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和谐高效创新语文课堂的构建
2016-05-14张倩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教师们不断完善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模式,对高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和提高,积极促进了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的提升。然而,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不能有效统一,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切实保障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和谐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和谐高效创新课堂;构建;策略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呢?作者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更新理念,促进课改的逐步深化,构建全新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
首先,学习方式上应使学生由以往的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传统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进程,学习的方法,全由教师一人决定,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权,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把“定论”喂给学生,学生没有自己的体验、感悟,更没有创造活动;学生只能服从,不能怀疑;只须接受,无须创造。这些,都恶化着语文教学的环境,哪里还谈得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净化语文教学的环境,就必须重视课堂和谐生态。其次,师生关系上应构建对话关系,促进主体间的协同生长。语文教学中,对话的主体是多元的,它包括教师、学生、作者、文本,它们的关系是主体交叉式并且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它不同于寻常的问答,不同于简单的表象与形式的交流,它指主体之间在认识活动中彼此走进对方心灵的碰撞、沟通、提升与升华。举世推崇的文化经典《论语》就是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实录,表面的问答本质上是人生观的碰撞、融合与提升。通过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真诚对话,完成知识传播与人格养成是对话教学的真谛。
二、认真解读文本,找到课堂和谐生态大门的钥匙
根据一般经验或传统做法,拿到一本教材,我们不是急着去翻阅手上的教学参考书,就是忙着寻找教案,而往往忽略了对文本进行详尽的解读。其实,新课程下的新教材,课后要求更广泛,认真解读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认真解读好了文本,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才能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个人情感与文本交融在一起,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宽度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和谐生态。
三、课堂中体现生活气息
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在创新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事实上,很多课文都可以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主动探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充分体验。比如:司马迁的《报仁安书》就可辅以体验。现实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遇到过挫折,困难。教师若把文中司马迁在遭受不幸后仍坚持信念最终完成《史记》的情节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勾连起来,让学生谈谈自己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应怎样应对?是选择退缩还是勇往直前?这样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当挫折和困难来临时要勇敢面对的精神。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感受相联系,让学生透视现实社会生活,明确学语文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语言运用这一专题时,教师可以巧设情境,现场开个新闻发布会,要求学生充当新闻发言人就一个新闻事件发表评论,或是模拟一个晚会,让学生充当主持人,说一段开场白,或是拟写一个求职信息,让学生写封求职信等,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四、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凸显和谐高效、创新的课堂外延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其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下,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使课堂向外延伸。记得有一次,学生在学习唐代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商隐的《锦瑟》后,向我发出这样的疑问,这几首诗里都出现了杜鹃这一形象,为什么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如此钟情于杜鹃呢?针对学生的疑问我乘机向他们提议:同学们我们何不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一下呢?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表示赞成。于是我征集对这一课题感兴趣的同学作为研究小组成员,同时引导并鼓励他们对杜鹃的“意义”做一番研究,并以此确定一个研究课题“杜鹃的文化意义”。当这一课题确立后,课题小组的每个成员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从浩繁的文学典籍中去搜寻与杜鹃有关的诗文作品以及前人对杜鹃所作出的研究和西方文学中关于杜鹃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周邦彦《浣溪沙》: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苏轼《筑堤》诗女墙犹在草芊芊。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等。在这过程中我只起一个引导的角色。当然老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究性学习,重点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为主,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总之,营造和谐高效、创新的课堂气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显露、行为得以认同时,才能形成真正活跃、和谐高效创新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黄莎.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J].江西教育,2007年18期
【作者简介】
张倩,大学本科学历,职称:中教二级。重要荣誉:本文已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