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人文关怀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2016-05-14李静刘显成郑宇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

李静 刘显成 郑宇

摘 要:传统滨水地区的更新改造往往将经济性作为设计任务的出发点,忽略与之联系密切的生态特征与人文关怀。在寸土寸金的商业码头植入生态因素,从构思定位阶段即注重将人和生态的因素作为主要考量,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利用其滨水特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从而使得新海军码头更具魅力也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生态人文关怀;滨水景观;文化内蕴;历史传承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8-0083-03

Ecological Humanistic Care in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 Investigation of Chicago Navy Pier Conceptual Planning

LI Jing1,2, LIU Xian-cheng1 ZHENG Yu2(1.Academy of Fine Arts,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 China; 2.Nanch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NanChong 637009,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waterfront update tend to regard economy as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of design task, ignor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umanistic care. Insert ecological factors in the golden commercial port from conception of locate phase, focus on people and the ecological factors and take them as the primary consideration. Utilize its waterfront featur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 fully excavat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so as to make the new navy pier more attractive and more in line with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humanistic care; waterfront landscape; cultural connotations; historical inheritanc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生态理念是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生态人文关怀在滨水景观中的运用,是将生态性作为设计理念的首要出发点,将其融入到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使得作为设计服务主体的人,不需面对人工和自然的鸿沟,在休闲的过程中更好的获得景观设计所带来的心灵的慰藉。

一、区位背景研究

芝加哥作为世界上摩天大楼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其城市中最常见的景观就是玻璃、金属、混凝土构建的混合物。近些年,这样的情况逐渐蔓延到了本该视野通透的滨水地区。处在高层建筑包围中的人们一方面享受到了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与自然的交流也被城市中的各种元素所切断,这样的滨水城市发展情形与快速建设中的中国滨水城市发展轨迹极为相似,所以研究生态人文思想在海军码头这一盛名在外的滨水空间上的运用,对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芝加哥最具代表性也最为繁华的滨水空间当属密歇根大道,海军码头正是处在这一大道的核心位置,多年的运营发展之后,码头如今不仅成为了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同时也凝聚了芝加哥的“神”,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蕴。因曾是美军军用码头,故而开发商用之初,码头就因其背后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而备受瞩目,投入运行几十年来一直是商用码头规划改造的模板。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军码头虽仍然是风城旅游的风向标,但设施陈旧老化,建筑造型落后,滨水地段利用不足的问题正使得码头的旅游吸引力逐年下降。2012年的海军码头设计竞赛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的,似乎各参赛者都注意到了要重塑码头设计,也都多少体现出了些许生态元素的运用,多了一些人文关怀。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入围方案,还是最终的获准实施方案,对生态人文的关注都还略有不足。

二、构思定位

(一)多视角需求分析——不同视角,更多人文关怀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机会。海军码头作为水与城交流的纽带,游客能够在此感受到浓郁的商业氛围;享受到惬意的休闲娱乐方式;欣赏到不同的人文风情;品尝到独特的风味美食。对于游客来说,海军码头是一个不错的旅游选择。然而,这样的模式却早已为芝加哥本地居民所诟病:作为风城的旅游窗口、城市的名片,海军码头不应只注重商业价值的开发,而忽略其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对滨水资源的利用。本案正是基于这样的矛盾,从不同视角进行多种需求的分析,以生态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对海军码头承载的功能予以重新整合。(图1)

第一,城市发展视角。城市作为一个密集人群的聚居点,是一个静态存在的聚落,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动态发展的综合体,它所承载的基础功能主要有:居住、商务办公、服务配套、历史文化传承、商业服务、公园游憩、休闲购物、酒店文化、产品配给、旅游体验等。

第二,码头发展视角。海军码头是一个集历史地段、休闲场所、文化基地等为一体的特殊场所,它所承载的功能主要有: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生态地段、滨水参与、商业服务、旅游观光等。

第三,公众需求视角。公众作为码头的主要参与者,其对海军码头的需求更为具体,也更为灵活多变,主要有:活动场地、旅游目的地、服务配套、文化体验、亲水服务、游玩、购物体验、生态体验等。

