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6-05-14罗思慧
罗思慧
摘 要: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关系到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并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对文化惠民活动的展开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当前文化惠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文化惠民的对策措施,旨在为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惠民活动;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238-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为贯彻落实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明社会的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已成为了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当前文化惠民活动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文化惠民活动效益的发挥。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一、文化惠民活动是文化工作的职责所系
所谓文化惠民活动,实际上主要是在开展“三送”和“三进”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努力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文化活动体系,带动基层文化活动的整体推进,逐步形成现有规模效应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民生活动共享机制。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最好的办法是强化文化工作者的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及参与意识等,要积极参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好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市、县文化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督查,尤其注重对文化政策经费落实等方面的监督,为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乡镇文化站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积极引导群众读书学习,开展活动、开展文化科技中心户的创建和完善工作,加强与宣传、科技、法制、教育、卫生、计生、税务、工商等社会职能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把文化活动与时事政策宣传、普法宣传、经贸、旅游、科技培训等各种活动结合起来,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参与中求繁荣,在参与中求效益,在参与中显示自身的价值和活力。同时,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渠道,增加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方式,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二、文化惠民活动存在的问题
文化惠民工作在多方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各村基础设施、经济实力以及群众思想观念等诸多差异,使这项民生工程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基层文化投入不均衡
近年来,虽然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有所提高,落实到基层的专项资金补助也有所增加,但由于各区基层的集体经济强弱不均,加上基层干部的重视程度不一致,导致了有些村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目前,有一半的村没有舞台或设施不齐全,只能在操场之类的空地上演出,给送戏下乡等活动带来很多困难。
(二)管理人员不一,体制不顺畅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共享文化信息的好处、建设文化基础公共设施、播放农村电影、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文物保护等项目。但现实中,这些工程其实都是文化部门主办的,其中有广电和旅游等部门,这使得整体的工作很难平衡。在乡镇一级部门,文化的专干是由乡镇服务中心来实施的,造成了“专干却不专业”的现象。每个村庄的基础建设都分开由各部门管理,有些称为文化室,有些称为文化大院,但他们的功能其实都是相同的,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
(三)内容单一,缺少活力
大部分乡镇很少文化活动,大多数活动都只是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有举办,平时是见不到的。部分只是组织简单的唱歌、下棋和扑克牌比赛等活动中,文化产品缺乏,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不够、没有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深入人心,没有真正落实好文化阵地应有的功能,没有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和辅导工作,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符。而且由于文化知识有限,部分农民没有热情去参加文化活动,基本没什么动力。与此同时,受各乡镇地区文化部门本身水平和工作情况的影响,使得其对于基层文化与文化惠民作业相关建设工作的宣传、辅导和教育工作并没有做到位,实际的建设内容和功能的发挥情况同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符。此外,受乡镇地区文化工作者本身文化知识水平的影响,使得部分的农村居民缺乏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动力,导致相关的文化活动不能够顺利的展开。
三、提升文化惠民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农村群众文化惠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思考,在今后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
(一)健全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馆要有意识、有重点地将文化服务向社区、农民工地等“阵地”服务难以覆盖的薄弱地带延伸。通过说唱团、送戏进乡村、美好乡村大舞台等活动载体,积极将群众文化精品通过舞台输送到社区、乡村,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基层文化建设与 建设“文明广东”相结合的惠民政策
首先,相关地区文化部门的管理者应该要树立起新的地区形象,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地区差异和个性,促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通过强化培养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结合地区生活与风俗习惯的措施,从而有效地推动带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不同地区具有的精神资源转化成该地区独有的物质财富,进而使基层文化在文化惠民作业中的作用全面展现出来。其次,完善各地区基层文化建设,加大在健身馆和图书馆等文化馆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及构建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工程的建设力度,从而拓宽各地区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为建设基层文化事业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以“文明广东”建设树立新形象,在建设基层文化的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差异、尊重个性,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结合各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把丰富的精神资源转变成物质财富,彰显基层文化魅力,让广东逐渐完善基层文化建设。同时,投资建成健身馆、图书馆;建设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所,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构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拓宽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增强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技能的相关培训工作,结合文化“阳光工程”与“三下乡”工作,有组织地开办文化技能培训班,为文化“打工”。例如,2016年5月11日, “同在莞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基层系列活动”暨东莞市文化惠民演出正式启动。活动将进一步调动基层文艺团队和专业人才的积极性,配送服务将更加均匀覆盖和惠及基层,预计2016年总场次可达1000至1150场。其中,镇(街)组织的演出场次至少363场;鼓励镇(街)申报文化惠民演出“十大品牌”活动项目,扶持镇街形成常态化、持续化、发挥品牌效应的基层文化惠民活动。
(三)培养文化志愿者人才队伍
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文化活动队伍的扶持发展和文化人才的培养日臻成熟,有效推动了全区文化管理机制由过去的办文化向管文化的科学转变。文化馆要不断探索建立全区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根据志愿者的各项文艺特长,分类组建曲艺、舞蹈、音乐、书画等多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主动走进当地的社区、学校、乡村,积极开展文艺献演和艺术辅导等文化公益服务活动。这些志愿者通过帮助和指导社区(村)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效解决了基层专职文化工作者严重匮乏的难题
(四)多方联动聚合力
政府要当好文化惠民实施的主导者,进一步优化农村文化惠民环境,积极拓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投资渠道,带领文化惠民真正的惠及于民。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精心设计载体,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村要出谋划策,把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丰富起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惠民工程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重要工程,对促进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发展地方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地方文化品位,从而扩大对外的知名度,促进群众精神文化素养的提高,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昆,谢玥.浅谈武汉市“百团千场”文化惠民活动的利与弊——以武汉市硚口区“百团千场”分析为例[J].大众文艺,2015(03).
[2]康维波,张文翠,郭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途径与方式探究——以山东泰安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