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内心视像的构建初探
2016-05-14陈薇
陈薇
【摘要】在声乐演唱中,要想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演唱者内心视像的建立,只有形成了相应的画面,才能更好的塑造音乐形象,表现出作品的真情实感。鉴于此,本文从声乐演唱中内心视像的含义和意义谈起,并对其构建途径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声乐演唱;内心视像;含义和意义;构建途径
一、声乐演唱中内心视像的含义和意义
内心视像一词最早出现在戏剧和话剧领域,其是指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述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而呈现在脑海里的影像。后来逐渐被应用于声乐领域。是指演唱者在对声乐作品全面分析、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内心中所呈现的真实、多维、立体的图像。其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提升歌唱的艺术表现力。著名演唱家多明戈曾说过:“歌唱其实就是讲故事”。而如何才能将这个故事讲的动听、引人入胜的呢?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内心视像的建立。演唱者在内心浮现出相应的情境后,就会自然萌发一种角色融入意识,化身为声乐作品的主人公,从而更好的塑造形象和抒发情感。在这一点上,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音乐电视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音乐电视是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以音乐语言为抒情表意方式,以画面语言为烘托的辅助表现形态,给观众审美感的电视艺术片种。这其实就是内心视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用视频的形式展示出了这种内心视像,由此获得了更加真实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艺术表现力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其次是提升演唱者的歌唱水平。近年来,伴随着声乐艺术事业的整体发展,很多演唱者都掌握了较为扎实和娴熟的演唱技巧,能够熟练的演唱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作品。但是也有很多演唱者感觉到,自身在这个基础上很难再有所提升。之所以出现这种困惑,原因就在于演唱者将更多的目光都投向了技术层面,为技术而技术。其实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演唱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出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与观众的共鸣。而在内心视像的构建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在对作品背景、内容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审美经历进行再创造。这个过程,乃是演唱者和创作者内心情感的交融,能够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状态下的演唱注定是情真意切的,也自然获得了歌唱效果的提升。所以内心视像的建立,对于演唱者的作品分析能力、情感表现能力等,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声乐演唱中内心视像的构建途径
(一)深入体验作品
声乐演唱是二度创作的艺术,这里的“二度”,是相对于创作者创作声乐作品而言的。具体来说,创作者萌发了创作欲望之后,利用词曲技法,创作出了声乐作品,完成一度创作。而演唱者则要利用自己的歌唱技法,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其传递给听众,完成二度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对作品全面的分析和体验是尤为必要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内心视像。具体来说,首先是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者的个人信息等。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是审美主体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审美创造,有着鲜明的时代和个人风格。所以演唱者要首先了解作品的时代特点和创作者的个性特点,获得对作品最初的认识。其次是作品主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每一首经典的声乐作品,都包含明确的主题和真挚的情感,演唱者需要充分运用想象和联想,化身为作品的主人公,进入深入的体验,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脑海中也就自然形成了相应的画面。以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我的祖国》来说,通过分析可知,这是一首爱国题材的作品,歌曲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抒发出了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以这种情感为基础,再认真研读歌词,脑海中就自然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条宽广的大河旁,远处飘来稻花的芳香和船工的号子声,一只只帆船迎面而过,好一幅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壮美景象。这一内心视像构成之后,一种民族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演唱起来自然是情真意切,声情并茂。
(二)充分发挥想象
在对声乐作品的体验过程中,如果作品描绘的情景和内容正好于自身的经历相重合或类似,那这种体验将会更加深刻和真实。但是更多时候,受到时代、个人阅历等多方面的影响,演唱者是不可能获得这种重合或类似体验效果的,这就要求演唱者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和联想,使之成为一种过渡方式,成为演唱者情感和作品情感之间的一道桥梁。比如门德尔松创作的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作品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描绘的是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对于多数演唱者来说,是不曾有过夜游恒河经历的,对此就要根据歌词的描述想象出这个场景,如果直接想象有一定困难的话,则可以进行相似想象,比如将自己曾经看过的河边夜色与作品中相融合,同样也能够获得真切的内心视像。当然,每一个演唱者具体想象的内容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无论是何种想象,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并有选择的将其表现出来,就能够和听众的内心视像形成强烈的情感碰撞和内心共鸣。
(三)丰富实践经历
作为内心视像的构建来说,对演唱者的演唱经历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来说,演唱者的经历越丰富,内心视像的构建就越快速、越准确。反之,如果演唱者缺少相应的实践锻炼,一上场就出现紧张情绪,内心视像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演唱者应该有意识的丰富自身的实践经历,在对作品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善于借助于外力,迅速构建起内心视像。比如在《紫藤花》的演唱中,虽然事先知道这是一首表现悲伤爱情的作品,但是一到了舞台上,事先酝酿好的情绪并不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调动。对此有经验的演唱者就会迅速找到一个内心视像的构建点。比如在当时的舞台上,就有一个插着紫藤花的花瓶,孤零零的放在桌子上,这就是一个触发点,能够由这束凋落的紫藤花,联想到单纯和天真的子君,联想到她与涓生的爱情,用以前和现在情感状况的对比,表现出那种痛彻心扉、甚至绝望的心情,将观众带入到这割舍、纠结、痛苦的复杂情感中。由此可见,实践经历丰富与否,对内心视像的构建是尤为重要的,理应得到演唱者的充分重视。
(四)提升综合修养
声乐演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仅有扎实和娴熟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演唱者有丰厚的文化修养,才能够更加准确、真实的构建出内心视像,实现声情并茂的演唱。这一点也是有过鲜明例证的。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先生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始终以东方文化思维去审视和表现西方钢琴作品。在父亲傅雷先生的引导下,傅聪自幼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所以它能够从莫扎特联想到庄子,从肖邦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由此也获得了全新的表现效果。声乐演唱也是如此,声乐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文化集合体,演唱者的文化修养越丰厚,就越能从更加广博的视角来认知和体验作品,所以要求演唱者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提升和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这不仅仅是内心视像的构建需要,对于演唱者的个人发展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近年来,声乐演唱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彰显着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本文所研究的内心视像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在很多演唱者的演唱实践中,都曾经有过内心视像的构建经历,也获得了良好的演唱效果,但是却鲜有人对其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研究。事实证明,声乐演唱中内心视像的建立是尤为必要的,有着独具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得到每一个演唱者的充分重视,其将使演唱效果获得质的飞跃和提升。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用,给更多的人以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盼.歌唱表演中内心视像的建立及其作用和意义[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皇丽莉.浅谈内心视像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4,(10).
[3]孙敏.浅谈歌唱中的“内心视像”运动[J].青年文学家,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