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学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

2016-05-14杨娟祝杨

教育界·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

杨娟 祝杨

【摘 要】为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本文就《护理学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强调教师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该方法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工作环境、以学生和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1],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笔者对《护理学基础》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的探索。

一、背景

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在具体情境和小组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答疑的作用[2]。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与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课堂讲授、操作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机械模仿教师的操作,缺乏对知识及技能的迁移能力,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有一些学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实践研究表明[3-6],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护理学生的自主能力、創新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二、课程改革方案

(一)课程定位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主要培养护生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是各专科护理课程的基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桥梁性课程[7]。护理学生职业入门的行为习惯和护理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护理学基础》课程开始[8]。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护理专业的岗位分析,进行课程目标的提炼。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在正确的护理理论指导下,能应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并能够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与护理对象和合作伙伴和睦相处,在此基础上明确具体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三)实施保障

1.学生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对护理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和对本课程有学习的意愿;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教师要求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湛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及人文科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充当项目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置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项目,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课堂的节奏及主题,注意时间的分配,正确有效进行引导。

3.教学设备要求

《护理学基础》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需要在接近于医院真实环境的实训基地进行。目前的教学场地和设施与项目教学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根据护理岗位的要求,按护理工作设计真实或仿真教学环境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需完善护理专业专用教室的建设,配备相关教学模拟场地、模型、器械,为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造条件;增加图书馆藏书,改善机房设施,方便学生查阅资料;配备打印机等设备,准备好项目化教学资料。

(四)项目设计

1.理念和思路

项目设计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从传统学科式教学转向与专业需求密切结合,从重知识考试、学科标准转向重实践技能、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合。该课程内容依据《护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中的基础护理工作任务而设置,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护理职业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上主要以真实的护理任务为载体,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技能训练与临床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使学生能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2.内容设计

本课程按照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并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来设计课程项目,以一般病人的护理、危重病人的护理和隔离病人的护理三大项目整合课程的全部内容,每个项目的内容按照病人就诊的流程组织,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精心设计,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逐步贴近临床工作岗位。将来源于临床的真实案例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改造,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精心设计临床工作情景,将课程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

3.教学手段

项目教学法是几种教学方法的高度综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项目设计和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

(五)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依据项目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它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学习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项目任务考核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总结评价。学生自己总结不足之处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吸取经验,总结不足之处;教师根据以上评价表对每一组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讨论实施对策。

三、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在项目化教学的探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和完善。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学校应尽量创设项目化教学所需的条件,保证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实施;在项目设计上应立足于护理岗位需求,综合护理专家、课程专家和专业教师的意见,编制合理的项目化教材,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选好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内容及时机。因项目化教学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如内容和时机安排不当,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降低项目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惠虹.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23):132-134.

[2]赵志群.对《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04):7-9.

[3]陈荣芝.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8(08):2046-2047.

[4]代玉.项目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04):57-60.

[5]雷芬芳,邓翠珍,赵亚珍.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06):100-101.

[6]王玉梅.项目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2):178.

[7]程玉莲,王春筠.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研究——以《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188-190.

[8]林婷,姜小鹰,郑翠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47-449.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