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2016-05-14高婷

魅力中国 2016年8期
关键词:开发应用课程资源核心素养

高婷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在现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笔者从同伴互助的课堂教学、任务驱动式的导学案、多样化的课外作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此外也在选修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做了尝试,编写并开设了选修课程。同时对于新兴事物——学科教室的设置、利用做了初步的构想,本文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来阐述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程资源 开发应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中阶段主要注重以下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创新意识;民主意识、正义感;储备专业发展能力;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需厘清它同学科课程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而落实学科课程的教育,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从同伴互助、学案导学、作业设计、选修课程、学科教室等五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来着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培养核心素养

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知识背景,他们的前知识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些都是教学中有利的资源。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 同伴互助 格物致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伴互助学习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小组围坐的模式,把这些学生有机的组合成学习小组,这个学习小组中各成员的前知识就是一种可开发的课程资源。例如当学生面对《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初中时对于抗原、抗体、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一些免疫的基础知识的了解,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任务,让学生自己发掘自己的前知识来为新的学习任务铺路。往往通过彼此间主动积极的帮助而获取知识与锻炼能力。这样其实质是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补充。

2. 合作交流 思维对话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对话。教学不是灌输,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双向交流。教学首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但这种特殊性绝非是因为教学是以间接知识为主的学习过程,更重要更深刻的是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思维对话不是为了思维而对话,而是经由思维的对话,学生得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知识得以转化为智慧,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以生发,基本的道德素养得以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得以逐步实现。在同伴讨论的过程中,这种思维对话就被深刻的演绎。沉睡在脑海中的知识会被激活,无序的知识碎片会被重组,逐渐形成知识网络。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的教学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可以建立学生集体荣辱观、可以及时鼓励及客观评价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等。

二、任务驱动,先学后导,培养核心素养

一份适合学生的可操作性的导学案,就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一份资料、一份认知导引地,能使整个学习过程有深度、有质量、有生命力。学生通过导学案这个教学资源来实施“导读、导思、导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感官、合作、评价能动力。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来编写导学案能契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1. 任务驱动 优化设计

笔者从2012年开始尝试学案导学资源的开发,坚持利用导学案来进行导学课堂。例如在《酶》的导学案中,教师编写了“仿照‘验证酶高效性的实验来设计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任务。

明确小组活动任务,第一步:确定研究项目并确立实验目的。(让学生活动有方向性)。第二步:实验设计。请各组仿照“验证酶高效性的实验”来完成本实验的设计,完成“2设计实验”中的(1)和(3)两题。(培养学生模仿设计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的行动指向性明确,有可操作性)第三步:操作和展示。请生物小组长给本组成员分工,实验操作者3人,实验记录者2人,发言者1人,板书2人;要求绘制实验操作流程图,配上适当文字说明。(培养组长统筹安排能力,合理发挥小组的合理,同时也让各成员各司其职,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样的导学案的推动下,课堂实现真正的导学模式,做到放大学生的“学”,优化教师的“导”,还课堂于学生,真正做到“引在重点上,导在疑难处,点在困惑时”。这些举措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先学后导 彰显素养

课前导学案让学生明确了每节课学习的方向,课堂导学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在课堂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作为一份教学资源,导学案能很好地联系生物教学的特征,在课堂建立起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生物课程与学生互动的三个相互协同运作的“生态圈”。在这三个生态圈中,教师导学于学生,学生反馈于教师;课程引导于学生,学生理解于课程;学生支持于学生,学生反馈于学生。使得这三个小“生态圈”像三驾马车拉动资源的最大程度应用。在任务驱动式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增强;每次展示的设计让学生更有创新意识;每次教学建议的征集让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增强;每次的相互评价让学生能客观地评价同学。

三、多样作业,因材设计,培养核心素养

传统情况下,作业若只是为了检测学生的知识目标掌握的情况,而对于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或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要改变现状,教师首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由作业命制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由作业评价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内省的激励者,由过程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咨询者,由知识的考官转变为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伙伴。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尝试应用以下四种方式来设计课外作业。

1. 制作生物小报

学生可以在最近学习中找出最感兴趣的知识或是最有疑惑的知识等,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以小报的形式来呈现你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研究成果。生物小报的制作对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总结提炼能力很有帮助;生物小报的展示可以拓展学生在生物学科上的眼见;每节课前用2-3分钟的时间让作者展示自己的小报,可以锻炼学生总结提炼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舞台掌控能力。

2. 制作生物模型

学生需要通过研究书本所学,查阅资料了解模型的制作过程,知道科学家如何抽象出个性中的共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作模型。如噬菌体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各种细胞器的模型,细胞有丝分裂模型等,学生制作时不仅在材料选择上花了很多心思,同时在模型构造方面也尽量符合客观事实,这些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模型的演示和评比过程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对于被学校收藏的模型颁发收藏证书,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3. 探索实验活动

