对词汇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效率。
4.掌握基本的英语构词法
就记单词来说,很多英语老师都是领着大家把单词读几遍,然后说:“大家回家后要记单词,明天回来后默写。”很少有老师告诉学生怎么样去记每个单词,怎么样去用每个单词。结果很多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纯粹的靠记字母的拼写顺序而记单词的(真是敬佩这样的学生!那么辛苦的记单词,并且很容易就忘了,居然对英语不离不弃!)而现在的高中英语的词汇量已经相当大了,如果仅靠死记硬背,不懂用构词法去记单词,不懂用法,肯定很容易忘记。自学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可能能够摸索到适合自己的记单词的方法,但是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大部分学生会觉得,背了也是白背,过几天就忘记了,跟付出不成正比。这样很快一些学习不够用功的学生,生词量越来越大,课文越来越听不懂,到后来就对英语不感兴趣了。尤其是一些数理化比较好的学生,好像英语成绩都不是太好;有的学生经常抱怨说其实在英语上花费的时间比其他理科花的时间还要多,但是就是效果不好。那是因为理性的思维和语言的记诵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学生需要有人指导他正确的方法。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英语构词法,它对于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准确地推测文章中词汇的含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用一、两节的时间,介绍英语单词构词法。然后每一课的新单词学习的时候穿插进去,长期的提示,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运用单词构词法去记单词了。
二、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创设真实语境,促进词汇的活用和理解
吕叔湘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要有效地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我们都明白学习词汇的目的是要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用词语造句表达思想。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词语连成句子或连成话语,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流功能。因此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应该多让学生自己造句,掌握词的用法。在词汇与句子结合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将词汇、句子与语篇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词汇的交流功能。每学完一个对话、一篇文章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写,根据对话、课文改写的材料,让学生复述或自编对话,复述背诵课文或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教师应该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把英语词汇放到特定的语境之中讲解,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理解、记忆、复习与巩固英语词汇。这样不仅有益于学生学习英语词汇,而且有益于他们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英语语言实践中正确地运用所学英语词汇,达到英语词汇学以致用的目的。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发展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在复习北师大版unit 7 The Sea 这一单元的词组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设置Brainstorm: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sea for a trip? When you went to the sea, what did you do? What did you see? 把学生带进去海边度假的这个真实语境后,给出一篇运用本单元词组来完成一篇游记的文章。通过文章填空,运用关键词(组)和句型,完成一篇游记的基础写作,凸显课堂教学效果。
2.渗透跨文化,培养文化语言观
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延伸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学生在课堂上重点学习课文中字词的用法以及与考试有紧密关联的语法,与考试无关的更深层次的文化要素则被轻视了。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应试成绩很高,但文化知识面狭窄,不能说出内涵丰富的英语句子,因而只能用肤浅的英语进行交流。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学习记忆英语单词的过程中,经常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英文单词和汉语汉字是一一对应关系,即一个英文单词必定在汉语中能找到一个对应的汉字;或者相反,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英文单词。因此,学生运用英语交流时,用母语思维进行交流,受母语的影响很大,无形中流露出母语踪影,交流出现障碍,甚至直接影响阅读与写作,原本的文化差异就更加难以填平了。因此,词汇教学也应在文化中进行。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学生理解和提高词汇所产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差异能力,也可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1)加强英美俚语学习。现在高中英语学生用到的学习材料很多选自英美的报章杂志里面的文章很多会涉及到英美一些俚语,如“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部分学生可以猜到其含义,部分学生则不能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其故事源于:在伦敦,一场倾盆大雨过后,常常是汪洋一片,淹死许多迷路的猫和狗,因此,雨停、水退后,满街都是死猫死狗,似乎天上落下了众多猫和狗。这个俚语所折射的英语词语的典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可以通过介绍英美文化习俗、词语典故、历史事实等方法学习词汇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步学习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加速知识间的转换,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简单的说教词汇在学生心理上有明显的逆反效应。
(2)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知识介绍。拉多斯说:“我们把生活经验变成语言,并给语言加上意见,是受了文化的约束影响的,而各种语言则由于文化的不同而互为区别,有的语义存在语一种语言中,而另一种语言却不存在。”比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吃饱饭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所以见面时最常用的招呼是“吃饭了吗?”词汇里面也出现了许多与饭有关的比喻,如:饭碗、吃闲饭、抢饭碗、铁饭碗、要饭的等,而英语中是没有“饭”的概念,面包是人们的主食,和汉语“抢饭碗”相当的表达也只有:He has taken the bread out of my mouth. 而不能说成He has taken away my ricebowl. 所以有out of bread(失业)、breadline(领救济金队伍)等表达。又如,许多被收入英语词汇的中国词汇,如:kow-tow(叩头), kungu(功夫), tofu(豆腐), litchi(荔枝), chow mein(炒面)等。教师在教课时,若能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总结中文词汇中的外来词,不仅可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学习动机,更可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新教材中普遍设置了跨文化的知识介绍,如北师大版教材,每个单元的Culture corner,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专题,进一步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例如moduleI Unit 1的“English Tea and Coffee Culture”, 教师可以利用中国文化里的茶文化与西方的咖啡文化作对比,了解“Today, afternoon tea parties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ocial life of wealthy people in modern Britain.”
词汇教学不仅依赖于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把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贯穿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始终,而且要在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概念含义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包含在词汇中的文化因素,即词汇本身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信息,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这样才能让英语词汇学习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易艳萍,马寅初.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0
[2]杰弗里·N·利奇.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