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延世大学住宿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2016-05-14王俊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

王俊

摘 要: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延世大学首次在韩国高等教育引入住宿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从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路径两大方面对延世大学住宿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归纳得出其在学生发展与成长基础、师生交流互动机制、学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等方面的主要特点,为我国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延世大学;住宿学院;全球教育;全人教育;创意教育

位于韩国首尔的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创建于1885年,是一所由基督教教会创办的私立研究型综合大学,也是韩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2015年,该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中居第28位,在QS亚洲大学排名中列第18位。在韩国民众的心目中,国立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和延世大学三所学校的英文首字母相连,堪比韩国高等教育的“天空”(SKY)。纵观延世大学的发展历程,在1885年创建韩国第一所西式现代医院——广惠院(Jejungwon),在1957年合并赛弗伦斯医院(Severance Hospital)和延禧专门学校(Yonhi College)扩大办学规模,在2012年宣布以推进“延世国际校园”(Yonsei International Campus,YIC)发展为契机迈向学校发展的“第三创学”(Third Founding)阶段。其中,延世大学首次在YIC将住宿学院制度引入韩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引发广泛关注。

一、主要内容

住宿学院最早可以追溯至13世纪中后期的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先后建立住宿学院[1]。现在,住宿学院已经成为若干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教育与生活的基础,并且在北美洲、欧洲、亚洲甚至非洲的大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2]。延世大学在欧美大学的基础上借鉴和推行住宿学院,最初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对医学齿科学院、综合技术学院等部分院系的大约600名本科生进行试点。2013年,学校正式对所有本科一年级学生开展为期一学期的住宿学院培养模式。2014年,学校将培养时间从一学期延长为一学年。

延世大学希望通过住宿学院培养模式,让学生具备“5C”素质,即沟通力(Communication)、创意力(Creativity)、凝聚力(Convergence)、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及基督教领导力(Christian Leadership),为其在毕业后成为全球化背景之下的领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学校在住宿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中以全球教育、全人教育与创意教育三大模块为核心理念,以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和个别辅导为培养路径,融合学习与生活环境,整合传统学术学习与现代体验学习,夯实学生发展潜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见表1)。

(一)全球教育:提升全球素养,培育未来领袖

延世大学在住宿学院推行全球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多样性,提高外语熟练程度,培养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全球素养,以在全球化趋势下具备成为各个领域未来领袖的能力。在21世纪,学生具备与多元群体成员沟通与交流思想、管理和处理冲突的能力至关重要。来自不同经济、文化、知识背景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灵活性、适应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为了增进学生深层互动,延世大学以住宿楼作为住宿学院基本单位,将学生随机分配到12个宿舍楼中。学生在住宿学院通过“全球领导力培养计划”“体验文化多样性”等方式,探索具有全球意义的问题,了解不同观点,沟通彼此想法,为未来采取行动做好准备。

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是开展深层次多元文化交流并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前提。一项针对非英语国家开展的成人英语水平调查显示,韩国民众的英语熟练程度仅为“中等熟练”[3]。在全球教育模块,学校推出“语言强化培训项目”,强化针对本地生的英语教学和针对留学生的韩语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接受其他外语学习的机会。此外,学生可以与英语住宿教员在非正式场合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如果在课程作业或课程准备中存在困难,学生还可以藉由“大学英语辅导服务”获得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帮助。

(二)全人教育:锤炼意志,品格树立团队意识

全人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以联结(connectedness)、整体(wholeness)和存在(being)三个哲学概念为基础,倡导教育不仅要实现个体在智力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发展,也要实现个体在生理、社会、道德、伦理、创造性、精神各方面的发展[4]。延世大学力图推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因此将全人教育确立为住宿学院培养模式的核心。学校以传承“延世精神”为使命,鼓励学生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参加文化艺术活动,锻炼健康体魄,以锤炼意志品格和树立团队意识。为培养学生公民责任和社会意识,传递“服务式领导力”的价值,住宿学院要求学生参加一系列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其中规模最大的项目是让学生为周边区域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的青少年提供学业辅导。文化艺术活动旨在通过文学、音乐、表演艺术、电影制作及其他艺术媒体,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合作意识及美学鉴赏能力。同时,YIC采用最先进的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加体育活动,平衡知识、心理、道德、体能的综合发展。

