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运动”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2016-05-14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经历了从规模化扩张到内涵质量建设,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却似乎是“一厢情愿”,高就业率并不能改变招生日益困难,社会歧视严重的状况。通过立足宏观政策,微观细究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顶层设计到主体运行需要有针对性的改变并保障其有效发展,从社会认同到个体改善需要切实的转变观念并促进其协调发展。
[关键词] 箱体运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处于“箱体运动”,面临下破“箱底”危机
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分别启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100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计划。自启动以来,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有效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写入了报告,而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板块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重中之重。2015年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从1998年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系列并着手建设至今,高等职业教育也从规模建设演变到内涵建设。然而其轰轰烈烈发展的背后,不禁有一些疑问:高等职业教育一贯秉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高就业率是金字招牌,但是为什么招生的质量和数量逐年下降?为什么就业质量和数量徘徊不前?为什么有一技之长却得不到行业企业的认同?为什么家长和学生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通往社会上层最后也是最无奈的选择?选择了高职院校,将来个人事业能不能向上发展?高职院校基础工作是不是真的实际有效?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研究:首先,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法规是否完善;其次,高等职业教育运行管理机制是否有效。
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热门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发现,大多研究是从高等职业教育具体的某一方面入手,以模型构建和问卷实证分析研究为主,偏微观,很难从宏观上系统的解决问题。笔者将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从微观分析结果汲取知识,运用到宏观体系研究中,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向上突破“箱体”提供针对性建议。希望通过研究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引起国家的重视,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同,为区域经济贡献更多的力量。
“箱体运动”,原指金融市场指数、指标在一定的箱体范围内波动,当指标运行到底部,就会得到一定支撑,当指标运行到顶部,就会受到压力而回落。当得到市场认同,主力行为一致,指数就会打破“箱体”向上或者向下运行。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可以说正处于“箱体运动”中,“箱体底部”即现有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规模和质量建设,奠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箱体顶部”即现行政策法规已经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甚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向上的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社会对高职教育普遍歧视、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质量和数量逐年下降、就业质量偏低、家长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以及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等。
首先,从国家出台的各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法规来看,的确促进了其迅猛发展,且规模化、示范性建设都卓有成效。但是如果从高等教育政策看,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目标缺失,定位不明确,层次不清晰的问题。比如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学历被定性在专科层次,录取批次排在本科学历之后,根据成绩优劣进行排序录取,也就是说从学生入学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就输给了普通高等教育,给社会造成的导向就是高考时没有竞争优势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这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做出的初步选择,高等职业学校受到歧视,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向上的发展空间。
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时会面临着被二次选择。比如企业在招聘时往往第一个条件是学历,而不是毕业生能力如何,能不能胜任岗位,而且越是优秀的企业,限定的学历越高,给社会的导向就是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社会精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线技工,甚至是今后个人事业发展也会受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获得社会认同程度显然制约了其纵深发展。
最后,现有的高等职业院校,从其外部来看,同为重点院校,但其获得的支持和资源根本不能和重点高等院校相比,招生数量和质量、就业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严重制约。从其内部来看,大部分办学趋于综合性,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失专业特色、地区特色;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师资队伍严重倾斜于“学术型”,提倡的“双师型”却形式化,为了评估而走过场;课程结构往往为了实训而实训,场景模拟达不到真实,而真实场景又受到种种制约而无法体会。
三、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处于“箱体运动”的原因
(一)宏观原因
首先,现行政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及资源支持限定了其发展的高度;其次,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协调和深度合作,限定了其发展的广度;最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同有失公平和歧视,限定了其发展的深度。
(二)微观原因
首先,家长根深蒂固的传统危机观念: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一线工人,不能坐办公室会很辛苦,只有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去读高职;其次,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中考和高考本身是公平的,他们经历的是中考择优上高中,成绩不好的读中职,高考择优读本科,成绩差的或读高职或复读的现实情况。学生就会进行比较:和初中同学比,多3年高中,还是一样读职业院校;和高中同学比,专科出去找工作要比同学低一等,就算通过升本拿了本科,也要多付出一年的成本和精力,而且学历社会认同程度还不如本科。比较下来,还是去复读。最后,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前几年的规模化扩张、各类评估及“示范性”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现行的管理机制过于功利化、形式化,也就是遇到了瓶颈。
