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中村”的问题研究

2016-05-14王双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城中村

王双

【摘要】“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村落,其形成机制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本文是在对有关城中村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基本特征以及形成机制有所深入了解,探究其发展过程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城中村的人口构成复杂,多为流动人口和农民工;以及规划拆迁过程中所出现的补偿问题;以及所造成的家庭婚姻的破裂和“城中村二代”问题;并结合淮北市典型的城中村“丁小楼”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分析如何推动城中村的改造。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城中村;规划拆迁

一、绪论

1、城中村的概念

城中村概念的提出,离不开“遮羞墙”这一名词的提出,在城市高楼大厦,商场林立的繁华地区,道路旁有着一堵三米多高的围墙。后来这一概念得以延伸,在这堵白色围墙的两边,一面是繁华拥挤、充满着现代化气息的高层建筑,而另一面则是高低参差,环境较差的农家平房,就像是被现代化高楼所围堵着的农村村庄。所以,这些村庄并不是在城市向外扩展的过程中去主动适应城市化,而是被动的成为了城市化的产物。

2、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对于城乡格局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主要概述。其主要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市与农村户籍制度的差异。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构又有其所处的时代印记。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当时的主流,通过城市与乡村的分工管理,城市大力响应国家号召发展工业化道路,而农村则大力发展农业。由于当时国家支持城市工业化的进程,对于城市的重视要远远高于农村,从而加剧了城乡差别的影响。

二、城中村的发展与问题研究

1、流动人口与社会融入问题

外来流动人口的巨量租赁需求和城中村低成本的房屋供给,在政府廉租房有效提供严重不足、管制约束不力的情况下,推动了城中村无序的和脱离城市规划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城中村居民的户籍和收入等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当中,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2、城中村拆迁问题研究

城市房屋拆迁对实现城市规划目标,推进城市环境面貌更新,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城市拆迁过程中所突显的问题以及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加值得人们关注,由于拆迁所带来的经济补偿,城中村本土居民为了获得更加丰厚的补偿,多数居民在拆迁前出现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抢修和违法乱建房屋等现象严重。

3、城中村离婚问题、二代问题突出

在对城中村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其居民离婚率往往偏高,这一现象已成为城中村的又一大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在拆迁地区,由于政策上的利好,以获得更多的经济补偿和拆迁费为目的,往往存在着恶意离婚的现象频发,使之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当然,由于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外部社会条件的变化也是导致家庭婚姻解体的重要原因。关于城中村二代的现状,综合学者的观点,主要表现为双高双低现象,即失业率高,犯罪率高,社会认同度低,文化素质低。

三、“城中村”丁小楼的发展研究

丁小楼位于淮北市人民中路,又称为淮北市四马路,位于市区繁华地带,临近曼城花园小区,西邻淮北市粮食大厦以及淮北市第十二中学,淮北市体育场以及市政府,东邻淮北市天一中学、口子国际大酒店、时代广场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是典型的处于繁华市区,已完全没有民用地的成熟型村落。

1、丁小楼介绍

村落内平房过于密集,建筑陈旧落后,住宿条件“脏乱差”,基础设施严重缺失,严重影响城市景观。而且流动人口集中,城市政府缺乏对大量的外来人口的有机管理,人口密度大,村民职业构成复杂但多为城市的低收入阶层,基本上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各种社会福利与保障,造成严重的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问题。村内交通混乱、垃圾乱推、住民生活生活质量很低。

2、丁小楼发展问题分析

在丁小楼的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之前所提及的相关问题,首先是城市流动人口问题,人民中路可以直达淮北市凤凰开发区和龙湖经济开发区,在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以及本地的流动人口,造成了住户人员的复杂,也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增加了不安全性的隐患。在当地居民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又失去了土地,只能选择去一些工厂中打工,所从事的工作以服务业和制造业居多,并且享受不到好的城市福利政策,找不到自身定位和归属感。

并且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随着自由的思想理念的发展,对新思想的接纳,造成了农村婚姻家庭的不稳定。由于政府规划用地,调查发现,在拆迁补助的过程中,该地区离婚的家庭数明显增多,由于金钱观的不同,往往造成年轻夫妻之间的分歧。另一方面,在村落里,多数家庭之间都是存在着亲戚关系,矛盾往往由一个家庭内部演变成为两个家族的矛盾,造成更多家庭的内部隐患。当地的补助政策非常的优厚,普通家庭都能分到两套以上的房产,最多的一户甚至达到七套房产之多,对于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来说,这是一大笔经济补偿,造成了当地居民对孩子教育的不积极,造成“城中村二代”问题严重。

四、城中村发展对策分析

1、破除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管理

从根本上来说,要想消除城中村问题的出现,必须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壁垒,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并且应制定完善的城市规划目标。众所周知,上海市作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范围急速扩张的城市,但是上海注重制定完善的城市规划目标,包括长远的一体化规划与管理,使得其在城市向外扩展的同时,处理好了与周边村庄的微妙关系,考虑到了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并未出现过明显的城中村问题。

2、以人为本,加强村民的主体意识、拓展就业渠道

城中村的改造是必然的,城中村改造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城市变得更美好,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幸福。但是政府在城中村改造、消灭违法私房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转变村民的观念。不但要说服、教育改造进程中的村民,更要给已经实施改造的村民灌输新思想。在村民逐渐富裕的同时注重发展教育,让即将被城市发展包围的“准城中村”和其他所有农村村民掌握知识技能,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五、总结

由于城中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其改造是必然的,但是又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面临着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资金的困难,以及流动人口的安置问题,政府要以人为本,做好规划,协调各方面利益,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改造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于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必须要与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方曙光. 被动型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6).

[2] 刘炳强, 姚强. 城中村改造机制与政策研究的探讨——以青岛市李沦区城中村改造为例[J]. 发展论坛, 2013,(11).

[3] 于孙姆, 等. 城中村村民城市适应问题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 山西师大学报, 2006,(33).

猜你喜欢

城乡二元结构城中村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教育公平视角下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现状与瓶颈破解
政府对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前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厘清关于城乡一体化的两个认识误区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由逆城市化的城中村改造引发的思考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