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方数据新闻的理念与实践

2016-05-14王爽

声屏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践理念

王爽

摘要: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类型,西方在数据新闻实践中引领潮流,并发展出先进的理念。同时,数据新闻的发展也推动了记者的转型,受众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

关键词:西方数据新闻 理念 实践

数据新闻近几年异军突起,引领潮流,但它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报纸上用图表记载新闻的做法早已有之。随着数据的大量存储和数据处理手段的进步,用数据图表的方式呈现新闻,引起各大媒体竞相尝试。各式各样的数据新闻开始进入受众视线,为受众更好地了解世界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提供了帮手。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政府开通一个数据网站data.gov。截止到2012年9月,网站上提供的原始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集的数量达到378529,还装有1400个使用数据的应用程序。

除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多个国家纷纷开放数据。记者不仅通过自己的方式搜寻所需数据,同时也通过官方途径,利用《信息自由法案》向政府部门申请公开数据。这些数据成为记者们取之不尽的新闻来源。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理念

一、全面综合分析,挖掘数据价值。如今数据已成为了重要的新闻信息源,然而并非获得了数据就等于有了一条直接通往事实真相的通道。数据并不能自己创造价值,数据的价值是通过人类的智慧和劳动得以展现的。仅仅把数据放在网页上,而不去分析处理,它的价值就无从体现,数据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世界。公共数据集只是出于某些目的而采集、生成、选取、排列、过滤、整理、分析和修正过的数据,数据往往是不完整的、不完美的、不精确的和过时的。尽管数据可能存在瑕疵、偏见,但由公共机构发布的数据仍是我们能拿到的最佳信息来源。片面追求数据的表面价值是没有意义的,不如将其作为一种补充材料,将数据与其他信息源、文件、专业知识相结合,扩充其自身的价值,更好地实现选题的意义。

“英国政府的小众精英圈”将英国政府的整体架构用色彩斑斓的圆形图表进行了呈现。这是根据政府公布的2011年每个部门的高级公务员任命名单绘制的。每种颜色的圆圈代表一个部门,圆圈的大小代表部门规模的大小。每个部门内部架构也在图中得以呈现,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英国政府中哪个部门最为重要。另外,图中对于每个部门的人数进行了明确的标注,同时还标注了各部门的长官姓名及其年薪。

二、结合新闻热点,重视策划设计。一些平庸的数据新闻记者会花数周时间去研究一个数据集,最后绕来绕去地搞出一个不痛不痒的报道。优秀的数据新闻记者会在发布独家爆炸性新闻之前,花数周时间去做周密的数据调查策划。人们见得最多的是一种制作过程相对简单的数据新闻,在新闻事件正在发生时,记者们就能迅速地找到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并引导读者们参与到报道过程中来。

在发布“160个国家发布了针对特定宗教的骚扰和威胁事件”这一新闻时,记者制作了一个“宗教容忍度”坐标图,显示世界24个各国家宗教面临的社会政治压力。横坐标表示限制程度,纵坐标表示敌意程度,用圆圈表示不同的国家,圆圈的大小表示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

美国总统大选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其选举规则之复杂对于普通受众而言较难理解,数据新闻记者运用选举相关的大数据制作成图表,实时展现选举的发展。以2012年美国大选为例,将奥巴马和罗姆尼的得票率用不同的色彩表示,显示在地图上,展现二人在美国各州县赢得的选票数量。运用色彩的对比和在地图上的直观展示,选举结果一目了然。另外,还对支持不同候选人的选民年龄、性别、种族、年收入、宗教等进行了民意调查统计,用同样色彩的图表加以显示。整个报道色彩协调、直观易懂。

三、删繁就简,发挥简洁的力量。并非越复杂的可视化作品越是成功的数据新闻。相反,浅显易懂、能够迅速传递信息、易于分享的单一图表更容易在网上疯狂转载,产生病毒式的传播效应。而复杂的可视化作品,会把很多受众拒之门外,让他们不愿看,因为要完全看懂还要费点脑子。在视觉传播中,简单、简洁就是强大的优势。