打造学习生活共同体和教师指导体系也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住宿学院的结构和组织应有其自身鲜明的文化特征[5]。延世大学住宿学院为每个宿舍楼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主题和环境,在开放式管理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项目与活动,以在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彰显特色。例如,阿维森楼(Avison House)秉持的理念是“以学习、实践和分享的体验培育正直的领袖”,长青楼(Evergreen House)则坚持帮助学生“塑造内在价值”。同时,为了帮助每一位大一学生顺利适应住宿学院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真正从全人教育中获益,住宿学院建立了由学院指导教师、学习指导教师和住宿管员组成的三方教师指导体系。学院指导教师定期举行住宿学院座谈会,就专业发展问题为学生提供指导;学习指导教师负责实施第一学年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本科学习规划方面的指导;住宿管员则在各个宿舍楼中负责照顾学生日常生活,提供住宿学习与生活建议,并且与住宿助理携手开展培训活动,全面支持住宿学院日常运作。

(三)创意教育:汇聚创意思想,提升专业能力

韩国总统朴槿惠在2013年提出“创意经济”(Creative Economy)发展战略,把焦点放在年轻一代的创新与创业,其战略核心是打造一个有利于创新与创业的生态系统,目标不只是打破韩国财团垄断,促进经济转型,更要将韩国打造成为全球创业“重镇”。创意经济是以想象力、创意和科技为基础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教育领域,朴槿惠力推韩国教育体制改革,倡导一脉相承的“创意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潜能,让年轻一代能够以创新与创业而非单纯的掌握知识来推进韩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延世大学住宿学院,创意教育在于汇聚学生们的创意思想,强调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方式的结合,组建创意学习团队,推进实地学习项目。创意表达大赛为学生展现和交流创意设计提供了平台。“创意领袖培养计划”鼓励师生之间、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助,培养和发展学生专业能力。

在正式学习环节,住宿学院在通识课程中嵌入小型研讨,整合阅读与辩论,以“学习-思考-交流-辨析-反思”的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创新意识。延世大学YIC所在的松岛全球大学校园位于仁川自由经济区。韩国政府斥巨资打造该自由经济区的目的是加快传统制造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松岛全球大学校园旨在吸引全球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韩国落地发展。目前,不仅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犹他大学,以及比利时的根特大学在此设立海外分校,国内的延世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仁荷大学、仁川大学等也在此建立新校区。延世大学与周边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展开合作,不仅为学生开展实地学习项目提供平台,还为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学生提供机会。

二、主要特点

(一)重视在大一阶段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与欧美大学主流住宿学院贯通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不同,延世大学仅有大一学生进入住宿学院。大学一年级是大学学习与生活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个人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变阶段。帮助学生在这个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克服新环境所带来的障碍,激发个人发展潜能,对于整个大学教育而言至关重要。延世大学在学情调查中发现,约有51%的大一学生在校外居住,每天通勤到校的平均时间为1.78小时,每周自学时间仅为9.11小时,而浏览互联网的时间多达9.59小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在因为成绩不合格而被给予学业察看惩戒的学生中,约有一半是大一学生。因此,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大学教育要求,尽快规划合理的学习与成长道路,提高大学教育成功机会,是延世大学面向大一学生实施住宿学院培养模式的重要原因。例如,住宿学院不仅为学生提供英语辅导,还推出基础学科课程辅导,帮助学生降低畏难情绪,保持学习动力。

除了学业困难,在新环境中面临个人问题与障碍也是导致大一学生表现不佳甚至退学的主要原因[7]。随着大学入学人数增加,学生群体日益多元,大一学生之间出现疏离感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这使得他们在面临新环境时需要对社会交往与情感认知作出适当的调整,从一开始感知和培育积极态度,才能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与展望[8]。在延世大学住宿学院,学生通过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和创意表达大赛,可以激发创意思维、合作意识及美学鉴赏情趣,更可以藉由自我表达收获自信。与此同时,住宿学院三方教师指导体系发挥早期预警作用,在日常教学与宿舍生活中能够及时发现那些在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方面存在学习、社交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咨询辅导和支持帮助。

(二)打造学习生活共同体,提高教育质量

在不同的大学,住宿学院的设计与架构有所不同,但主旨都是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更加紧密的融合,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满意程度和学习效果。哈佛大学首任校长亨利·邓斯特(Henry Dunster)曾说:“单纯的书本学习可以通过授课与阅读完成。但是,只有作为同一个学院共同体的成员,与同学和指导教师保持着持续、紧密的关系,一起学习、辩论、共进餐食、游乐、祈祷,才能将品格这一无价馈赠传授给年轻一代。”[9]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在20世纪初执掌普林斯顿大学并在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融合时曾经指出,“理想之大学应当是一个共同体。在这课堂内外,紧密、自然和亲切的关系不仅限于年轻学生之间,还有年轻与年长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10]。在延世大学,住宿学院院长负责整体运作与行政管理,每个宿舍楼均有一名住宿管员、一名英语住宿教员和若干名住宿助理。住宿管员由教授担任,负责本宿舍楼的日常运行与管理,同时规划和协调住宿学院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英语住宿教员由英语教师担任,负责具体实施学院教学活动与安排,开展“住宿学院英语阅读与讨论”,指导学生学习英语。住宿管员、英语住宿教员、住宿助理们和学生居住在一起,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互动学习的机会和频率,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亚历山大·阿斯廷(Alexander Astin)在研究中发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是影响学生在本科期间满意度的最重要环境变量[11],而且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12]。以“住宿学院英语阅读与讨论”环节为例,英语住宿教师带领学生就涉及社会、道德、科学、环境等问题的短篇故事、文章、戏剧、电影等进行翻译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英语住宿教师让他们选择本学期希望探讨的主题,再由教师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和内容。

