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学管理的“三维起点”

2016-05-14冯胜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管理者教学管理学校

冯胜

教学管理是教育管理与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目前,学校教学管理存在两种现象:一是“被常规”,即教学管理仅仅围绕备、教、改、批、考等基本环节展开,导致教学管理千篇一律,每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无非是集体备课和研究课等活动;二是“被布置”,由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所布置的要求多、活动多,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很多精力只能用来应付所谓的检查、评比等事宜,再没有精力开展具有学校特色、满足师生需要的活动。这两种现象导致学校教学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特色的彰显。

如果我们将学校教学管理看作一个系统,那么教学管理的思想、思路以及策略就是影响教学管理系统的三个维度。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教学管理须把握“三维起点”,从“根”上寻找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之道。

一、 管理思想的起点

教学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设计教学发展规划或教学行动方案。这些文本既是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教学管理思想的外显。教学管理思想的起点就是“做什么”,是管“行”还是理“心”。很显然重点在理“心”,其次是管“行”。那么,如何“理”教师的“心”呢?笔者认为探寻教学管理的思想起点要充分考虑两个“需要”。

1.问题解决的需要

为了克服学校教学管理“被常规”和“被布置”的现象,体现学校教学特色,教学管理必须有“问题”导向。学校教学管理者需要走进课堂、走进教研组,了解实际、发现问题。基于教学管理的问题,考虑教学研究的主题,既抓住了教师的“心”,也抓住了教学管理的“牛鼻子”。例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一直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与工作负担的一个“结”,以至于许多教师感觉大量的工作时间用于批改学生作业,而主动备课的时间较少。学校教学管理者把这个“问题”变成了教学研究的“主题”,既可以围绕“学生作业的有效布置与批改”等话题开展头脑风暴或教学沙龙,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这样基于问题解决的管理过程是教师主动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解决问题的主体,管理者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师生发展的需要

管理总是和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高明的教学管理在实现高层次管理目标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师生的需求层次。教学及其管理需求基于学生实践“完整的人生”价值来考虑教学及其管理工作,体现三个“关注”:其一,关注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动机的维持;其二,关注学生个性能力与潜能的提升;其三,关注学生文化心理的熏陶和底蕴的夯实。教学管理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体现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满足“人”的需要,如尊重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满足“术”的需要,让教师尽快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逐步感受教育成功的喜悦;第三个层次满足“道”,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形成个人教育教学特色或思想,引领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感受育人的幸福。

二、 管理思路的起点

教学管理团队或管理者的思想决定了学校和师生发展的视野。教师整天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情,永远会有一种“事情做不完”的感觉,如何能将教学管理思想变成行为呢?其实,教学工作充满了创造性,因此需要适当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有人说:“思路决定出路。”所以管理者需要将“整合”思维作为管理思路的起点,建议如下。

1.长短结合

偶尔,我们会听到老师“抱怨”说:“感觉很累!感觉很盲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想其中一个就是教学管理者为适应所谓“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提出“新口号”、布置“新任务”。这样的做法造成了一线教师疲于应付,更难以看见辛苦之后的“果实”。其实,许多教师愿意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只是有些“教学改革”的措施不仅没有让他们看到成效,却感到了前途的迷茫和精神的疲惫,从而对教学管理行为产生了怀疑。所谓“长短结合”的管理思路,就是长期工作规划与短期工作结合,在满足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也考虑推动学科或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发展。基于这样的工作思路,我们需要注意: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在科学分析与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形成学科或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不仅让广大教师明晰发展方向与路径,还要达成共同发展的共识。第二,促进体系建设。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不应该是“管”,而是“理”。我们不仅需要将短期工作与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形成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更需要引导教师合理梳理日常教学成果,形成学科或学校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此时,老师们既能感觉到每项工作的必要性,还能看到自己的工作在团队成果中价值的体现。

