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孙中山中国政治现代化思想的创新

2016-05-14王丽平

商业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孙中山

王丽平

[摘 要] 近代,中国在谋求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进行了艰辛探索,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思想成果,独创中华民族的治国方略,形成了以主权在民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政治思想,对中国政治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直到今天对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纵观孙中山先生的中国现代化思想,主要一方面是受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影响,是对古代的民本思想、古代的监察制度以及科举考试制度批判继承。

[关键词] 孙中山;政治现代化;民权主义;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G320[文献标识码] A

The Innovation in Sun Zhongshan's Thoughts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WANG Liping

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China has done hard explo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Mr. Sun Zhonshan was an outstanding one in doing the work. Learning from the achievements of a democratic politics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he created an original strategy of running a stat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shaped the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s centering on popular sovereignty. He mad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Till now, his thoughts still have the model significance in building a people-oriented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In general, Mr Sun's ideas in term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 were, on the one hand, affected by contemporary political civi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s. The ideas were inherited critically from the ancient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supervisory system and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Key words: Sun Zhongshan,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democratism

政治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异常庞大理论体系,较为著名的是亨廷顿的现代化理论思想,孙中山的政治现代化思想体现了亨廷顿所论述的全社会各阶级广泛的政治参与,而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正是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设想。

一、孙中山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所谓民权主义,就是指以革命的手段废止专制统治,实现国家的民主共和,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也属于人民。在民权思想中,主权在民是其原则总纲,五权宪法是核心内容,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权能分离是基石,是前提条件,政党政治和地方自治是实施民权的必由之路。因此,五权宪法、权能分离、政党政治与地方自治内容共同构成了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全貌[1]。

具体表现在:五权宪法是指国家机关在建立的系统中,把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这五个权力单独形成机关,行使职权;权能分离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权”就是政权,是人民的权力;“能”就是治权,是政府的权力[2]。实行权与能分离的过程,就是要把权交给人民的过程,把能交给政府的过程;政党政治是实施民权的必由之路,政党是实行民主立宪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权力运行主体,政党影响着人民意志的形成以及政策制度的形成;地方自治也是实施民权的必由之路,孙中山为过渡到直接民权创造前提条件,对地方自治进行了实践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国民的政治积极性和参政议政的能力以此来提高人民的政治意识与议政能力。

纵观孙中山的中国现代化思想,主要一方面是受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響,近代的分权理论,主要是由洛克、孟德斯鸠等人建立和发展的,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理论中心,孙中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借西方革命的旗帜指导中国革命,表明西方近代政治思潮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孙中山政治思想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是受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影响,是对古代的民本思想、古代的监察制度以及科举考试制度批判继承。

二、孙中山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国家的自由观的形成。孙中山提出,西方启蒙思想将自由放在首要地位,是其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君主专制发展到最严重的时期时,人民在思想、言论、行动和信仰上的自由全都被剥夺了,人民在这种痛苦中生存,他们能做的,就只剩下反抗。而在中国,情况就尤为特殊。这是因为中国人的自由一直很充分,中国流传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诗歌,就是反应人民自由的,这也说明了自由充分的程度。因此,他曾说过,中国正因为早已经习贯有自由,所有人都将自由扩充到很大的范围,所以中国人就很难有凝聚力。所以中国需要革命来改变这一切。正是因为这样,孙中山强调:“中国人用不着自由中国所需要的是国家的自由,而决非个人的自由,为了使国家得到完全自由,个人的自由非但不能扩大,还必须严加限制。”

社会进化的民权形成。孙中山认为民权是社会进化的结果。按照社会衍化的规律来看,民权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历史长流的必然产物。在中国这样的过程必须通过革命来实现。这一观点,相比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更符合中国当时的历史实际。然而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人民很难直接行使自身权利。因此,他在构建政体时,充分借鉴了传统议会制民主形式,把国民大会作为人民的行使权力的主体机关。但是,国民大会与传统的议会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别,国民大会强调全民的行为意识,是实现主权在民的重要环节。又因为国民大会是以地方自治和全民政治为前提的,所以它在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按人民的意志行事。

复合民主制的形成。孙中山主张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结合成为复合民主制。在民主进化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继承与抛弃的过程,这是民主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自我修正的过程。孙中山提出的复合民主制的思想有很强的制度原则,规划出人民行使权的的范围界定,克服了狭隘民主的缺陷;还强调把将县级政权纳入了政权主体之中,这就必然扩大了政权主体的管辖范围,把县作为民主政体的基本构成,就有效地克服了这个缺点;最后,孙中山提出的复合民主制的思想,强调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糅合,突破了西方的民主形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开辟了道路。

