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程资源,“激活”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2016-05-14肖清玉
肖清玉
摘 要: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做功课,不同的课程资源能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唤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教学形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合理开发教材资源、课程人力资源、英文报刊资源和多媒体资源,以“激活”英语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程资源 激活课堂 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性,可以将其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可作用于课程,并可直接作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技能、知识、学习方式等。条件性资源虽然也可以作用于课程,但不能作为课程的本源,如人力、设备、环境等。
一、深度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高中课程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英语专家们为我们提供的优秀语言载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特点是教材编写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注重于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它为师生探究学习留下了较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来重组教材,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 为例,由于学生对这种题材较为熟悉,教师可把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中的第二题融入课文阅读教学中。在阅读Reading之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由Earthquakes一词联想到一些内容并在椭圆中写出关键词,然后通过阅读Reading 进一步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同时还可以继续延伸相关内容。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使原有信息更加完善,而且还收获了学习成就感。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在图表上加头补尾,如A big earthquake struck/hit/
shook Tangshan. The city soon returned to normal. The city started to breathe again with the help of the whole country。于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又学会了如何模仿课文来生动描述灾难,达到了以阅读促表达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抛出两个问题供学习小组讨论:
(1)Why did the earthquake in Tangshan cause so much damage despite so many 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
(2)Disasters are frightening, but no disaster happens by accident. What should human beings do to reduce the change of their happening?
这两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旨在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大胆思考。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活了他们的已有知识,并把发现、体验、探索等策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统筹课程人力资源
教师课程资源、学生课程资源、师生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是课程人力资源包含的三个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只有在课堂上激活“人”,才能为我们的英语教学输送新的生命力。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时,我要求各学习小组围绕“The history of English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这一话题与教师在课前先做一个Interview,然后再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展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主动感受英语文化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如学习必修三Unit 3 One Million Pound Note 时,我充分发挥了学生资源,要求他们对剧本进行适当改编,并表演出来,最后评出了最佳表演小组及优秀演员。这一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英文报刊资源
端木义万教授提出:“仅仅知道过去历史和目前现状的静态文化是远远不足的,还须了解发展中的动态文化。否则,语言交际仍然会产生误解和冲突。”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及时为学生补充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材料,以保证语言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在英语教学中,英文报刊弥补了教材的静态不足。21世纪英文报中学生版集时事新闻、运动娱乐、科技、校园热点于一体,图文并茂,向中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变幻万千的风云世界。把报刊课引入课堂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它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使用这一课程资源来激活课堂教学呢?
首先,确立报刊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师生应明确“Read for information”“Read for pleasure”,这是报刊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不应把报刊看作是另一种教科书,对此逐词逐句地加以分析和学习;而应重点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有效信息,使之内化成自己所得。张志远教授曾在《将英语报刊教学研究进行到底》一文中提到:“英语报刊阅读课应该突出两个h, 即 how与habit。”因此,报刊阅读教学应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读报并养成天天读报的好习惯。让学生视英文报刊阅读如中文报刊阅读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报远非纯语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在pleasure 之中自然习得丰富的语言内涵,融入目标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从而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语言在大容量输入中吸收,在适量的输出中巩固。
其次,随着学生思想的日趋发展与成熟,报刊阅读教学更应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阅读时间、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教师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阅读模式。
1.从阅读时间上,采取“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模式。课堂上以限时阅读为主,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标有三个图标的文章,并提出相应问题,以检验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习其写作手法及篇章结构。相对容易掌握的文章可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撰写读后感,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如有关外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与讨论:(1)What might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se children to settle down in the city?(2)What is peoples common attitude towards migrant children?(3)And what would you do for them?课外“自助餐阅读”模式完全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各取所需。话题广泛的文章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也为学生接触当今社会文化问题的新词汇和表达方式提供良好素材。
2.从阅读教与学上,推广“阅读—讨论—反馈—创新”与“预测—交流—印证—反思”相结合的阅读模式。整个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通过自主体验促进其全方位发展。教师可合理利用报刊所配图片、标题,或展示文中的关键词语,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如“Want to dance with me?”中的大幅彩图以及标题,大大活跃了学生思维,他们能够积极踊跃地猜测文章内容。学生就“Should the activity be held in our school?”又展开了激烈讨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报刊阅读的感知体验中完成了环境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的相互渗透。
四、开发多媒体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传播速度快、更新及时,且有较好的互动性。国外的一些重要媒体,如广播、电视台中的外语节目也通过互联网向人们传播着各种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信息接收能力。教师可收集并介绍一些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网站,指导学生在课前课后查询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扩展视野。学校广播站也可以每天定时播出英语节目。
多姿多彩的动态课程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弥补了教材静态文化的不足,师生受益匪浅。从狭义上说,师生在语言大量输入时扩大了词汇量,并在输出中加以巩固。从广义上说,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大胆开发和利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学生这样评价他们的英语教师和英语课堂:学习外语的人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头,她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程度高,在课堂上经常与我们谈论最新的电影、最棒的球员、最先进的科技,英语课堂永远充满着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娅.谈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华少年,2015(14).
[2]蔡文娟.树立新课程理念,丰富英语课程资源[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