2.点面结合

学校教学管理是沟通教育行政部门与一线教师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路径。如果我们机械地执行主管部门对工作的要求,可能会与学校现有工作产生“冲突”,也难以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学校个性发展,不仅与“教育生态环境”脱节,也未必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作为管理者就需要“平衡”处理好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科组(教研组)以及教师等四者同步协调发展的关系:一是结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或重点工作)设计学校教学发展规划,以此不断完善、丰富学校特色工作。二是本着“上下结合”的基本原则,给学校特色工作与学科组(教研组)典型经验建立“母子”关系。三是本着“引导·支持”的基本思路,结合时代背景与学校现状引领教学研究的主流方向,鼓励与支持教师(或教研组)以“微研究”的形式开展小课题研究,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最终实现点上研究、面上推广的效果。

三、 管理策略的起点

教学的目的是育人,管理的归宿也是育人,教学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管理过程中的“人”有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者,因此管理策略的起点就是“以人为本”,如果我们忘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仅会影响管理效果,还会影响学校同事之间的感情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就其管理策略而言,关键是在“管理”中实现“育人”的境界。

1.做“事”与成“人”的统一

我们时常用“忙碌”来描述教师的工作状态。许多教师除了管理班级,带班上课,还需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或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有的教师还要带教青年教师。因此,有的教师会说:“自己的事情做不完,你还要我做这些事情!”这是教师们的心里话。

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成人,因为人本身即目的,成“事”的最终目的还在于成“人”。管理者不能简单以“事情做完没有”或“事情做了多少”来衡量自己或教师的工作,而应该用更多精力去思考如何在教师做事时促进教师发展,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让教师体会到教育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如有的学校对教师提出“五个一”(每天写一篇课后记、每周交一篇读书笔记、每月交一篇论文、每学期上一堂公开课、每年搞一个课题研究)的要求。管理者如此这般对“量”进行规定,必然会引发教师的抵触情绪。也许,老师们按时按量完成了所谓的“五个一”,但他们仅仅只是完成任务似的应付了之,这样何来“五个一”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呢?作为管理者需要适当淡化教师做事的“数量”,让教师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主动反思等途径提升自身工作的“质”,逐步悟出教育、教学的“道”。

2.管理与互助的统一

当前教学管理中的“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上下关系来看追求服从,即要求教师服从制度、服从规范;二是从左右关系来看追求竞争,这导致教师之间缺少合作。这种现象造成做事效率看似挺高,但后劲不足,管理者工作思路容易僵化,学校教学思想单一,学校教学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究其原因是教学管理的思维仍然停留在权威式“管理”的层面,简单、机械的管理策略造就了所谓的“听话老师”与“权威学者”。为了实现从“管”到“助”的转变,我们倡导建立“管理共同体”,实施“互助”式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建设“学习共同体”。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不仅仅是让学生活在班级或其他学习组织中,更要将教师、家长和有关人员融入到学习共同体之中,让“学”成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主轴。如学校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授予“教学导师”的称号。在工作中,“教学导师”与青年教师既能互学同进,又能促进学校良好教学、学风的形成。又如学校可以成立课程认证委员会负责学校课程的认证工作,其中可以考虑家长、教育管理者以及社会人士的加入,让不同群体人士给学校课程开发献计献策,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二是建设“教学合作体”。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个体的成长,更是团队的成长。教学管理者组织教学研讨,不仅要考虑同一个年级、学科的教师共同备课、合作教学,而且还要根据教学需要邀请学科教学专家、课程专家走进课堂,实施集体性教学。如某校一位学科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在备赛时,邀请学科专家、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围绕教学理念、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时,还可以请1~2名非参赛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尝试。这样更能起到“以课促改、以课促研”的良好效果。

三是建设“文化滋生体”。学校是一个传授知识、生长智慧、积淀文化的地方。学校可以策划、组织不同类型文化研修沙龙,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教学科选择文化研修主题,参与学习和交流。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同时,学校主动与文化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及时把适合学生的、前沿研究的文化成果引进学校,融入教学之中,让教师、学生在文化的滋养中不断成长。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我们从教学管理的思想、思路以及策略等三个维度探寻管理的“起点”,试图让学校教学管理回归“科学”“人本”的基本理念,更好地发挥常规教学与常规教研的“不凡之力”。当然,我们也需要从教学管理的机制、内容、技术等层面进一步优化,用管理的智慧激发教师的智慧,点亮学生的智慧。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管理者教学管理学校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窗口和镜子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推介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