关于“民权主义”思想创新体系。孙中山毕生奋斗的方向就是“天下为公”。在关于民权的多次阐述中,孙中山多次提到了“天下为公”这一传统思想。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只是一种简单的外化概念,却民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与近代的社会政治现实相差很大。关于人民如何管理公共行政事务,他强调我们必须批判的借鉴西方的处理方式。将“权”与“能”分离,即民权与治权的分离,并将二者进一步细化。[5]他所提的权、能分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建成一个即行之有效有又得到合理制约的政府,人民充分掌握权力这一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尽管在外表看来这一权利的实行不是人民直接的作用,但在实质上的运行核心地位是不可替代带的。他在自己的改造作用下,在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权主义思想体系。孙中山一生追求中华革命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推翻封建专制的革命当中统治,为挽救民族危机和振兴中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借鉴意义。

(一)完善政治现代化制度的指导思想今天仍然适用

十八大提出要在我们的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继承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充分立足今天的基本国情的指导下,十八大再次强调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可以说孙中山在政治现代化制度上的指导思想,对我们中国政治现代化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指导和较为清晰的方向指引。

有助于政府与公民权力的协调发展。在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孙中山基于民权思想上主张建立具有广泛职能和较大权力的全能政府。在权能分离理论中提出用人民的政权控制政府的治理权利,以防止政府凌驾于民权之上,从而建立一个听命于人民的“万能政府”[6]。

(二)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完善

一方面,孙中山所要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国,是要真正的做到人民拥有主权,使人民群众能够最大程度的参政和议政,真正实现民主参与。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提出无一不是处处时时贯彻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国家尤为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不仅要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依靠群众,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符合人民的历史选择和利益需求,在几次修宪的过程必然的体现了人民的历史选择和利益需求,也只有这样社会的进步才是看得到的。有效的协调了中央与地方、权利机关与人权之间的矛盾。同为国家的主人,不分阶级地位,这样就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充分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这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另一方面,孙中山提出国家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在国家各项法律健全的情况下,必须要以宪法为根本,一个国家的强弱取决于它的宪法。而在今天国家奉行法治,就应当学习孙中山的这个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就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不断努力建设我国法律体系,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不容动摇,所有其他法律都必须在宪法合法下运行。不断努力普及法律知识,是法制的观念深入民心。为满足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也不断地修改宪法中旧的不合理的条款,修改宪法的过程也是时代发展的过程。宪法规范了公民的行为准则,把我国社会建设成为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社会。

(三)利于公仆意识的强化

公仆意识是孙中山对政府官员的基本道德要求,这对当前的指导意义是异常明显的。他认为政府中的官员就是为人民做主的,为人民谋利益的。在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党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文件中,向公仆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领导干部要具有公仆思想理念为指导,在工作中为人民谋取利益,意识中贯穿着人民的主体,并在行动中把它体现出来,代表人民最广大的根本利益。凡事要想着老百姓想着人民,端正自身作风,该改变不良风气。所以,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人民的权利,放下架子,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真正为人民办实事[7]。对当今公务员选录的指导性。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孙中山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构想了考试权和监察权形成了五权宪法。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上处于发展阶段,还很不完善。因此,在公务员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依然存在违反人民利益的行为。所以这就必然要就监察的有效运行,目前我国把监察与纪委相配合的制度,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孙中山监察制度的结果。目前我国这种有纵向与横向检察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了监察的作用。

现在社会情况和他生活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但是现在的制度却是逐渐发展而来的,从考试权和监察权中可以寻找到有利于现在政治体系的合理因素。我国目前干部的任用機制还不完善,在选人用人时常常任人唯亲,不能做到任人唯贤,去群众化现象,因此在选录的过程中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目前在这方面,则必须在继承孙中山在用人监督检查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选拔德与才的兼顾的人才,在选拔时更加注重人才的成绩,并且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更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进而形成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利于做到有效的选拔优秀人才,真正做到用人为贤,保障使用人才德与才。

[参 考 文 献]

[1]卢珂.孙中山民权思想与中国政治现代化[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5):56

[2]郭曰君.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论述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2(3):75

[3胡瑞华.西方政治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8

[4]王人博.中国宪政文化之自由理念[J].现代法学,1997(6):95

[5]伏传伟.从‘民本主义到‘民权主义——论孙中山法治思想的传统渊源[J].政法学刊,2010(6):8

[6]卢珂.孙中山民权思想与中国政治现代化[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5):57

[7]钱文华,齐卫平.论孙中山的民主政治思想及其意义[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4):57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孙中山
孙中山的绰号
千万不可小看书生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待人有求必应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孙中山彰显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