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指导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6-05-14佟楠
佟楠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教学形势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改进,其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课程也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断进行改革。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并且语文这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功能,是其他科目所不能达到的,语文能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造成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状况。小学生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不足,在课堂中不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所以,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实施计划。根据权威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在课堂的精神集中的状态是一个从低到高再到低的演变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课堂兴奋点,在学生处于疲惫状态的时候,通过积极地引导,使学生回归到兴奋状态,如: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如果处于疲惫的状态,教师不要急于完成教材知识内容的讲解,可以换一种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从高兴奋度到低兴奋度自然过渡。教师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唱歌或者跟大家讨论分享开心的事情,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兴奋度,然后重新回归到课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能够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语文教学
在小学所有的课程中语文是最接近实际生活的一门课程,并且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和文字、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语文内容的学习,要结合生活的实际来展开,将生活中的点滴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语言运用的欲望,让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充满动力。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写作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对哪种类型的书籍有较高的兴趣,然后借用学生喜欢的书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小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能理解的句子或段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复品味,然后再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养成好词好句摘抄记录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文字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开阔视野,学会实验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生活体验就是亲近大自然、临近社会,不断提高生活实践的阅历,为语言的积累创造更多的资源,这样才能为写作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手段。但是营造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如何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首先,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保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各种权利和自由,并且要时刻保持与学生民主的交流。传统教师专制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符合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只有与学生保持民主的关系,才能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的形象,为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能增加学生的疲劳感。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组织直接关系到对课堂氛围影响与渲染能否引发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的方式直接遏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转换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虽然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导者,但要保证自己的主导性是服务学生的,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围绕着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展开教学活动。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一位学生举手示意并且表达自己想主动阅读这篇课文,教师虽然在课前的教学准备中没有安排这一教学任务,但是教师也应该接受学生的请求,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需要来展开课堂的教学,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有什么想法要及时告诉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五、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鼓舞。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注重自己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的认可和鼓励是他们学习动力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保证学生在教师鼓励下能够积极向上,是当今小学教师必须能够做到的一项教学任务。其中,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并且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体现民主。民主的评价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第二,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要进行分层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果限定一种评价标准,就会限制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也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保证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进步,并且对他们的进步持以肯定态度,最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韩曰岐.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
编辑 杨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