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6-05-14候丽丽
候丽丽
摘要:汉语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设是对整个汉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检测的一个过程。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各环节的形成性评价,对于促进汉语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汉语课程 评价体系
随着模式二教学的全面实施,汉语课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南疆地区的汉语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原因甚多。其中,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改进和提高汉语教学方法和质量有一定的制约性。考试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绝大多数课程考试的内容仍局限于课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和死记硬背的考点知识,使学生无法自由发挥和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束缚了人的思维和创造发展能力。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汉语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一、形成性评价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汉语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交流合作、主动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这一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评价中享受获取汉语知识的愉悦,发现并解决学习问题,在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得到鼓励,明确自己的学习行为,自主调整,自主监控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
2.增强学习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更加专注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增强学习合作意识,提高为人处世能力。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时,势必要阐述自己的合理观点,可以将一些知识点分享给大家,在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接受评价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更全面的理解知识,掌握评价标准,体会到知识共享的乐趣。
4.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通过自我诊断、互评等评价活动,更有助于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活动,并不断对学习的预期做出调整,以求学习效益的最优化。
(二)形成性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由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分析,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仅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科研意识不断提升,使教师的思考也更科学、更深入。
2.由关注教授到关注“以学定教”。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可行性地辅导每一位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水平和能力,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针对现在汉语学习评价的单一性和内容的片面性,构建客观的、全面的、多元的汉语评价方式十分必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重点突出检验教学过程,及时反馈,比较真实地反映汉语教学的全貌和学生的汉语综合素养。
汉语课程评价内容,主要有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应用学习等五部分内容,评价方式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突出汉语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应用性。
(一)口语交际评价
1.目的。培养学生日常参与听说和说话训练的意识,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话题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操作。(1)汉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2)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要贴近生活、通俗易懂,选择说话训练的内容要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3)口语交际训练要保证一定的时间。(4)口语交际训练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5)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学校同学间使用汉语交流,积极开展“今天你说汉语了吗?”等专题活动。
(二)识字与写字评价
1.目的。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常用字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常用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规范学生写字的姿势。
2.操作。(1)根据课标对各学段学生写字提出的要求,使教师教学有的放矢,也使评价有据可依。(2)克采用平时作业及抽查两种方式验收,以作业为主,由写字教师负责;以抽查为辅,由教研组长或主管教学领导负责。(3)对学生的写字作业的评价可采取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教师要依据各学段的写字教学要求,以鼓励为主,认真批改、指导,并做好批改记录。(4)学校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成立书法兴趣小组,举办书法竞赛,定期展览学生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推动写字教学的发展。
(三)阅读评价
1.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全面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课标规定的教学要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到更全面系统的训练。
2.操作。(1)根据阶段目标,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有侧重的选择阅读方式。比如说,朗读,就从语音、语调、语速和感情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默读,就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精读,就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作品感受等方面训练。(2)给学生每天规定阅读篇幅,逐渐积累学生的阅读量。
(四)习作评价
1.目的。应该强化教师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引导教师注重平时的习作教学,抓好习作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习惯,让学生正确运用常用字词和标点符号,围绕文章中心,有条理地叙述见闻、表达思维,从而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2.操作。(1)规范教师习作教学计划,合理设置习作课堂结构,习作训练常态化,认真批改正确引导。(2)学校定期抽查检查、及时掌握教师习作教学和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并做详细记录。(3)学校要为教师习作教学和学生习作提供良好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好的作品。
(五)应用学习评价
1.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途径,自主参与、合作、交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采用汉语思维方式。
2.操作。(1)根据不同学段制定评价表,评价形式采取教师评、自评和互评,评价内容围绕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自主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汉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等方面。(2)评价包括内容、标准、等级、方式。(3)应用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还应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是多元评价不可缺少的形式,但要全面具体、客观公正地评价一名汉语教师授课的效果和一名学生汉语水平的综合能力,还需要结合形成性评价,更科学、更全面、更有效的督促汉语学习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2]杨孝堂.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1,(12).
[3]迟敏.论在汉语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