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规则意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016-05-14王春燕

亚太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小学生

王春燕

摘 要:规则意识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公民的必备素质。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代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对规则的意义缺乏深刻理解;在对规则的遵守上言行不一;遵守规则的动机停留在外部服从。对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出内外兼修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关键词:小学生;规则意识;规则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由大家或代表人共同制定的、得到一致认可的规章制度,蕴含着社会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要求。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规则意识的认识程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F小学调研期间,深感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规则意义的认识浅显、表面化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对规则有着正确的理解,才能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做出符合规则的行为。

【调研片段1】

问:你能说说规则有什么意义吗?

生1:规则能让大家做事情有秩序。比如运动会上老师会讲很多规矩,目的是保证大家安全;上课的时候如果没有规则,同学违反纪律就没人管了。

生2:没有规则就会乱啊,大家就会无法无天啊!选“三好学生”时要守规矩,这样才能做出公平的选择;运动会的时候不能乱扔垃圾,不然满地都是垃圾了。

学校中有诸多规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是典型代表。《现代汉语词典》对“规则”的定义是: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由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的规矩。[1]规则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要素,在运动会中,规则的制定不仅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对比赛规则的遵守也是对其他参赛选手的尊重;不随便扔垃圾既能够保证环境卫生,也是整个学校集体风貌的表现。违反课堂秩序不仅会扰乱教师的进度,也是对其他学生听课权利的剥夺;选拔“三好学生”时遵守规则,不仅能够选出大家一致认同的人选,还能使该项活动圆满的进行。

在小学,规则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保证活动的成功举办等宏观层面上,规则的设置也与小学生个体的发展息息相关。拥有规则意识的个体才会做出符合集体要求的表现,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二、在实际情形中没有做到言行一致

对于什么是规则,很多小学生能够做出清晰的表达。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未能做到言行一致。

【调研片段2】

在调研中,笔者捕捉到一些镜头:

选“三好学生”的时候老师为了保证选举的公平性,要求学生不要讨论、自己独立思考。但很多学生依旧与其他同学商讨候选人。

语文课上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若干组的组员总是喜欢打断别人的讲话,组员之间相互指责,任务无法完成。

放学排路队,很多学生没有按照要求排成两排行走,而是三人一群、五人一堆,说说笑笑、不紧不慢的走着。

运动会上,裁判员老师要求观赛的学生不要站在赛道上为本班参赛的同学加油助威。但很多学生违反了这一规则,不仅挤在赛道上充当拉拉队员还在跑道周围与参赛者一同赛跑。

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固然重要,但在行为中做到对规则的遵守才是具有规则意识的体现。学校中设立着诸多规则,老师也会反复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因而小学生并不缺乏对规则的认识和了解。然而,在小学中,总能遇见因违反规则而被惩罚的学生,这说明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如果个体对规则的认知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熟悉而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违反规则的行为会经常出现并因此承担相应的后果也就不足为奇,在行为上不能做到对规则的遵守是小学生缺乏规则意识的直接体现。

三、将遵守规则当作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遵守规则是出于何种动机对了解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在调研中,笔者就该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咨询。

【调研片段3】

问:你遵守校纪班规的原因是什么?

生1:学校要求的。

生2:遵守规则才会有秩序,才不会乱套。

生3:要听老师的话啊。

很多学生以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后果作为自身依循规则的出发点,这也是小学生规则意识薄弱的表现。在小学生入学之初,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规则的意义,需要学校和教师等外部因素的强制约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学生对规则的遵从不能仅停留在对违背规则所具有的后果的恐惧以及对外部力量的无力反抗上。规则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从外在强制转化为内在需要,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上述小学生遵守规则的动机表现出他们并没有完全认可规则的作用,而这将会导致他们缺乏遵从规则的主动性,不能成为自觉维护规则的主体。

学校是实施规则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则肩负着规则教育的重要使命。针对以上小学生所反映出的规则意识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①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哈贝马斯交往规则的合法性被解读为三个层面:“第一,规则的创立主体是规则的接受主体;第二,规则的接受主体是规则的创立主体;第三,规则是由同时成为规则创立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人所创立和接受的。[2]将学生纳入到规则的制定中能够增强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②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小学生在规则方面呈现出认识片面、浅薄,言行不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教师应不断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规则,为学生将规则内化为自身意志提供契机。③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遵守规则的表率。教师是小学生的重要他人,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需注意自身言行,不做规则的违背者,为学生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增补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74.

[2]陈忠.规则论——研究视阀与核心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8.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