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专利信息人才培养研究
2016-05-14徐翔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企业对专利信息人才需求的增强,此类人才的培养变得极为迫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培养企业专利信息人才的先天优势。本文根据其现状和对企业专利信息的人才的促进以及已经出现的问题,尝试为平台对企业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探索新的培养方式——以政府引导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培养复合型的企业专利信息人才。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平台 专利信息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徐翔,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18-02
一、规范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企业专利信息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
(一) 国内外专利信息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
在国外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机制已经比较成熟,其中欧美日则尤为完善。以欧洲为例,欧洲专利局为代表,其官方网站对不同的国家局,职业和机构有着不同内容的培训项目,其中最为特色的则是通过在线虚拟电子教室利用网络借助webex软件提供了专利信息巡回展示电子模块。而美国则是以专利商标局和专利信息管理办公室对专利信息资源和工具进行研发和完善。其科技信息中心对公众进行的培训主要包括检索指导、专利检索策略、外国专利检索、翻译和商业数据库使用等。其主要特征是基于良好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结合高等教育的优势,设计多元化的课程,为美国提供知识产权人才。日本则主要通过工业所有权情报研修馆提供专利信息方面的咨询、电子图书馆、信息传播、教育培训。在培训方面,分新审查员的培养和公众培训,其根据不同对象内容和机构有所不同。国外基本均呈现出有专利的管理培训机构,根据不同对象提供不同内容的培训,并且对公众进行普及等各方面相结合来更好培养专利信息人才。
在国内,我国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完善。从八十年代第一批专利事务所成立,到部分高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再到同济学员开设知识产权院,以及之后越来越多院校开设该专业,国家设立专门的研究基地,基本标志我国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体系初步建成,而国家对其的支持更是无法分开的。
在国外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较为完善时候,我国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与其差距仍较大。国家在重视知识产权的发展与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的同时,是否可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去尝试探索一些新的专利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来达到培养复合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信息分析人才,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知识产权平台对企业专利信息人才培养的促进
该平台既然名为知识产权平台,那其对企业专利信息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笔者仅从该平台的专利特色定制服务和推行过程两方面简单来看。
其一,该平台的专利特色定制服务很重要一环是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企业专利专题库。在专利在收集专利信息过程中,必须要满足相应的技术性要求,在专利信息工作人员检索技术水平不高的前提下,极其容易出现专利信息漏检现象,对企业来说,直接关系到其生产产品的定位。所以其必需要求强化专利工作人员与业务人员、技术人员间技术知识的沟通,促使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能够准确分析专利专题库数据,掌握整体技术重点以及发展方向等,进一步强化专利工作人员的信息收集工作。这都为平台培养专利信息人才提供契机。
其二,在其推行过程中,平台需要对企业进行大量的讲解其如何应用,如何操作。这时,何不设立培训点,一方面对平台相关操作进行培训,另一方对企业所需的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利信息人才进行培训。因为平台所普及的许多功能和技术也是专利信息人才所需要掌握的。平台推行过程中的许多工作与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有重合之处,所以平台本身的推行就是对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
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在企业专利信息人才培养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 平台人才培养数量无法满足要求
我国对专利相关工作的需求性大。单就专利申请而言,我国2012年受理的专利申请达到205.1万件,同比增长26%。而在另一项对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和福建省三省调查企业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时,三省分别有67%、62%、56%的企业反映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专利信息专业人才。其需求量之大,可见一斑。而人才培养作为平台现状的一项辅助功能,只能是在高校培养下的一丝帮助,无法达成大规模和高质量的专利信息的人才培养。
(二) 平台培养的缓慢性与企业需求急迫性的矛盾
一个专利信息的人才一般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即使速成也需要6个月时间。而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专利信息人才的需要是十分庞大的。培训的数量和规模是远远不够。是否应该进行投入去扩大数量与规模?应不应该改变课程去缩短培训时间,或者将部分课程放在网上或者自学去缩短培训时间?都是去解决这个矛盾所必须思考的。
(三) 平台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严重
