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江城市滨水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2017-03-17邹学婧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邹学婧

摘 要:人类“逐水草而居”,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水与城市息息相关。自古以来,滨水而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特色,滨水景观常常是借助于植物来表现的。滨水景观由植物组成,植物又作为滨水生态景观的决定因素,成功的滨水景观营造,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高生活品质,还可以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滨水绿地;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6G177)]

水是城市的摇篮,也是城市的灵魂,是景观造景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水景的表现通常是借助植物来体现。植物是景观中不可缺少、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借助植物题材来创造意境,是我国景观造景的一个重要特点。唐代诗人杜牧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用枫林红叶表现出晚秋美景。元代白朴在《天净沙·春》中用“春山暖月和风,闻于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描绘出春山、春日、春景。植物不但能丰富园林景观,还能起到移情的作用,如把“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将植物赋予人格化,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拟人格高尚,给予诸多美好的寄情。

植物是构成景观的基础,又是建立濱水生态环节的决定因素。滨水植物的姿态、色彩增加了水体的美感,所以,有必要对滨水植物进行研究,并使之建设成生态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一、滨水绿地的概念

城市滨水区域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美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作为能够直接与江、河、湖、海毗邻的土地或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都可算作滨水的范畴。

而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被按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都可称为滨水植物景观。

城市滨水绿地是指在城市规划用地区域内,与水域(河、湖、海)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城市公共绿地,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是城市的滨水绿廊,具有开放性、生态性、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还具有其他环境所无法比拟的亲水性和舒适性,体现城市形象、执行城市功能,如防洪、水利等。

城市滨水绿地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环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作为城市生态走廊,它是构筑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城市滨水绿地的自然因素增强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使得人与环境之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城市滨水绿地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资源,对周边商业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连带价值;城市滨水绿地提高了城市可居性,以水域为中心,往往构成了城市最具活力和开放性的空间。

二、滨水景观中绿地植物的配置原则及方法

植物是景观构建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景观的功能发挥。滨水景观中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自然生态,还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自然和谐的滨水生态景观。

(一)注意植物多样性

按照植物美学基本规律,配置植物组景,通过孤植、对植、丛植、林植等栽植手法,创造出不同情趣的风景画面。

自然界中的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多种植物群植既符合自然规律又丰富了景观风貌。滨水景观植物配置要注意乔、灌、草结合,充分利用高、中、低空间方位,叶的面积指数增加能提高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还有利于保护珍稀植物树种。另外还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郁、花草繁茂的绿地感到满目青翠、心旷神怡。

(二)注意植物的文化性和周围环境相融合,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自身的特点和对环境的要求来安排。滨水植物配置应坚持自身生长规律,遵循以自然生态为指导。

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在许多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中种植居多。而松、柏则多栽种于陵园中。荷花洁身自好、松柏凌霜傲雪的品质,竹子“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的气节,这些人格化了的植物在造景时,能引起游人对景观更深层次美的共鸣。此外,当地环境中已有的树和名木值得保护和利用,树龄越大,景观效果越好,这些树种对本地有较高的适应性和代表性,是本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见证。

(三)注意植物配置的花期和季节性

总的配置效果遵循“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原则,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夏季绿树成荫,秋季丹桂飘香,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观效果。在林木配比中,绿色植物的比例占20~30%较合适,枝叶茂密的优于枝叶少的、阔叶树优于针叶树、乔灌木优于混搭、多样性种植优于纯林种植。植物配置上,注意避免树种单一,结合不同植物的观赏特点进行搭配,春观连翘、夏观紫薇、秋赏银杏、冬有油松长青,四季有翠柏常绿。

园林景色随季节而变化,是一种动态的景观。春天盛开的白玉兰,成片的碧桃、连翘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受;秋天红色的枫树、亮黄的银杏叶通过一年三季的叶色变化显示出一种动态美。

按季节变化的植物有早春开花的牵牛、雏菊、月季、迎春、桃红等;晚春开花的有蔷薇、玫瑰等;初夏开花的有长春花、大丽花、木槿等;秋季开花的有金盏菊、鸡冠花等;秋季观叶的有银杏、红枫,观果的有海棠;冬季开花的有雏菊、康乃馨、茶花、腊梅等,翠绿的有松、柏。丁香开花十分漂亮,花期可达一个多月,配置于灌丛要留有空间,绣线菊、报春花、雏菊的欣赏花期从春到夏长达三个月;月季品种花期可达半年,群植效果好;云杉和桧柏是常青针叶植物,适合平坦的地面。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使滨水景观四季有景:春季嫩绿色枝叶的落羽松、红棕色嫩叶的香椿;夏季满树粉色花丝的合欢花、黄花如伞覆盖的栾树;秋季具有秋色叶各种杉树、枫树等;冬季可欣赏到苍劲枝干的梧桐、悬铃木等,都是用来丰富水景季节变化的好材料。这样的配置既考虑到了四季变化,又避免了景色的单一枯燥。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其四季变化。

(四)注意植物耐水性原则

植物的耐水性原则是指在自然驳岸边种植的植物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这是滨水植物造景的基础。武汉滨江汛期平均为两个月,甚至更久,了解和研究植物的耐水性,对滨水景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耐水性最强的树种有垂柳(图1)、槐树、桑树等;其次为水松、棕榈、榉木、凌霄;再次为迎春、广玉兰、夹竹桃、紫竹等;耐水性最弱的有枇杷、桂花、樟树、黄杨、朴树、合欢等。

(五)注意植物的色彩配置

1.冷暖色的运用

若滨水景观布置成开放、热闹的庆典场面,应用暖色系的植物点缀,暖色系象征热烈、欢快、朝气蓬勃,能起到烘托和引人注目的效果;若营造庄严肃穆、幽静的氛围时,可用偏冷色系的植物,以增加深远感,如深绿、墨绿、暗红等,冷色调的植物给人以宁静、收缩、庄严的感觉。

2. 景观环境的色调运用

3. 自然式水池不宜种五颜六色的花灌木,应选择一些高大的乔木,如竹类、棕榈科,可凸显大自然树木的朴素宁静的气氛,给人简洁静雅的感觉。

(六)注意植物配置的形态美

植物配置的形态美包括植物的形象美和形式美。植物形象美就是要通过植物的具体形象,如形体、色彩、香味等,给人以美感。如竹子具有盘根错节的根,疏密有致而中空的节,还有潇洒的“个”字形叶子(图2);梅花、桃花、荷花等植物用其艳丽的颜色和花叶造型体现了形式美。

滨水植物造景需要将文化与环境、自然与生态、美的形式与社会功能真正全面地融合,才能将滨水植物景观建成为丰富而生动、生态而自然的滨水景观。植物配置应在遵循自然生态的基础上,结合美学原理,但应先生态、后景观,师法自然、胜于自然。另外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经济型、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景观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社会。

现代城市建设步伐日新月异,怎样在闹中取静,展现滨水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美的本质,并带入到景观植物的配置中,不仅能给人以心灵、感观上美的享受,还能在改善生态环境、重塑城市形象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生贵,吕明伟,郭磊.山水田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2]何桥.植物配置与造景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顾小玲.图解植物景观配置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宁妍妍,段晓鹃.园林植物造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汕头工艺美术学校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
老城区滨水景观更新后评价研究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探讨
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