综上所述,从三个主要的视角分析出发,为创造滨水区的持续吸引力,延续海军码头的品牌特色,同时结合基地自身环境条件,兼顾商业开发和滨水地区的开放性,对上述功能遴选之后,新海军码头所需承载的功能除更加合理外又多了些许人文关怀:生态绿地、商业休闲、旅游观光、儿童乐园、亲水体验、服务配套、历史文化传承。(图2)

(二)设计构思——增强互动,内外交织链接

海军码头之前一直是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公共场所,游乐休闲是主旋律,对人的关怀的考虑也多是以消费为第一出发点,除了在入口处以摩天轮为中心设置了游乐场,并配置了一些休憩设施外,其他场地都只单调的围绕建筑设置成了回字形场地,大大减少了人们的主动参与。这样简单粗暴的设计造成的影响是:游乐场成为码头上最受欢迎、人气最高的场地,其他的地方游客们只能按照设置好的道路,被动的参与进去。在游乐休闲设施不那么发达的年代,海军码头还可以一枝独秀,引领城市旅游。近些年,随着周边各类设施的日渐完善,海军码头已不再是芝加哥旅游的首选,参观海军码头也更多的变成了一种情怀而并非受到其内在设计的吸引。

针对上述问题,为解决海军码头人地互动不足,对受众人文关怀缺乏的问题,基地内部的诸多功能必须要进行良好的串联,以此来实现基地内外更好的互通交流。与之前将消费作为设计主要出发点的构思不同,新的设计中,受众因素成为构思定位的主要出发点,人地越过其他的设计因素实现面对面:增设滨河步行道以加强人、河之间的互动,满足人的亲水天性;贯穿整个基地的生态绿心轴通过有机穿插与生态公园、屋顶绿化一起构建起新型的绿色生态链;此外,以锚为主题的景观小品组合,以基督十字为中心的雕塑组合等基础设施的更新也能够增加码头的历史感,增进更多的人文关怀。人地关系的融洽,必然促进码头内部功能与外部城市之间的相互交织,二者互为补充,良性互动,最终形成“人—码头—城市”三者之间的有机平衡。(图3)

(三)总体定位——由表及里,重塑码头形象

1.生态定位

结合海军码头禀赋资源,通过整体研判,注重商业开发的同时给予受众更多的人文关怀。新增屋顶绿化赋予码头别样生机,从而保证海军码头作为城市形象展示区、保留其历史印记的同时,也呈现出更多的绿色映像。本次设计更新还将赋予码头“呼吸”功能,将其从一个完全依赖外界资源输入的地方,变为活络滨水,转而向外界输送部分资源的新型滨水空间。依赖绿色生态植物的介入,海军码头具备了自我呼吸、自我洁净的能力,其生态定位为“城市之肺”。

2.历史文化定位

海军码头是一个历史内蕴浓郁的地方,众多的历史遗存——军舰、锚等代表海军记忆的元素都应予以体现,并成为码头的特色文化存在。作为城市滨河上的最核心节点,丰富城市水岸线及滨河功能构成的同时还需承载起城市改造更新、引领城市发展的新任务,其对多种功能的融合以及粘合城市文化的特点使得其像极了人体血小板的功能,故海军码头在文化传承上的定位为“城市血小板”。

3.人文定位

除此之外,需增加更多的休息场所和参与空间,以满足游客最基本的休憩需求,同时为缓解密集人流量的难题,在建筑之间穿插道路改变基地两边交流不畅的现状。以摩天轮为主要设施的儿童乐园本就是热门景点,在其更新上,改变之前游乐设施平铺的现状,设置更为丰富、更具探索性的的环形穿插空间,环环相套的步行空间既能丰富道路形态,也兼顾了儿童活泼不羁的天性。(图4)

三、规划特色

(一)设计理念——重新呼吸,绿心创造活力

码头上原先的建筑体量相对于细长的码头而言,显得过于的密集臃肿,严重窒息的发展状态与传统滨水地区开放透气的理念相背离。生态绿心作为一个开敞绿道,为整个基地植入了一条可透气通道,不仅有效串联起了新码头内的建筑,还借助绿色的互动有效加强了建筑内外的交流。建筑两边木质汀步沿主道路向外延伸,丰富了基地的设计形式,既活络了滨水活动空间,增加了受众的参与,也大大满足了人的亲水需求。此外,在分区之间穿插的数条纵轴线,与生态绿心垂直互动,为码头两岸增添更多生命力,两边的游客也可以更加方便的交流,从而活跃整个基地。