企业一般需求的专利信息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八种能力中的几种:专利信息基本能力,专利工作管理能力,企业立项与研发中专利实务能力,企业专利创造和管理能力,企业生产和销售中专利实务能力,企业人事管理中专利实务能力,企业专利运营能力,企业维权诉讼能力。但现状培养的往往只是专利信息基本能力,无法根据企业的诉求,去培养相应的能力。导致许多已经培养出来的专利信息人才无法及时帮助企业发展。是否应该将八种能力分别设立培训机构或者是否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单独去定制培训课程,笔者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进行阐述。
另外企业所需求的一般是懂科技,晓法律,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现状平台一般的培训只能对知识产权的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导,无法对企业所提供的职员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四) 平台对自身培养专利信息人才不够重视
笔者认为平台对其不够重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平台现状要满足的是企业和政府对专利的直接需求,平台自身主要的功能是提供对专利的检索和管理,并无人才培养这一项,人才培养功能只是平台在发挥主功能的同时,可能会有的功能。第二,是资金、师资、人员的不足。广东省在一项政府机关的调查中,70%政府选择集中培训来培养专利信息人才。但为何全国尚未有城市对该类人才进行较大的规模和集中的培养,很大程度因为没有资金和师资。第三,国家尚未颁布针对性的政策进行支持。虽然,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对现阶段颁布的文件较为笼统,如上文在现状中提到的国家近年来的颁布的文件,只是对知识产权人才定了个大概的方向和计划,更多的还是放在了专利问题上。在各个城市对国家的相应虽然积极,但多是对平台数据库的建设,专利信息的检索和管理方面,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有待提高。
三、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增设“人才培养”专项模块
上文提到,现在几乎没有平台为人才培养创设专门的模块,例如就宁波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而言,只有“交易与融资”“检索与分析”“管理和保护”三个模块。若想专利信息人才的培训速度与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笔者认为去增设“人才培养”模块十分必要。
在此模块中,笔者认为可以放入最基础的培训课程。同时开设网上课堂将,电子与实际课程相结合,去满足不同时间要求的学员。另一方为需要的企业也提供定制化的收费培训课程。使宁波市公共服务平台的人才培养向着电子化,模块化,职业化发展。
(二) 将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变得规范化与标准化
专利信息已经渐渐成为像企业管理与技术等不可或缺的人才。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求也变得刻不容缓。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可以进行。第一,设立认证机构。一个普通职员经过培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专利信息人才,对其的测验和考核比不可少。笔者建议政府或者相关企业机构可以联合设立认证机构。第二,规范认证标准。在第一条的建议之下,可以由已经设立的认证机构去制定规范的认证标准。根据专利信息基本知识培训、企业专利工作管理人才培训和专利信息实务技能的培训三大块展开。三大块下又细分专利信息基本能力,专利工作管理能力,企业立项与研发中专利实务能力,企业专利创造和管理能力,企业生产和销售中专利实务能力,企业人事管理中专利实务能力,企业专利运营能力,企业维权诉讼能力八种能力,并且根据这八种能力去.分别设定相应资格。在企业人员通过理论或者实践考试后获得应该资格,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利信息人才。
(三)加强与高校以及专利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合作,依托高校开展培训课程
虽然也有其他渠道的专利信息人才的培养,但高校才是培训人才培训的始发站。而专利信息服务中介机构中的专利信息人才在总数中也占到极大比重,例如广东省专利申请量的约70%的代理业务由中介服务机构承担,而且中介机构作为许多企业处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的,其经验是极为丰富。所以高校与专利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就当仁不让的成为最适合为平台提供资源的的组织。
笔者认为可以设立理论与实践两部分课程,在平台在高校设立上课点,根据高校资源以及企业需求制定相应课程。同时在专利信息服务中介机构设立实践点,将理论付诸实践,同时增加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处理的经验和能力。
另外,平台可以在以上基础上,学习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模式,尝试校企对接。平台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去搭起一座新的桥梁,利用各自的优势,创造新的培养模式。
(四) 根据企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尝试分类培养,同时增加实践部分比重
笔者以为其课程的设置可以进行两种依据来分,一是根据业务来分,二则是根据企业所需人才来分。
从业务来看,由于企业专利工作基本业务可分为前段业务和后端业务,主要涉及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专利申请、专利维护、专利纠纷应对、专利许可转让、专利资本化、专利质押融资、专利标准化、专利联盟、企业上市过程的专利管理等等,企业专利人力资源作为开展专利工作的基础,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中需要对专利挖掘、专利流程管理、专利诉讼、专利许可交易等知识和技能又较全面的掌握,才能去直接与企业研发人员沟通,将法定成果转化为法定的权利。但如今培养专利信息人才的课程无法做到如此全面,一般只会涉及部分课程如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文件管理以及保密、知识产权申请、维权程序和途径、专利检索等。所以笔者以为如今培训人才少,资源不够的情况可以根据企业的种类分批设置课程,再根据个别企业的需求是定制课程。尽可能去和企业需要相对接。
根据企业所需人才来看,企业所需的一般是三种人才:专利事务人才、专利信息咨询维权应用人才和专利信息商业转化人才。不同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选择是根据业务来设置课程,还是根据企业所需来设置课程,但无论何种笔者都建议分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