在一个题为《数说中国》的数据新闻报道中,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中情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交易所联合会、《财富世界500强》《经济学人》、腾讯等的数据,用图标的方式展现了中国许多领域的发展,并且将中美进行了对比。色彩搭配合理,图表简洁直观。该报道的三个小标题是:欣欣向荣的经济体、老龄化加剧的人口、他们还爱肯德基,从小标题的选择可以看出西方对中国最关注的几个方面。

数据新闻背后的分工合作

数据新闻记者扮演着一种桥梁的角色,一边连接的是手握众多数据的权贵,另一边连接的是渴望了解事件真相的平民。前者不屑于去解读数据,而后者则需要帮助才能获得数据。

数据新闻记者之所以重要且不可取代,就是因为他们能通过一个记者的视角,而非数据分析师的角度看待数据。解读数据并非易事。有观点认为,随着数据逐渐增多,分析工具逐渐普及,数据分析和解读变得容易,是谁都可以读懂的。其实不然,只有经过大量学习和专业训练的专业数据新闻记者,才能准确而敏锐地理解一个数据集背后的深意。

如今统计的发达使得大量数据得以存储,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也使得大量数据向公众开放,然而如何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点,则是数据新闻记者的首要工作。

《卫报》根据美国军方重大行动数据库SIGACTS关于美国军事行动的庞杂数据中,完成了维基解密系列报道中的阿富汗战争日志、伊拉克战争日志、美国大使馆密电丑闻等报道。

以伊拉克战争日志为例,这份解密的文件资料包含391000份战事记录,记者们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选取了报道主题,并从数据库中挑选出可供使用的数据,他们将有人伤亡的事件全部标注在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标注直观地展现出战争的残酷。记者们采用交互图表的方式,试图为读者呈现战争的原貌。读者可以在时间轴上选择时间,点击进入查看每一起事件的战争日志。另外还为读者提供了词汇表帮助理解军事术语。

在优秀的数据新闻背后,不仅是记者的努力,也包含了许多辅助报道者的汗水。他们对大型数据集的处理建立简易数据集,他们使得记者的初步想法得以技术上的实现,记者不必惧怕大型数据,专心于分析数据背后的故事,报道在这种合作中更加丰富精彩。

数据新闻时代的受众角色

互联网时代,新闻记者不再有知识优势,受众也可以直接获得数据,让受众参与到新闻制作过程中成为了数据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被称为“众包”。

最著名的众包案例莫过于2009年《卫报》关于英国国会议员开支丑闻的报道,面对646名国会议员收据单形成的庞大的数据集,《卫报》选择让读者来帮忙。读者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数据处理工作就变得轻松起来,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点也被挖掘出来。

除了请读者帮忙整理数据,众包方式还体现在让读者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卫报》的“数据博客”现在有一群活跃的读者,他们有的自己把博客上发布的一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制作,有的在Flickr上发表意见点评他人的可视化作品,使得数据分析成为一个通力合作的过程,从而推动数据新闻的发展。

《英国人的身份认同感》通过众包的方式来看英国的民族凝聚力。《卫报》通过网络调查,调查英国民众认为自己是不列颠公民还是不列颠群岛选区的选民。这一分歧在苏格兰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在2014年举行公投以寻求独立。

数据新闻并不是花花绿绿的图表,而是尽可能用最好的方式去讲故事,数据新闻报道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反馈。为了使得数据新闻的呈现易于受众理解,《卫报》等西方媒体在数据新闻的设计中注重听取受众的建议。例如在一个关于伦敦贫困水平的报道中,卫报记者通过交互地图展示伦敦各区域的贫困状况,用不同颜色表示贫困程度。关于地图的色彩搭配问题,编辑记者与读者在Twitter上展开了讨论,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需求,例如红绿色盲患者提出的建议等,才最终确定地图的配色。可见,受众不仅是数据新闻的读者,也是制作数据新闻的参与者。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理念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