除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打造学习生活共同体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朋辈效应(Peer Effects)是影响大一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13]。住宿学院通过在学校大环境中让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建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在小环境中为了共同目标协作努力的积极性,更能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同时,学生各自背景、经验和视角的碰撞产生火花,也能凸显多元学生群体所蕴含的教育价值[14]。他们接受教师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教育信息,但是在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中将这些信息内在化,即交流基于各自成长经历的看法,评价其对自身经验习惯的价值,接纳更具可靠性的解决方法,进而丰富和完善自我。此外,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会在住宿学院担任住宿助理,负责在学习与生活方面监督和帮助大一学生,提供各种信息,为住宿学院实施培养计划提供支持服务。

(三)开拓韩国大学国际化发展全新路径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韩国经济战略重点转移到高科技领域的知识研发与生产,历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经费支持项目。例如,金大中政府在1999年推出“智力韩国21工程”,卢武铉政府在2004年推出“区域创新·新大学计划”,李明博政府在2008年推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朴槿惠政府在2014年推出“创意韩国的大学发展计划”[15]。这些项目在提升韩国大学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导致了大学国际化的同质化现象,即无论大学的发展定位与培养目标存在何种不同,均采用相似的国际化路径[16]。究其原因,韩国大学在政府财政拨款减少的情况下,越来越倚重附带庞大经费支持的国家发展项目,大学普遍将项目所要求的各项指标作为优先发展重点[17]。如此一来,大学国际化演变成了简单地提高留学生、外籍教师、英语授课课程的数量和比例,而非强调如何推行突出自身特色与重点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留学生教育方面,韩国从2004年开始推行“留学韩国计划”(Study Korea Project),有效提升了韩国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吸引力,赴韩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尽管大学中留学生人数增加了,但大部分韩国本地生与留学生进行互动的意愿和机会并不足。例如,留学生多在专门的住宿区和教学楼进行学习与生活,大多数留学生的课程集中在国际学院,而本地生则主要修习各自院系的课程[18]。如何打破留学生和本地生因为环境分隔、语言能力、经济背景、来源国家等因素所导致的障碍,促进学生群体的深层互动交流,是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满意度和韩国大学国际化质量的必然要求[19]。因此,采取何种适当措施鼓励本地生与留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为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点。

延世大学在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将住宿学院培养模式引入韩国高等教育,强调以全球教育、全人教育和创意教育为理念培养21世纪所需的国际化人才,融合学习与生活环境,整合学术学习与体验学习,强化留学生与本地生趋同管理,以国际化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校长郑甲泳(Kap-Young Jeong)所言,“住宿学院的理念将成为韩国大学教育的先锋模式”[20]。此举为韩国大学探索和创新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三、思考与启示

经过几年的试点与推广,延世大学住宿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教师评价反馈报告表明,经历过住宿学院的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投入更为认真和积极。在延世大学工程学院,74%的学生对在住宿学院的学习与生活体验持认可态度,同时被给予学业察看惩戒和退学的学生人数都有明显下降[21]。但是,延世大学住宿学院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从学生调查结果来看,学校还需要为教师与学生实现有效互动创造更多的条件,同时将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改善方面的收获迁移到学习效果的提高。近些年,我国的西安交通大学、汕头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也开始探索住宿学院改革。这些住宿学院多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秉承华夏精神气质的“书院”二字冠名,旨在创新通识教育和实践育人模式,建设特色鲜明的书院文化体系,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平台。尽管中外住宿学院培养模式除了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运行的现实基础和存在的外部关系也有所不同[22],但延世大学在这方面的探索与成效契合我国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与政策考量,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一)打造互动式的学习生活共同体

无论是贯通本科四年还是仅面向大一学生,住宿学院的本质是通过建立一种关系亲密的互动式学习生活共同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谓互动式,体现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提升住宿学院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水平,需要配备充足师资以优化学生咨询与辅导。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进入住宿学院与学生共同生活,不仅能够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直接帮助,还能在情感和心理上为学生提供支持。在日常生活与活动等非正式场景中,教师还能够发挥角色榜样和激励的作用。同时,提升住宿学院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水平,需要完善住宿学院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在学生兼具学科院系和住宿学院成员双重身份的情况下,采取随机分配和滚动分配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住宿学生群体多元化,搭建各类平台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创建更加广阔的互动交流空间,使住宿学院成为无缝衔接课堂内和课堂外、学习和生活的关键纽带。

