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发展与德育渗透为落点的教学设计
2016-05-14赵鹤
【摘 要】将教学落点落实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育人方面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课例评析,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思考、真讨论、真交流,让学习真正发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落点;思维发展;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44-02
【作者简介】赵鹤,江苏省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沭阳,223600)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宿迁市英语学科领军人物。
“教学内容的落点”指的是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实际所学的东西。(王荣生,2007)它包括每个教学环节所达成的目标、教给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的技能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多项内容。常规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多停留在对单词、句型以及语篇的感知、记忆和理解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再整合、内化与生成。(宋顺、赵鹤,2015)因而,优秀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如何让“教学起点”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还要把握好“教学落点”,更好地去建构知识,将其拓展延伸,有效地综合运用。若能把“教学落点”落实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与培养上,再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就可以达到英语教学的至高境界。
2016年3月以“让学习真正发生”为主题的“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徐州举办,笔者聆听了来自南通启秀中学邵燕老师的英语课,她的教学设计恰巧体现了这一点。
邵老师执教的课题为译林新版英语教材初二下册第五单元Good manners的第一课时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话题围绕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礼貌礼仪展开,激发学生把好的文明礼仪传承下去。邵老师课前预设的目标1(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how to share ideas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s)和目标2(To develop team spirit and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都能很好地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训练。
邵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衔接较好,过渡语言设计巧妙,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下What, How和Why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简洁明了,紧紧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内容。笔者拟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该教学设计带给学生的收获。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聚敛、发散思维的协调发展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从解决问题思维的方向来分,可以将思维分为聚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 and divergent thinking)两种。一般说来,机械的句型操练、背诵记忆等都是培养聚敛思维的主要任务形式,也是我国英语教师普遍使用的任务形式。而单词簇等任务形式则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阔思路,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宋红娟、李文岩,2013)
在教学实践中,邵燕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设计出匹配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协调培养学生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教师主要想让学生知道:What are good manners? 其中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下——
[设计与解读1]
Think and report:
该教师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教学原则,没有孤立地教学单词或连词成句或缀句成篇。而是设置合适的语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语言输出。例如:polite→use polite words→It is good manners to use polite words.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能理解、消化和吸收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而缺乏思维参与的学习活动只能达到模仿的层面,达不到理性认知的层面。(褚艳,2016)在本节课上,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合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真思考、真交流,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明辨是非,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健康发展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去探索:How to do the right things in public places? 学生在了解哪些是the right things之后, 就会主动去思索哪些是the wrong things,明善恶,辨美丑。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来看待该问题。
[设计与解读2]Make up a dialogue:
A: Can we ... in ...?/B: Im afraid not. We should .../A: Anything else?/B: Dont .../A: I see. Can we ...?/B: No, we cant .../A: Can we ...?/ B: No, we shouldnt ...
教师在这个环节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在课堂上思考与实践,学生的思维深度才会不断地推进。然后让学生成对操练,其他学生静静地听,仔细地想,认真地做,留机会让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倾听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只有足够的输入才能有大量的输出。
其实,在这一个环节,教师可以拍摄一个微视频,让家长带着孩子(或是教师带着学生)出现在不同的公共场合,进行着不同的实景再现,在现实环境中落实无痕化的教学,让学生明白How to do the right things in public places.
三、深化主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稳步发展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去深思:Why do we need good manners?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发散性思维中蕴含着创造性思维。
[设计与解读3]Discuss in groups:
Why do we need good manners?
If we have good manners, we can...
(Make people feel better / Easily get what we want / Be respected by people / Keep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 Show that we have a good education)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采用了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将自己融入学生,参与学生讨论的整个过程。教师不是游离的、旁观的指导者,而是引导者和参与合作者。(马玲,2013)通过活动主题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的丰富性,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活动。
1.Write as many slogans(标语) on good manners as you can. 2.Always show good manners and pass them on.
这个活动设计得很有特色。学生思考后,在纸上写下标语,骄傲地贴到指定的位置。望望满黑板的标语,再看看学生们的笑脸,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本节课自始至终体现“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主题。
学科育人价值目标的实现依托于教材。学科育人应该成为教师内心世界的理念及其对教材理解和掌握的外化表现。教师不仅看到教材主题的字面意思,还需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认知水平,有效地解读主题中的育人元素,细化育人内容,确立最为适切的教学内容。(朱浦,2014)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熟练把握教材中的显性育人元素,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育人元素,把这一价值目标落实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英语课堂教学承载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使命。龚亚夫(2012)曾说:“语言教育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交流,还有培养思维能力的功能和任务,特别是用另一种语言思维的作用。”我们教师应深入课堂教学研究,设计出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综合发展的任务单。在英语课堂上,在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锻炼过程中,学生逐渐在教师的引领下,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人。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