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规避下的研究生群体非稳定性事件研究
2016-05-14郑旭
郑旭
摘 要:文章运用不确定性规避理论,对研究生群体非稳定性事件中的不稳定研究生群体、稳定研究生群体、主控人员和受控研究生四个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反应时间、处理时间耗费和处理强度是恢复稳定性的三个可控制因素。
关键词:不确定性规避;事件;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64-02
由于我国的低不确定性规避特征与群体特殊性,研究生群体非稳定性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防止措施与我国政府的管理办法有较大区别。同时,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事件不仅成为新时期高校管理的挑战,而且也关系到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发展。
朱德米认为社会不稳定是社会利益系统失衡的一种表现[1],其根源在于决策制度的安排;陈晓萍指出经济情景和社会情境都会加强不确定性规避指数的变化[2];徐梁峰认为真正有效的制度应符合其与文化规则并能不断随之更新强化[3];徐寅峰等认为研究生群体不稳定事件的产生取决于该群体学生对自身是否为弱势群体的判断[4],以及采取不同策略所得的预期收益等因素。虽然我国已有丰富的相关研究,但从文化视角针对研究生群体的事件研究仍较为缺乏。
低不确定性规避群体较同一文化下其他社会群体具有更强的信息收集能力、更高的社会参与度,观点的异化度高,影响力大且难以消退[5]。本文通过不确定性规避理论,分析事件发展过程的各阶段,发现影响研究生群体稳定性的因素将随时间而发生改变,而控制好处理事件的反应时间、处理时间耗费和处理强度是恢复稳定性的三个重要因素。
一、不确定性规避理论概述
不确定性规避,由霍夫斯泰德在国家文化维度理论中提出,是指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其强弱是通过不确定性规避指数来表示的[6]。中国大陆在不确定性规避(UAI)中得分为 19 分,属于低不确定性规避国家[7]。一般来说,不确定性规避指数的高低并无优劣之分,是了解并调节该群体行为的手段之一。不确定性规避倾向影响一个组织活动结构化需要的程度,也就是影响到一个组织对风险的态度,通常可以从对规则的诉求愿望、对具体指令的依赖、对计划的执行程度去考虑[8]。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的雇员更倾向于明确的上级指令,面对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往往表现出不满意的情绪,认为这影响到了他们的稳定与安全感。因此,更多的工作条例和行为规范不仅是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下公司的需求,更是员工的满意的程序化的工作过程。而不确定性接受文化中的雇员则对这种不确定性情景表现出更强的舒适度,在他们看来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作条例会制约他们的工作成果,没有这些严苛的规矩,他们也可以完成任务,并且更容易提出创新性的决策。
二、研究生群体非稳定性事件的内涵
在世界范围内学生群体非稳定性事件频频发生,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本文中的事件是指,由外界因素引发的,严重危害校园、社会秩序或造成伤害损失的团体参与性事件。
研究生在高校受到各种教学、宿舍、奖惩等管理制度的约束,特别是在学习机会、生活条件、奖励等方面,研究生个体间收益有较大差距,将收益排序形成不同等级。当某一阶层斗争的结果收益大于现有收益时,该阶层决定斗争。但低规避研究生群体多采取较为温和的群体性行为,通常不采用暴力手段。
三、研究生群体非稳定性事件的要素分析
(一)人员要素
研究生群体非稳定性事件的人员要素可分为四类,即不稳定研究生、稳定研究生、主控人员和受控研究生。不稳定研究生是指选择采取不符合现有群体制度的行为或策略的群体。稳定研究生是指群体中选择符合现有群体制度的行为或策略的群体。主控人员是指群体中维持群体稳定的主体。受控研究生是指不稳定研究生群体中已经被主控人员控制的群体,该群体在此阶段几乎不产生危害。
主控人员在考虑处理对策时,要同时注意不稳定研究生和稳定研究生。幸福和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之间都是负相关关系,发起斗争者此时具有相对较高规避指数的不幸福感、结构化反抗意识和更关注问题的正确答案,更倾向采取个体或集体行动的方式进行反抗。这种行为可激起产生共鸣的其他学生,将稳定研究生转化为不稳定研究生,因而不稳定研究生和稳定研究生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联。
(二)基本行为规则
当受到某种刺激,某一阶层的不稳定研究生会分析斗争的预期利益与可行性。若认为斗争的预期利益大于现有利益并可承担失败惩罚,该阶层群体则会采取斗争行为,进而激化不稳定性。低不稳定性规避国家对规章制度的设立、执行较高不确定性规避国家严密度低。虽然更为严密细致的规章制度有助于改善管理研究生的制度建设,但群体仍习惯于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同时研究生群体对于名誉的敏感度较高,这也是在应急措施中应该格外注意的一点。在管理过程中,主控人员应充分了解不稳定的基本行为规则,运用事件发展的规律来较为和平地处理事件。主控人员一般可通过调控事件环境因素,降低该群体斗争成功的可能性,或调节斗争期望,进而控制研究生群体参与的规模和激烈程度,实现阻止或减少消极影响。
