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批评视角下的《康熙来了》
2016-05-14郝志宏
【摘要】自2004年1月5日起,《康熙来了》在台湾中天综合台开播以来,到2015年12月节目即将停播,这十二年来收视率一直稳居台湾有线电视台综艺节目前列,它创造了一连串台湾综艺电视节目奇迹,它也是时下网络上讨论得最热烈的台湾综艺节目,这档节目为何会如此热播,本文试着换个角度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着手,分别从“潜意识”、“人格结构”等理论方面剖析《康熙来了》的多面相。
【关键词】精神分析批评;《康熙来了》;潜意识
一、《康熙来了》节目简介
《康熙来了》的节目名称取自主持人蔡康永与小S徐熙娣名字的二个字拼成。节目每期邀请一位或几位嘉宾进行访谈,内容五花八门,形式千奇百怪,主持人亦庄亦邪,节目氛围轻松流畅。《康熙来了》给了主持人相当大的发挥空间,这也保证了他们“怪”的特色能够充分发挥,完全即兴的提问和无禁忌的话题让现场惊喜、爆笑的场面迭出。节目通过访谈让人了解艺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穿插搞笑元素,在知性与理性的对话中了解明星的幕后故事,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节目里面他们有一半的时间在开玩笑、做游戏、插科打诨,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二、精神分析批评简述
说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学说给20世纪人文学科带来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影响最大的批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文学心理学批评模式。精神分析批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中心的经典精神分析批评,后期主要是以拉康和霍兰德等重新阐释和发挥的新精神分析批评。但无论新旧,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核心都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及其文学思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主要理论有: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说、梦的解析、俄狄浦斯情结等。本文所用的精神分析批评主要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理论。
三、从精神分析批评透视《康熙来了》
通过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可以对《康熙来了》经行较为深层次的解读,也可以算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从节目受众、主题设置、主持人以及嘉宾的选择等方面,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1、潜意识和“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历程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为前意识、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欲望。以他看来,在人类成长过程中,强烈的力比多趋力即与生而来对快感的追求将会受到多方面的抑制,一旦欲望未能得到满足就会被贬到潜意识中去,而当心灵的戏剧再次出现时,潜意识通过另一个场景展现意识活动中缺乏的事物。
《康熙来了》正是通过弗洛伊德“快乐至上”的欲望原则来吸引受众。节目通过请几个有名的大明星或是近期有话题的人物,聚在一起调笑一番,而节目内容也与其他节目相比更为“离经叛道”、大胆出位,四十五分钟播完就一拍两散,这就是《康熙来了》采取谈话节目的形式。而普通受众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并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社会的法律、道德、伦理、习俗等规范的制约,这些受压抑的欲望只能埋在潜意识里,长久得不到排解,这样一来,受众通过观看《康熙来了》这一节目的时候不需要思考,心情愉悦的状态满足了受众的力比多欲望而没有产生其他任何的负担。
2、人格结构
在人格结构说中,弗洛伊德把人的个性模式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被用于对《康熙来了》的主要人物,即主持人蔡康永和小S的心理进行分析。
(1)小S——“本我”
弗洛伊德把本我形容成“一口充满了沸腾着的兴奋剂的大锅,各种激情、冲动、欲望充斥其间。”他认为,本我是人的心里本质,它不受理性和逻辑的准则制约,也不具有任何价值、伦理和道德的因素,它只受一种愿望的支配。本我是主观的实在世界,其唯一的机能就是躲避痛苦,寻求欢乐,它从不思索,只是愿望和行动。
《康熙来了》中,小S各种搞笑、讽刺和挖苦的语言充满了每一期节目。她的语言忠实了“快乐原则”,好像她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不用顾忌其他任何人的想法。例如,她在面对陈汉典的各种造型时,总是会说“你的身材比例很奇怪欸,你是五五身吗”、“走开,你这个脏东西”;国标舞专业舞蹈家刘真出现在节目当中担任康熙舞蹈大赛评审时,小S却说:“我不懂她当评审是什么意思诶,她今天是以我的学生的姿态出现的吧?”。除了小S令人瞠舌的语言之外,她的举止也饱受争议,小S无所顾忌的大吃赵又廷、高以翔等男明星的豆腐,坐刘德华大腿,似乎都与她为人妻、为人母的身份不相符合。好像只要小S高兴,她在节目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能干涉。在节目里她不受道德约束,只遵循本能的欲望,这些都体现了其身上的“本我”人格特征。
(2)蔡康永——“自我”
“自我”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人的精神中较高的一层,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因为“本我”不受任何约束的本能满足势必会造成与社会各种规范之间的冲突,社会规范不允许本我为所欲为,所以“自我”是因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由于在节目中已经有了小S这样搞怪麻辣,语言、行为出格的一位主持人,她的行为已经让节目饱受争议,另一位主持人则必须要有能把控局面的能力,不至于节目太过脱序而无法播出。蔡康永便担当着这样的角色,小S称他为读书人,媒体也喜欢把他叫做没落贵族的书生。蔡康永确实也把读书人的形象经营的很好,他会时常在节目里说出一些大家不知道的知识,引来大家的称赞:“不愧是读书人!”;而在节目进行中一些比较过头的问题也不会直接从他嘴里说出,他会问一些相对有深度的问题。其实蔡康永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体现“自我”人格的,或许曾经在他的身上发生了“本我”和“自我”激烈的碰撞,在他当初单独主持节目《两代电力公司》时期便可以看出,节目话题和《康熙来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算是百无禁忌,但是在主持康熙之后,蔡康永似乎实现了从“本我”向“自我”的过度,达到他人格结构中的自我层面。
四、结语
《康熙来了》代表着一个新的娱乐时代的到来,它挑战着固有的道德和文明标准的底线,从而引发了诸多争议,也埋下了一些隐患。但是伴随着《康熙来了》,我们的“潜意识”被唤醒,我们也更有娱乐精神。小S、蔡康永、陈汉典以及嘉宾们带给我们的欢乐更是无价的。不管怎么样,康熙来了都作为一个指标存在了十二年,现在它要走了,不知道我们会迎来综艺节目更好的时代还是更坏的时代,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康熙来了》为此所做的努力与探索,就让它留在它最美的时代,停在我们专属的记忆,这样最好。
【参考文献】
[1] ﹝奥﹞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M]. 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1.
[2] 谢 珏. 《康熙来了》与娱乐传播的扩张[J]. 新闻天地, 2007(3).
[3] 吴艾凡. 蔡康永:另类颠覆代名词[J]. 潇洒, 2006(2).
[4] 张 楠. 精神分析批评的个案应用——以电影《捉迷藏》、《好奇心害死猫》为例[J]. 艺术天地, 2009(10).
【作者简介】
郝志宏(1992—),女,山西阳泉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新闻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