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2016-12-26李洪宇
李洪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城市中,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也越来越恶化,滨水河道也不断遭受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滨水景观的现状,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观赏、休闲、游憩的公共绿地。通过滨水景观的设计改造,可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品质,增加人与自然的交流。
[关键词]滨水景观;自然生态;设计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046-02
城市滨水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城市河流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和人工景观融合发展的主要表现空间,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主要是结合生态功能、建筑美学以及人文发展的要求进行城市滨水区包括河流水体本身、沿河地带以及水域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以期更好塑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滨水景观带。随着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城市滨水区已经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集中区,成为城市形象的展示区。
1我国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之一,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上世纪末以来,为了提升城市的形象以及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品质,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建设热潮此起彼伏。随着滨水空间的开发与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展,滨水空间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诸如用地结构不合理、景观环境不协调、忽视城市的历史文脉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背离等。
2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
2.1防洪、安全原则
滨水园林景观指水边特有的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因此它还具有防洪性,在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等功能外还必须具备防洪功能。根据当地河流的汛期变化进行设计,利用水位的分水线进行设计,丰水期或汛期的植物选择应以耐水淹的植物为主,同时结合水生植物设计;在枯水期,种植水生植物和其它耐水湿的植物,不仅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也可以美化沿河环境,使游人能够亲近自然。
2.2文化、历史延续原则
景观设计应与当地人文、文化相结合,维护当地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尊重当地的文化特色,使景观设计与当地文化及风土人情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
2.3美观、经济原则
景观设计的最终成果是供居民使用、欣赏。在滨水景观带沿线,各个景观节点之间通过游园步道或其它线路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游玩线路。在设计中同时也应突出景观功能的经济实用性及河岸的亲水性,创造出市民可以停留的场所。
2.4局部、整体协调原则
人们活动的空间运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线来连接节点及广场等,形成连续贯通的景观脉络,各个点、面的设计风格等要与整体相协调,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与城市其它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2.5生态、多样原则
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工作,既要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有限资源,也要保护区域内的现有美景和生态资源。结合原有资源,用创造手法做出更加生态、并能突出当地特色的景观。
多样性包括植物的多样性及景观的多样性,它能够带给游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单一的景观效果往往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植物品种的丰富多样不仅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不仅要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立面的高低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形成空间丰富的景观。
3滨水景观设计在城市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新濉河的设计案例来说明滨水景观在城市中的具体应用(图1)。
设计范围:西起泗州大道(八里桥),东至彩虹大道彩虹桥的河南侧河滩、河堤至规划小濉河区域,长度约3.7km,河滩宽度约为70m~250m,设计面积约为65万平方米。
新濉河是泗县城区主要的东西向河流。新濉河流经泗县城市中北部,随着城市的向北发展,逐步成为泗县城区内部的重要滨水景观河道,也将是泗县主城区与北部新城区重要的景观共享空间。
环境现状:现状河道水质良好,滩涂开阔平坦,宽度约为30m~80m,河堤两侧多以农田、杨树林为主,拥有较好的滨水景观建设条件,但汛期滩涂将被淹没,驳岸较直,现状植物主要是杨树林,现状河堤区域杂草丛生。
项目定位:兼顾休憩与观赏功能的绿色生态廊道、造林绿化与郊野休闲的完美结合。
设计理念:本次设计采用“低碳生态”的设计理念,在核心区域以市民休闲公园的形式重点打造,以提升节点的景观性与休闲互动功能,辐射区域着重增加绿化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河道两侧的景观层次和丰富两岸的景观色彩,打造既能改善城区郊野生态环境有能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滨水绿色生态廊道。
核心区域:主要位于交通干道的交汇处和具有标志性景观的节点区域,以丰富市民生活、增加休闲活动为主题,同时结合周边环境设置相关景观设施,打造市民郊野亲水活动空间。
辐射区域:位于公园的中间区域,主要为绿化背景空间,以片植景观苗木的形式,通过有韵律、有规则的搭配方式来增加绿化量,并通过不同植物的色相变化、可观赏的花果类植物等为主题园的形式来丰富区域的景观性,同时可以运用植物的不同形态来增加植物的科普性和趣味性。
总平面布局:在泗州大道、虹乡路、彩虹大道三条道路交叉口作为主要节点设计,主题分别为绿影长廊、飞虹揽月、运河游园,以节点中间的范围作为植物科普观赏区。
绿影长廊:堤顶行道树整齐种植,形成延续的绿色长廊,现状原有的杨树林保留,结合原有水塘位置将其连续起来,布置游园步道将景色串联起来,满足人民散步游览的需求。
飞虹揽月:结合现场地形,景观设计与当地的特色文化“虹乡八景”结合,在节点内布置了盘龙柱等景观小品,使城市文化得到充分的表达。
运河游园:与当地的运河文化结合,节点内设计富有运河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使人民在游览的同时,满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植物设计:植物以现场保留的杨树为主要树种,增加白蜡、重阳木等稍耐水湿的植物,以石楠、枇杷、樱花、紫薇等常绿及开花植物为中层植物,沿河岸线位置主要为垂柳、菊科类花卉混播、观赏草等为主,形成自然野趣的特色景观,使人民在游玩的同时欣赏周边的美景。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提升,以及人们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的使用需求,滨水景观的功能和生态效益将被更多的人重视。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滨水景观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成功的滨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突出城市的地标性。同时滨水区景观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伟.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2010,(2).
[2]区伟耕,梁振强,张衍飞.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绿地滨水景观[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3,(1).
[3]河川治理中心编写组.滨水地区亲水设施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4]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
[5]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25(7):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