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潭县实施精准扶贫的实践

2016-05-14周艳希

当代农村财经 2016年8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人口全县

周艳希

摘要:近两年来,湘潭县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份郑重承诺、一项重大民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向贫困发起“总攻”,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新成效。本文介绍了湘潭县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精准扶贫;做法

湘潭县是地处长株潭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虽然不是湖南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县,却是湘潭市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全县有省定贫困村2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64户、47950人。近两年来,全县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份郑重承诺、一项重大民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向贫困发起“总攻”,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新成效。继2014年全县脱贫6569人后,2015年又脱贫13000人,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

一、以“产业扶贫,群众增收”为主线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带动和帮助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是湘潭县始终贯穿精准扶贫工作的一条主线。

(一)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贫困户辐射。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全县4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联结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800余户贫困户。135家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1500余户,带动每户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二)既定农业奖扶政策向参与扶贫的主体倾斜。2015年以来,湘潭县出台两项现代农业奖扶政策:每年投入100万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施“百家示范”工程,每年安排扶持资金100万元,支持培育100家示范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确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规模和效果,作为这两项奖扶资金安排使用的一个重要考评指标。2015年,“百家示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带动1600余户贫困户增收。

(三)专设产业扶贫引导资金向面上贫困村投入。按全县贫困人口100元/人标准,设立400万元产业扶贫引导资金,重点帮助解决面上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问题。为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该引导资金不再搞“撒胡椒面”式均衡分配,而是制定专门的《产业扶贫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乡镇申报审批制,选准真扶贫、扶真贫的项目载体给予有针对性的扶持。

二、建立“总分结合,清单管理”的精准扶贫机制

精准扶贫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工作量大,必须依靠科学的制度来强化责任、保障落实。结合当地实际,湘潭县初步形成了“1+7+23”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

“1”即一个目标总揽全局。以《关于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和《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为目标指南,从总体上提出目标定位、年度任务、工作重点和刚性措施,作为指导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7”即七项机制保障落实。包括扶贫述职、扶贫考核、退出机制、项目整合、队伍建设、驻村帮扶和督查机制等七项工作制度,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保障措施进一步分解细化,增强操作性、可行性。

“23”即23个行业部门分解实施。对照精准脱贫“五大工程”、“五大行动”,将各项政策措施分解落实到民政、卫生、教育、人社、交通等23个行业部门,做到任务书清单化、路线图规范化、时间表具体化。对整个“1+7+23”政策体系,从项目名称到操作流程,从责任分解到时间节点,分门别类,汇编成书,形成了可量化、可操作的《湘潭县精准扶贫工作手册》,并发放到全县各乡镇、村、驻村工作队及相关单位,确保工作人员手中有本册、心中有本账,人人看得懂、项项能落地。

三、坚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

依照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特点,依据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能力基础,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使扶贫真正扶到点子上、扶在关键处、扶出真效果。

(一)结合基础条件,因村制宜。结合贫困村所在地的自然条件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因地制宜提出破题之法。如青山桥镇利用皮鞋工业园的产业优势,把贫困人口纳入定期举办的技能培训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之后,或推荐到园区鞋厂生产线工作,或以家庭作坊式承接皮鞋厂的手工业务,从而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2015年以来,该镇组织皮鞋制造技能培训班5期,培训12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6名,目前有195名贫困对象正式上岗。

(二)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精准识贫,找准贫根,对症下药,使扶贫“组合拳”的每套招式打到“要害处”,扶贫投入的每份资金都用到“刀刃上”。2015年,全县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56场次,参训贫困人口2800人次;通过产业扶贫解决12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400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通过提高低保五保标准,结合其他转移性收入兜底脱贫5000余人;实施危房改造贫困农户428户;大病救治、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5800人次,补偿和救助金额1100余万元。

四、以“力求精细,务求精准”为核心

始终把“精准”二字作为核心要求,以精细举措实现精准效果。

(一)精准对接到村。越是底子薄、条件差的贫困村,越需要项目的支撑。为此,县扶贫办组织各对应行业部门到28个省定贫困村实地勘察、摸底,将每个村水、电、路、气、网、房、环卫等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列出“缺口”清单,制定《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工作方案》,实现扶贫主体与帮扶对象、帮扶项目一一对号入座。通过实施“补短板”方案,全县2016—2017年将整合部门项目资金1.46亿元,集中投向28个省定贫困村,用于新建农村公路、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饮水安全、进行低电压改造、完成省定贫困村信息化光网宽带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

(二)精准帮扶到户。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次“回头看”,对各关联行业部门的扶持对象进行一轮“大盘点”,两相比对,查漏补缺,确保部门扶持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对接,从而实现应保尽保、能扶尽扶。

(三)精准脱贫到人。在脱贫认定上,严格做到精准计算、程序到位,杜绝“数字脱贫”、“被脱贫”。建立完善统计监测机制,从脱贫户的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四个方面精准统计,利用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实行脱贫销号,返贫录入。贫困人口脱贫退出严格按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农户确认、公示公告、备案管理和信息录入等六个程序,做到民主评议到位、调查核实到位、签字公示到位、备案标识到位,确保稳定脱贫、精准脱贫,脱真贫、真脱贫。

五、形成“齐抓共管,内外发力”的精准扶贫格局

层层分解压实责任,聚各方之力,集全民之智,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

(一)坚持三级联动,构建扶贫工作“大格局”。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县、乡两级分别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直接分管扶贫工作,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任扶贫专干,下设乡镇扶贫工作站,保证专职扶贫工作人员2人以上;从县直单位选派22名能力强、作风实的机关干部,与6名市工作队员一道进驻28个省定贫困村开展工作。制定《湘潭县2016—2017年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和《脱贫攻坚考核评分细则》,把脱贫攻坚纳入科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增加考核权重,加大奖优罚劣,严肃责任追究,构建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聚合资源力量,奏响社会扶贫“大合唱”。制定《湘潭县“支部联村、党员联户”结对帮扶实施方案》,组织县直机关、学校、乡镇机关党支部分别联系全县所有行政村,每个党员分别联系一户贫困户,实现贫困户联点帮扶全覆盖。全面整合群团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资源优势,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以来,借助“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大手拉小手、爱心促成长”等爱心平台,帮扶2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多种途径为贫困人口中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提供服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通过“一进二访”、爱心捐助、送温暖等系列慰问帮扶活动,为贫困村贫困户捐资捐物近千万元。

(三)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坚持扶贫先扶志,加强思想扶贫,通过组织发动、政策宣传、典型培树等措施,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防止花钱“养懒汉”,防止政府唱“独角戏”。加强党建扶贫,以市县“连心惠民”工程、支村两委换届、建制村合并调整等工作为契机,集中力量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巩固村级战斗堡垒,着力建设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2016年,全县28个省定贫困村中有17 个村涉及并村任务,目前各项合并调整程序已全部到位,支村两委班子得到选优配强,为贫困村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者系湖南省湘潭县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人口全县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隐形贫困人口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