(二)改进英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

在今时今日的全球化背景下,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方法和目的应该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而随之改进。英语教学的重点需要从以阅读理解、短文写作等形式培养被动语言能力,转移到以探讨论辩、学术撰文等形式培养主动语言能力。从延世大学住宿学院在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可以看出,案例教学、主题教学、思辨教学等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主动的英语表达能力。例如,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生活背景与学习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事件与过程,结合当前状况在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中寻找最优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充分利用校园中以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为代表的国际化资源,搭建正式与非正式场合的英语互动平台,达到彼此交流、思维碰撞、相互启发的效果,推进校园本土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提高学生英语熟练程度,使其通晓专业领域国际规则,具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理解、包容、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在未来专业领域中发挥领导作用。

(三)构建组合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延世大学住宿学院强化创意教育,培养适应韩国“创意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创业人才。面对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大学同样需要顺势而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但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简单地归为设立某几门课程或者要求若干学分,而需采用“组合拳”的方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课程内容的组合,要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开拓和从事不同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特质,需要从创新创业的体验、意识、能力、行动等维度着手设置课程内容。例如,在课程中融入产业经典前沿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的条件与规律;邀请行业领袖分享经验,鼓励学生增加创业进取心。二是教学方法的组合,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考试、论文等教学方式,创新创业教育更要充分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开展商业运营模拟、工作坊讨论、师生咨询辅导、现场参观学习、岗位实践培训、创业项目竞赛等多种教学活动。三是社会资源的组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离不开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自身需要保持对产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需求、企业发展动力的高度敏锐,将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才能使其契合行业现实,真正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小明. 英美住宿式书院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对我们的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2015(1):40-47.

[2]OHara R J. Residential Colleges Worldwide [EB/OL].http://collegiateway.org/colleges/,2015-05-06.

[3]English First. 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 2015 [EB/OL]. http://www.ef.edu/epi/, 2015-10-28.

[4]刘宝存. 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4(9):17-22.

[5]Strange C C, Banning J H. Educating By Design: Creating Campus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Work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1: 104.

[6]Yonsei University. Yonsei University Residential College[EB/OL]. http://oldwww.yonsei.ac.kr/datafile/prgallery/Brochure/RC_BrochureE.pdf, 2012-08-27.

[7]Turner A L, Berry T R. Counseling Center Contributions to Student Retention and Graduation: A Longitudinal Assessment[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000, 41(6): 627-636.

[8]Stevens C D, Walker B M. How Residential College Students Adjust Socially And Emotionally To First Year University[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1996, 15 (2): 201-221.

[9]Morison S E. The Founding of Harvard College[M].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5: 252.

[10]Veysey L R. The Emergence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243.

[11]Astin A W. Four Critical Years: Effects of College on Beliefs, Attitudes, and Knowledge[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7:269.

[12]Astin A W.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3: 32.

[13]Sacerdote B. Peer Effects with Random Assignment: Results for Dartmouth Roommate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1, 116(2): 681-704.

[14]Ryan M B. Residential Colleges: A Legacy of Living & Learning Together[J].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Education, 1992, 24 (5): 26-35.

[15]Green C. Internationalization, Deregul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Korea: An Historical Over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15, 4(3): 1-13.

[16]Cho Y H, Palmer J D. Stakeholders Views of South Koreas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Policy [J]. Higher Education, 2013, 65(3): 291-308.

[17]Jon J E, Lee J J, Byun K. The Emergence of a Regional Hub: Compar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Choices and Experiences in South Korea[J]. Higher Education, 2014, 67(5): 691-710.

[18]Palmer J D, Cho Y H. South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Policies: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J].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2012, 13(3): 387-401.

[19]Jon J E. Power Dynamics with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 Students i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J]. Higher Education, 2012, 64(4): 441-454.

[20]Jeong-ju N. Yonsei to Compete with Ivy League[EB/OL]. http://www.koreatimes.co.kr/www/news/special/2012/05/181_111110.html, 2012-05-16.

[21]Kang S Y, Han S H, Cho H H. The Education Effects of Residential College Program in Yonsei Engineering Colleg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search, 2014, 17 (5): 3-7.

[22]黄厚明. 书院制与住宿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08-113.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潘雅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
从新加坡基础教育“少教多学”看“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分析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香港新高中通识教育科的全人教育理念与实践
论全人教育视阈下的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