课本中涉及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和活动,如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变态;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等等,这些活动均可以让学生根据书本内容再行设计实施。例如在让学生制作泡菜的活动中,学生采用网上收集的方法和生活中的经验,经过多次尝试,创新出自己的“秘方”;同时学生也能猜测到教师通过活动让大家知道亚硝酸盐对于身体的危害,这样的活动过程无疑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4. 撰写观察日记

生物学是关乎于生命教学科学,生命本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记录。例如开展的“一粒种子的前世今生”的观察活动,学生的观察力、细心、耐心、对于生命的崇敬之心和敬畏之心在这样的作业中得以生成,对生命的体悟能力也像一粒种子一样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

这样的作业学生乐意去探索,乐于去交流,学生上交的作业又是一种教学的资源。

四、选修课程,拓展迁延,培养核心素养

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立突出基础性、新颖性、实用性和独创性的结合。选修课程侧重的是拓展学科的视野,深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它体现的是必修课程基础上的多样性的选择,更关注较广、较深、较新的知识技能与当今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弹性幅度比较大,且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要求及时的调整。因此选修课程的特质无疑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完美契合。

1. 准确定位 编写教材

选修课程的编写,一般要有一个定位。笔者利用自己的学科特征,应用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校园环境这个可开发的教学资源,编写并课设了《嘉外观赏树木识别与栽培》的选修课程。该选修课程包括植物的分类方式,观赏植物的美学特性,乔木、灌木、藤本的识别,嘉外校园木本花卉的识别,花木的移植,树木的整形修剪,土肥水的管理,树种调查,树种和花卉配置九个章节。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在每个章节的编制中都安排了校园实践课程。例如对于校园树木的识别中,设计了学生识别树木的特征,编写树木名牌的实践课程。例如在花木的移植中,设计了学生自己动手在校园中移植一些苗木,并经行养护的方式的实践课程。

2. 合理设置 发展个性

在选修的选择上,学生可以从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等多个方向选择,发展自己的个性,拓展自己的眼界,加宽自己的认知。选修课的设计中,很多任务是可以有个体差异性,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并由此及彼,做到触类旁通。例如笔者编写的选修课在开设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拓展,学科知识向纵深发展,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储备了能力。有学生感言:“选修课的开设让我可以弹性地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让我及时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感兴趣的专业,因此对于我的职业意识有了初步的培养。同时选修课中的很多实践课程发展了我的学习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思维品质,这些思维品质的培养也触发了我的专业选择意识、职业责任感,为我将来进一步的人生规划提供了基础。”

五、学科教室,情景创设,培养核心素养

学科功能教室能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提供了特定的情景。在功能教室中可以一览无遗地展示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和逻辑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获得需要的教学素材,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科功能教室在软件上,可以随时更新各个功能区域的软装,比如信息展板的内容、作品陈列区的作品、职业规划墙的设计和完善。强大的学科功能教室既是教室的办公、备课、研讨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解惑、探究的乐园。

1. 情景交融 教学相长

从教师层面讲,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功能教师的陈设,需要探究时就进行探究学习,需要理论剖析时就进行理论研讨,需要小组合作时就进行合作学习,需要观察记录时就进行实物研究。从学生层面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功能教室进行必要的观察、记录自己饲养的小生命的变化;可以随时开展同伴间的探究学习;可以随时跟教师互动探究问题;可以随时翻阅书籍和上网查阅资料。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情境交融,学科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水到渠成。

2)软装设计 素质先行

学生参与学科教室软件的布置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故事展板的更替,需要学生随着课程的进展及时查阅资料;信息展板需要学生每天更新最前沿的研究和生物学有关的知识,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作品陈列区的定时更替,需要学生有不断创新精神;职业规划墙的不断完善,体现了学生心智的不断成熟和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的预设;实物展区中小生命的培育,让学生们懂得感激植物们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必须的氧气,让学生们懂得再脆弱的生命都会顽强地向着阳光努力生长,活出精彩,从而知道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渗透在你不经意的平常学习活动中,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

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深化开发现有的教学资源外,还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不断探索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在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当口,走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通过实践不断尝试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方法,不断的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途径,不断的反思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在收获中应用,最终实现“核心素养时代”。

参考文献:

[1]黄倩文.中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养成[J]-考试周刊 2015(77).

[2]罗勇. 高中生物教学中“同伴互助”策略的实践研究 [D]

[3]刘恩山. 中学生物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刘学延. 高中生物作业动态层次化的实验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5]黄婕,资芸,陈依灵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8.

[6]甄兆敏. 生物学科功能教室建设的探讨[J] 科学·自然2013(5).

猜你喜欢

开发应用课程资源核心素养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开发应用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科学课堂教学材料的开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