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途径研究

2016-05-14侯静孙沂汀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侯静 孙沂汀

【摘要】大学英语是学生认识和学习西方的窗口,对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思维及跨文化沟通能力都有重要意义。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过分注重英语语言及相关文化教学,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导致了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失语的现象。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境遇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境遇如何?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每一位从事外语教学的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境遇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西方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对西方文化一味跟风,不能对其作出客观认识也是不可取的。以英语语言及相关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及其容易忽视对中国传统的学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失语”。

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尴尬局面的有因素诸多,笔者主要归纳为三方面:首先,在一些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甚至没有。这很容易使教师在教学中遗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补充。其次,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相应地渗透。尽管很多教师认识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体会,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但是考虑到课时的限制和课程进度的安排,多数教师还是在教学实践中冷落了中国传统文化。最后,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学生随处都能接触到来自世界范围的信息。西方文化以强势的姿态充斥着学生的课余时间,一些学生对西方的文学著作、影视作品、歌曲舞蹈等都充满了好奇。以至于学生很容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渐渐疏离,过多崇尚西方文化。因此,很多学生能在课堂上对一些西方的文化侃侃而谈,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尽管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无可厚非,但是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冷落甚至忽视却又反映了学生对母语文化认识的不足和价值观的扭曲。这种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而忽视母语文化的现象不禁让我们这些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深思。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还需与国家的外语人才政策和需求结合起来。从国家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来看,国家需要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人才参与国际交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仅仅让学生接触西方的文化思想是不够的,还需让学生充分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熏陶,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融入感。可以说,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思维模式也不同。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接触更多的是西方的文化,在学习中也往往要求学生以西方式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因而学生在无形中也形成了以西方思维去处理或看待实际情况的习惯。在遇到一些片面、煽动性言论时,这种习惯很容易对学生的客观判断产生影响。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立场,在对外交流中做到不卑不亢,相互尊重,互通有无。

是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密切,需要中国更好地参与到与世界的交流中。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是参与对外交流的一把钥匙。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如何更好地为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奉献力量不仅需要坚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尽管大学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学习英语,认识西方文化的平台,但单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具备较高跨文化素养的人才。孰知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更好地认识西方、学习西方,还需要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出去,丰富世界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途径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教材编纂方面,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是介绍英语语言知识及相关文化文化为主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许多学生能用英语流利地讲述西方文化,而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却一片空白。张为民指出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却少之又少,不成体系,以至于学生很少能见到有关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造成英语表述中本国文化的失语。”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因此在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可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实用性的中国文化的内容和话题,通过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教材中加入一些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教师方面,提高文化修为,提升跨文化意识。首先,教师作为教学工作中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自身文化修为的提升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树立客观的文化立场。其次,教师还需在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跨文化能力的提高才能将跨文化意识落实到教学中,将讲授西方文化的同时拓展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同时,体会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文化及内涵,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

在大纲制定方面,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相关细则。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但是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并未做出具体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有必要将中国文化在教学中占的比重、教学要求、测试与评估方式等方面在大纲中做以详细要求,以确保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在大纲中做出明确要求,才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引起师生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足够重视。

鉴于国内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大学英语的教学形势,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从丛指出“在多层次英语教学中系统引入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既是成功地开展跨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全球化大趋势下文化互补与融合的时代需求。”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和英语教育工作者应时刻谨记自身任务重大,积极进取,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张为民, 朱红梅.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 S1:39.

[2] 从 丛.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 2000-10-19:C1.

【作者简介】

侯静(1986—),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