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例研修为载体提高幼儿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
2016-05-14蔡咏梅许靖
蔡咏梅 许靖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近年来国际教育领域受人关注的重要课题,园本研修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有效形式。然而,现今幼儿园园本研修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一)园本研修过于高控,教师内驱力不足
当前幼儿园园本研修中多是领导预设研修内容,没有立足于教师的需求,不能完全符合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师而言是勉为其难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二)园本研修形式单一,教师自主性不够
传统的园本研修形式比较单一,多以单纯的说教(讲座)、枯燥的讨论(围绕预设主题向着预设目标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师缺乏自主权,无法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研究、学习。长此以往,研修就成了走过场。
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园本研修模式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课例研修是一种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职业发展策略的行动研究,但不满足于停留在感性层面,而是与理论相链接,上升为实践智慧,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概念的表述和界定
课例研修:泛指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
教师实践智慧成长: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直觉认知。它来源于教学经验,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使其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课题设计路径及理念
在本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共同经历的过程有以下几个模式:
四、课例研修的实践
(一)架构以教学为中心的课例研修模式
1.课前:读研结合,突出重点
通过课例研究,强调备课要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备好课前课,确定教学思路;备好课中课,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备好课后课,反思促成长。
2.课中:立足教学,关注有效
环环推进式:确定主题——现场观课——主题评课——专题发言——总结反思(团队研修组)
螺旋拔高式:推门课——组内研究课——全园公开课——赛课(特色研修组)
分层展现式:新教师上合格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名优教师上示范课,老教师上好经验课(师徒结对)
3.课后:引导反思,突出成长
很多课堂研修活动精彩纷呈,但是最大的遗憾是忽视了课后反思研讨。听课者与上课教师必须通过课后互评、自评、民主交流后,及时记录课堂教学效果和反思所得,为教师专业的纵向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材料。
(二)形成三种形式课例研修的研究策略
1.导向式课例研究策略
导向式课例研究是指从正面案例中解读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寻找生长点。有的含有实践者创新的成分,有的是可贵的鲜活的素材。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智慧就可通过课例加以传递,让大家共享。
策略:导向式课例必须注意搜集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评价方案等,与教师们研究、反思、讨论,让他们学会如何从操作层面上来概括这些成功的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2.主题式课例研究策略
主题式课例研究具有主题单一集中、参与性强的特点。教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研究专长的专题,自主组成小组,在组内进行合作研究,可以围绕某一典型案例,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
策略:主题式课例一般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不同方式,特别是发生观念和思维的交锋与争论,为教师提供典型教学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使之成为教师实践智慧成长的阶梯。
3.微格式课例研究
微格式课例研究具有观摩与创新相结合等特点,让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导入的情境,用现代化设备记录下来,从而使教研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更便于指导。
策略:微格式课例研修要求录像选择要有针对性、选择性,要取舍片段,反复播放,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从而使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教学技能技巧。
(三)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课例研修质量
教师研修的过程与结果结合,形式与内容结合,逐步建立完善校本研修评价考核机制。通过一系列研修手段,调动教师们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研修的质量。
五、取得的成效
(一)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了教师的学习合作能力
课例研究,使园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讲求沟通、主动、共识、合作、愿景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增强了幼儿园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活力。
(二)提升了教师的反思水平,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例研究强调自我批判性反思,并为教师提供了空间平台。在批评中,教师可以分享同伴的智慧和经验。批评既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课程,还是教师教学成长的手段。
(三)培養了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研究课例的过程中,教师将自己日常教学实践接触的大量感性材料、感性认识,经过理性的探索、认识和加工,并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教育教学理论,这种理论不仅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而且对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景知识,教学经验是通过课例研修积累、传递、提取出来的。教学研修推动着教师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