(二)交通轴线——绿心贯穿,道路“纵横捭阖”

生态绿心不仅是整个码头对外呼吸的通道,也同时与“∞”字形道路一同承担起主要人流交通的任务。由内而外穿插进建筑内部,既增加了建筑底层空间的使用率,还有效分担了主道路两边的人流压力,同时丰富了游览线路。数条垂直于生态绿道的横向道路增加了人行的穿插,游客路线的选择也具备更多的自主性。滨河两岸增加的滨水步道更使海军码头的游览轴线多样化。这些线路最终形成一心两翼多轴线的道路网。

(三)景观轴线——景观重塑,营造特色空间

景观作为社会高度发展、人的思想求美境界下的产物,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定下了为人服务的基调,但景观同时必定是要与生态圈发生关系的。

入口生态景观为整个基地定下了生态性特征,遵循有收有合的造景理念,将码头首尾两端的制高点——摩天轮和神圣十字架作为主要景观节点,与穿插而过的生态绿心一道串联引领整个码头的景观。基地内的建筑作为另一种类型的景观,本身就是一个个可参与可观赏的景观节点,与发散向两端的滨水步道一起重塑起码头的景观。

(四)生态系统重构——生态理念,重构码头基因

作为滨水旅游平台,海军码头在水元素的的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水引入基地内部即使不连续也显得极其自然。利用水的灵动性,设置成一个个别致的水景,配合建筑空隙间和道路两旁的绿地,一同打破建筑的沉闷。生态绿心作为主中心,可以串联起众多的绿化节点,既提供多层次的观赏性景观,又可结合绿化设置休息性场所。生态功能的增加,体现的是设计的人性化,而人性特点的融入又不自觉间重构了码头的基因。

(五)公共开放空间——以小见大,形成生态群落

遵循生态优先、人文关怀先行的设计准则,在基地入口规划生态公园,集水景、传统绿地、硬质活动场地等功能为一体,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活动空间。整个规划中,构筑物间增加的绿地以及屋顶绿化的设计,无疑都增加了景观共享面。绿地有效衔接生态公园和生态绿心,使得生态的元素由点至线进而扩大到整个海军码头,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群落。(图5)

小结

本案以历史背景为本底,优质水资源和生态绿化为核心,讲述城市、河流与人相互联系和交流的故事。水元素作为滨水地区设计的主要脉络,串联起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既可以活络受众的活动空间,也可以加大城市主体和水体之间的关联度,利用水的美丽提升码头的整体魅力。

新码头通过构建新的生态系统以及遍布的绿化空间,协助码头形成自我更新的生态系统,其中通过光合作用可最大程度的将游客呼出的废气转化为氧气,植物群落的形成对土壤也有一定的保育作用,从而减少一定数量的人工维护(图6)。码头低碳重塑的过程也是人的根本品性和习惯重塑的过程,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最终也将决定码头上公平、协作的文明和谐程度。从现代商业码头转向具备生态人文关怀的码头、动植物栖息地并形成微生物网络,并不会割裂开城市与滨水地区的联系。相反,生物的参与大大增加了码头的魅力,其在未来必定能够成为一个可以持久迸发出活力的滨水空间,而如此生态人文关怀理念诉诸运用于快速建设中的中国滨水城市,也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个富有诗意的理想的城市滨水空间。

参考文献:

[1] 陆玉兰,城市沿江滨水地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索—以广西南宁邕江沿岸滨水地区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1(07).

[2] 魏光超,城市滨水空间合理开发的规划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

[3] 王梦斌,邮轮服务场景、旅游体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

[4] 巴里﹒w﹒斯塔克、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朱强、俞孔坚、郭兰、黄丽玲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03.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
海绵城市环境下的滨水景观设计探讨
滨水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浅析
沿江城市滨水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广州旧城区公共绿化空间微改造探析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