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歌唱从“新”出发

2016-05-14石晓伟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主动性

石晓伟

摘 要:歌唱活动是幼儿园一门重要的教育活动,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如游戏、表演、创编、合作式歌唱来促进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的主动性,并使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与满足。

关键词:歌唱活动;多种形式;主动性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一门重要的教育活动,它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组织和设计的多种形式,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歌唱能力,让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最适合幼儿的教育形式。如何使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身心愉悦,获得快乐,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了使幼儿不为歌唱而歌唱,我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一、认清几个问题

1.歌唱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使幼儿学会歌曲,而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案例1]在教授歌曲《喂小鸟》时,幼儿兴趣普遍不高,在带领幼儿歌唱数遍后,部分幼儿开始出现不耐烦的情绪,开始嘀咕、抱怨。有的幼儿说:“老师,好累哦,我们休息一下吧。”有的幼儿说:“老师,这首歌好难听,我不想唱了。”有的幼儿直接趴在桌上不唱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依然固执地对幼儿说:“小朋友,我们再练几遍,等大家学会了,老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以往,如果我提出可以上台表演,幼儿表现一般都会比较积极,但这次,幼儿依然提不起劲歌唱。

从案例1中可以知道,幼儿对歌曲的关注度是能否学好一首歌曲的关键,教师能否及时处理幼儿的消极情绪也是学习歌曲的重要因素。在案例中,我过于执著地让幼儿学习歌曲,忽略了他们的情感,他们根本不喜欢这首歌,就算一遍遍练下去,只会增加幼儿的反抗情绪,对幼儿学会歌曲一点帮助也没有。当我在了解了幼儿的不满情绪后,应该让幼儿适度休息,调整情绪。也该从自己身上反省为什么幼儿不喜欢这首歌,是不是歌曲形式过于枯燥,应该及时想办法调整教授歌曲的形式。

2.歌唱活动不是单纯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活动,而是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激发幼儿主动歌唱、快乐歌唱的活动,使幼儿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案例2]在教授新歌《夸家乡》时,有两个词语幼儿总是会搞混,“黎里城”和“黎里人”。所以,我只能带着他们一遍遍地反复唱这两句,虽然一直练,可我发现只要一唱到这两句,幼儿就会停顿接着还是唱错,于是这节课从唱歌变成了练歌。

从案例2中可以知道,幼儿对于一些拗口的歌曲确实比较难记忆,这与他们还没发育完全的思维有关系。这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到底是让他们不断重复练不会的部分,还是让他们唱着错的歌词,快乐地把歌曲唱完。案例中,我过于纠结这个错的词语,以至于忽略了幼儿其实很喜欢这首歌,我其实不必太在意一两个词语的准确性,歌曲本来就具有随意性,只要在幼儿唱的过程中适当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不会再唱错了。

二、运用多种形式,唱出新意

1.游戏贯穿歌唱活动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快乐而主动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游戏时,幼儿的记忆、思维等状态都比较好,这是因为在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案例3]在教授新歌《捡豆豆》时,我不把它当成歌曲来教授,而是把它看成音乐游戏来玩,我以音乐游戏引入歌曲,我当捡豆豆的奶奶,提个篮子,把豆豆宝宝捡到我的篮子里,一边玩一边唱,我发现没玩几次,幼儿基本上都能跟上我的节奏,等请幼儿自己当捡豆豆的人,幼儿既学会了歌曲,又理解了游戏规则。

在案例3中,幼儿通过边玩边唱的游戏形式,学会了歌曲,享受了游戏,愉悦了心情。如果我一开始由歌曲引入,先教歌曲再玩游戏,也许效果不会那么好,至少幼儿玩游戏的时间会大大减少。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能更简单地认识周围世界,学习事物。游戏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

2.情境表演贯穿歌唱活动

情境表演是指歌词内容所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而且这些情境和事件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对歌曲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像观看表演一样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自己表演情境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歌词的记忆。

[案例4]在教授歌曲《泼水歌》时,我考虑了很多,因为歌词内容比较生活化,贴近幼儿生活。但相对过于直白的对话反而加大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于是我排练了一出《泼水歌》的情景剧,一边表演,一边唱歌,幼儿对我的表演很感兴趣,两只小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嘴里还跟着哼着,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看着他们看得开心,哼得开心,我多表演了几遍,请他们在座位上跟着我一起做动作,一起唱歌,我发现大家学得非常快,虽然歌词还有点生疏,但动作很到位,每个人的小脸上都挂着笑。于是我请台下幼儿上台表演,幼儿在台上唱啊、跳啊,玩得非常开心。

通过案例4的活动,我发现幼儿通过自己的表演、动作,更容易接收歌曲,吸收歌曲。虽然这堂课幼儿对歌词还有点生疏,但看到他们一张张笑脸,我觉得学得开心、唱得开心比什么都值得。

3.创编穿插歌唱活动

学习歌曲不是简单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简单活动。需要教师提示,幼儿通过自发地发现歌曲中有意思的部分,或改变歌词、或创作动作来使歌曲变得更有意思,使他们沉浸在“自己创编的歌曲”的演唱中,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案例5]在教授歌曲勤劳人与懒惰人时,歌词内容都是并列的,通过图片幼儿很快学会了歌曲,这个时候就要涉及创编,于是我请幼儿把歌曲中的词句换掉,幼儿基于生活经验,想到了很多,有的说勤劳人在抹桌、扫地、洗衣服,懒惰人在不工作、不洗衣、不洗碗。幼儿想了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为了使他们更投入到创编中,我请他们做一做自己想到的勤劳人与懒惰人的动作,幼儿反应很热烈。

在案例5的活动中,我将创编歌词与创编动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做歌曲的主人,唱自己的歌。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填上新的歌词配以自己发明的身体动作进行相互交流,他们会沉浸其中,一旦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会让他们有极大的自豪感,这对于建立他们的自信有极大的帮助。

4.合作式歌唱穿插歌唱活动

合作式的歌唱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享受交流合作的机会,能够发展幼儿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6]在教授歌曲小星星时,由于歌曲大部分幼儿在家里都教过,所以,两遍就学会了,于是我决定加大难度,分男女两个声部唱歌,男生唱完第一句,女生才开始跟第一句,一开始可以跟上,可是跟着跟着两个声部就混在了一起。于是我改变唱法,男生唱一闪一闪小星星,女生跟着唱小星星,每次女生都唱男生歌词的最后三个字,这个方法很好,有等待,也有合作,也适合幼儿的能力,幼儿学得开心,唱得开心,到下课时,幼儿还说:“老师,好好玩啊,我们一会儿上课再玩好吗?”从来没发现他们这么爱上歌唱课。

以往我上合作式的歌唱课,都是男女对唱、师幼对唱、小组对唱、个别与集体对唱,形式比较简单。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要探索更多的幼儿没有接触过的合作形式,新的事物更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快乐歌唱”不仅需要教师主动地探索和研究多种歌唱形式和渠道,还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及时进行调整。我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还很有限,需要我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发现与整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歌唱活动是幼儿园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也是一项唱完还想再唱的活动。

参考文献:

武敏.论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调控[J].艺海,2012(7).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主动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
趣味教学,让小学生爱上英语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