四、高等职业教育突破“箱体运动”的建议
金融市场指数的“箱体运动”,向上突破“箱体”顶部需要突破口,为突破积累的能量以及市场一致行为,同时还要夯实“箱底”。高等职业教育向上突破“箱体”顶部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顶层设计导向
突破“箱体”需要突破口。基本政策层面在不能一步到位,把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提升的情况下,先转型部分普通高校到应用型本科以及升格部分高职院校到本科层次,以点带面,因势利导,以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向上的突破口。
(二)具体实施能量
突破“箱体”需要能量。具体施行政策包括招生、继续教育、学历认证、行业企业等方面。招生环节可以给予高职院校一些特色专业、品牌重点专业专本连读的机会;继续教育环节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向上一学历层次提高建立便捷有效的通道,同时不能区别由此获得高一层次的学历认证,以便通过此种途径达到提升学历的学生获得社会的认同;行业企业在面临转型的今天,对于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从具有一技之长的高职院校学生中选取培养,给予一定的报酬和职业声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可以将这些具体政策看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为向上突破积累能量。
(三)市场认同一致
突破“箱体”需要市场一致。国家应该从高等职业教育起点开始建立公平性竞争,根据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培养出不同的人才,由市场需求选择是要“养花的工程师”还是“研究花的学者”,通过竞争获得的成就以及晋升成为“养花专家”更加会受到市场一致性认同。当市场认同,行为一致时,向上突破轻而易举。
(四)夯实“箱体”底部
1.提高学生心理认识水平
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是从高考结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开始,一直到完成学业并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增强。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入学时都认为自己是高考失败者,情绪不高,甚至个别学生走极端自暴自弃;毕业前期面对就业又极度的悲观,认为和本科竞争没有优势。无形之中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学习、就业都达不到心理预期,产生恶性循环。学校必须在学生入学时就积极展开心理干预,可以邀请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为新生座谈,分享在校的心得以及就业的前景和规划,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定期给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展各类心理指导,做好学习、生活、职业规划;同时,积极开发各类模拟体验课程,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环境中体验成就感与挫败感,及时对自身的学习和规划进行纠偏,从心理上提前做好准备。
2.构建学校辅助体系
(1)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最初强调一技之长,发展到当前注重全面培养,这也是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果。随着经济发展面临转型,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技之长或许可以让毕业生满足岗位要求暂时“安身”,却达不到转岗要求而“立命”。这就要求学校在完成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处理、基本办公能力和心理健康等职业素养,可以通过模拟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实现。
(2)加强内涵建设。首先,课程结构不仅要从“全而广”向“专而精”转变,更重要的是强化这一内涵,不能形式主义,为了评估,为了形象而设置。课程设置一是要剔除个人喜好,根据市场需求,要接地气;二是课程开发要与时俱进,不能吃老本,停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三是要精挑细选,拒绝面面俱到。其次,师资队伍不仅要从“学术型”向“双师型”转变,而且要加强“双师型”建设。如果从结果看,从纸面数字比例看,现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都是符合要求,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从“双师型”实际建设过程来看,存在形式走过场,歪曲“双师”本意的问题。一是现有政策并没有区分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一股脑倾斜学术,比如职称评定,收入分配等的竞争,只有一杆秤,就是你写了多少论文,做了多少课题,你的学历是什么等等;二是现在“双师”认定证书化,即使到企业挂职锻炼也仅仅流于形式,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评定职称。三是现有配套政策不足以支持高职院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到学校,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从宏观政策上给予和普通高等教育区分对待;二是配套政策尽快推出支持;三是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双师”建设,扭转观念,深化内涵。
(3)深化校企合作。各个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但细究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存在合作制度不完善、效率低、合作模式不清晰、合作力度和持续性差等问题,追求的“双赢”也停留在口号上。首先,完善校企合作基本法律法规。当前校企合作的基础缺乏政策支持,国家有关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政策和指导性意见,但在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却没有关于和高职院校合作的规定。其次,完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当前校企合作缺乏沟通协调,必须建立专业的组织专门负责校企合作,明确责权利,协调各部门各事务。最后,清晰合作模式,加大合作力度。“双赢”是校企双方追求的共同目标,当前的问题是企业给学校提供的支持远远高于学校给企业带来的利。企业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学校必须转变观念,强化双方合作的关系,正确认识双方的角色和地位,在资源投入,以及通过合作获得的研究经费、社会声誉、研究成果如何分配等问题上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合作必须深入到各自“盈利”的根本目标上。
五、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高等职业教育还面临着各种问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引导,需要社会、企业、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帮助高等职业教育突破“箱体”,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
[参 考 文 献]
[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
[2]周晶.赵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性障碍形成的机理及破解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16(13):24-29
[3]项炳池.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突破社会认同危机[J].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16(12):51-55
[4]孙运刚.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提升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5]王鹏飞.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