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报道中如何用好同期声

2016-05-14李祥

新媒体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运用

李祥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绍同期声在广播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增色整个新闻报道,减少不必要的穿插次,让观众真实感受到说话人的情感和语气,精准表达新闻事实,因而在广播报道中要求选择简练精准的同期声放到适当的位置,增加广播报道的效果。

关键词 广播报道;运用;同期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8-0126-02

广播是声音的文化,也是声音的灵魂。为了在广播中突出声音的特色,要学会运用典型的同期声音元素为主要选择素材。伴随着广播行业的深入探索和发展,广播中已经形成运用同期声的话语方式。

1 同期声在广播报道的重要作用

在异彩纷呈的录音报道中,同期声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但是,同期声的运用中需要了解录音报道和其他播报形式的区别。录音报道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有新闻现场的实况报道情况,其中包含2大类:一类是现场中人和社会活动的声音,尤其是人的谈话;另一类是记者的述说,其中包括口头的说和播音员的文字转述。在广播报道中使用同期声与其他的新闻报道相比有明显优势。

1.1 真实可靠

同期声的报道相对于文字更为准确,心理学家在考证中了解人更关注于自己眼睛看见和听到的东西,也更相信看到和听到的情境。同期声主要是将现场实际情况呈现在观众面前,把当时的声音传到观众的耳朵里面,因而比文字更贴切。多种多样的同期声语言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能够再现当时的新闻场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本人在采制专题《守护独克宗留住乡愁》时,采用大量丰富的同期声穿插其中,用老百姓、游客、商家等各种声音来说明事实,后期只是简单剪辑一下,把情况真实的传到观众耳朵里面。该作品,受到各方好评,并在各类评奖中获得大奖,同时也成为云南省各电台学习的典范。该报道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借助于社会的固有逻辑力量,作用在社会生活的人以及思想上面,因而能够引发社会共鸣,增强新闻报道的穿透力,如果把这篇新闻报道变成文字描述,相信不能取得这样显著的效果。

1.2 强烈的现场感和立体感

人的听觉和视觉之间是相互贯通的,所以在人们听见声音以后,会对声音产生联想,那么就会构成一幅“音响图画”,这就是同感的作用。当观众听到录音现场出现报道声音以后,也会转化为听觉,在大脑中形成视觉感受。一条成功的同期声,可以带给观众强烈的现场感。

1.3 强烈感染力

感染力主要取决于声音的传情性,当一个人阅读朋友来信或者听朋友的电话,两者相比较,当然是电话更让人有情感体验,现在各类社交软件也同理,都有语言传输,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另外一方面是通过声音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对方说话的情绪,因而声音的传播更直接,录音报道中同期声就是直接传播,增强现场立体感的同时,还能渲染现场气氛,烘托主题,打动听众的心。

2 同期声的使用策略

2.1 同期声使用简练语言

在广播报道中最鲜活和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录音报道,但是最近几年,广播录音报道呈现日渐弱化的发展趋势,很多报道中的同期声素材使用不得当,参与采访的人说话很啰嗦不能做到一语中的,把很多啰嗦的官话、套话和废话参杂到其中,让听众感觉厌烦,有时候很多套话说的观众都能背出来。这样的同期声不但不能有效突出新闻主体,增强具体的传播效果,反而会干扰听众,降低新闻传播的质量,因而要求记者采访同期声素材的时候要做到删繁就简,适可而止。

2.2 保持原始自然的同期声状态

同期声报道无论从哪方面考量都要优于单纯的文字稿件,这种感染力主要是来自于报道中的真情实感,以及人物的鲜明特点。因而想要了解一篇同期声报道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就需要了解采访与被采访人之间的对话和交谈是否真实和自然。平时收听广播,我们不难听出,有些人物谈话的同期声有着十分明显的雕琢痕迹,能够看到谈话人是事先将演讲稿准备好,然后照本宣科的念,部分被采访人在话筒面前很紧张,有时候语速就很快,有一种局促感,加之事先准备的稿子,所以没有情感沟通,有种说完就完事的感觉。后期剪辑时将周边的声音和语气都剪辑的干干净净,所以整体感觉很虚假,所以,尽量不要采用没有任何情感和语调的同期声,在剪辑过程中尽量保留体现周遭环境的声响,可以增大同期声的可信度。

曾经听过2014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总理向我问灾情》,这篇新闻是四川广播电视台的一则消息,主要是记录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到达雅安地震现场,指导当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正好巧遇正在抗震一线开展工作的李克强总理,整个报道就是总理和记者的对话同期,给观众呈现真实的氛围,可以通过声音了解说话人的语气和语调变化,感受到总理对灾情的关心和对人民群众的亲切情感。这篇报道记者没有过多累赘的解说,但是报道的核心和主题通过声音都能真实的传达出来,这就是一则好新闻。

3 结束语

一般广播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采制录音其实要比报道麻烦很多,特别是在录音报道中如果选用同期,那么其制作难度将会更大,录音过程中选择好的同期声,其难度系数将会更大,但是如果想从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录音报道的发展潜力更大。在记者素质、录音和传音等技术逐步提高后,同期声是录音报道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赵美柱.县区广电新闻记者如何用好同期声为稿件增色[J].新闻传播,2014(3).

[2]章旭明.电视新闻类节目如何用好同期声[J].新闻窗,2013(1):59-62.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