四、研究生群体非稳定性事件的影响因素
(一)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从不稳定性研究生开始实行研究生群体性不稳定事件开始,控制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时间间隔。易变群体是稳定研究生与不稳定研究生的中间状态。这主要是指某一群体已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刺激,因对斗争行为结果的判断处于非常模糊的状态,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谢里夫“随意游动效应”实验表明,当个体对某种行为的结果判断处于非常模糊的情景中时易受他人影响[9]。控制人员通过对研究生群体环境的调控,缓解或阻止不稳定事件的进一步扩散。在没有相关规章制度的制约和控制人员的约束的情况下,不稳定研究生的行为会影响到易变群体,进而扩大不稳定研究生的数量规模,并再次对易变群体产生刺激,不断壮大不稳定研究生群体和易变群体。因此,在发现可能出现不稳定扩散趋势时,就应充分重视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下的研究生群体广泛地认为,他们可在最低的地方层次上体现出更大的参与性。当相同时间面对相同刺激时,研究生群体在情绪的立场、行动反应、受刺激时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掌握大量相关事件信息与群体态度后,该群体的立场态度会衍生出更多的附属问题,也就是说,更大的参与性极有可能促使问题的激化和泛化。在这一背景下,主控人员应尽可能地缩短反应时间,维持易变群体的稳定性持续时间,引导其对于刺激的认识反应和自行调节,通过这一动态过程来控制不稳定性在群体中的扩散。
(二)控制强度
根据张迅等的演化模型,当实施强度大于转化率与扩散度之和时,不稳定性事件的扩散趋势将会下降[10]。在特定状况下,控制人员应尽可能地保持自己对学生和环境的已有认识程度以及事件扩散的相关影响以调控事件的控制强度。
“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是说适度的重要性。正如,在处理研究生群体不稳定性事件时,控制人员的策略实施强度若过于强硬,低规避群体的斗争动机反而易被强化。我国研究生群体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低,在处理方法中更加倾向于开放式的协商的方式,且家庭对于学生的活动行为影响很大,学生本身有对于名誉有着更强的重视程度,因而在控制强度上应充分重视这三点,以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处理时间
在控制群体性事件时,及早地处理有利于事态的不扩展,通过控制不稳定研究生使其转化为稳定研究生需要一个处理时间,即处理时间耗费。处理时间的长短影响社会对于高校管理的信任程度,但处理时间的耗费并非越短越好。普遍来看,同等危害程度的群体性事件中,实施强度的增加往往意味着处理时间的缩短。但由于我国研究生群体的低不确定性规避特点,过于强硬的措施更容易激起群体的不满。同时,当面临破坏现有环境的情形时,低不确定性规避群体容易加速更大范围内的群体性事件。
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研究生问题,我们对研究的结构秉承着十分谨慎的态度。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却对了解人的认识与行为产生重要作用。研究生与控制人员都无法脱离文化带给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环境影响,其行为是文化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研究生为教育层级中的顶端阶层,其特殊性是其事件处理特殊性的必然原因。因而,在了解研究生群体非稳定性事件的前提下,主控人员也应遵守一定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允许其在不触碰研究生的规则制度和伦理道德范围里,保持其个性化的独立和意识的差别性,达成“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参考文献:
[1]朱德米.决策与风险源:社会稳定源头治理之关键[J].
公共管理学报,2015,(1).
[2]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
[3]徐梁峰.跨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3).
[4]徐寅峰,刘德海.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根源的主观博弈
分析[J].预测,2004,(6).
[5][6][7][8][荷]霍夫斯泰德等;李原,孙健敏译.文化与
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10:174-193.
[9]Kahneman D.Tversky A.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1979,(2).
[10]张迅,邵扬,张东戈.基于排队博弈的群体稳定性分析
[J].中国管理科学,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