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器乐教学中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2016-05-14周邦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器乐教学情感表现演奏技巧

周邦春

摘   要: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是器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演奏技巧是情感抒发的前提,真挚的情感表现是作品艺术魅力的保障,二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关键词:器乐教学;演奏技巧、情感表现

中图分类号:J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194-02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思想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精神文化形式和精神活动方式,直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悦、忧愁、焦躁、平静、烦恼、哀伤、痛苦、惆怅等情感都能通过器乐演奏表达出来。而器乐演奏必须要通过器乐教学来完成,“奏”体现学生的专业技巧,“演”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学生只有将“演”和“奏”统一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器乐作品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下面笔者就器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娴熟的技巧是器乐作品情感表现的前提

熟练的演奏技巧是每位器乐演奏者都渴望获得的专业技术,也是器乐作品情感表现的前提。演奏者要想把一首音乐作品演奏得淋漓尽致,将作品的思想表现的细腻深刻、清晰感人,都必须要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作为基础。

(一)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基本功对于器乐演奏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必须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掌握的。好比一栋大楼的根基,基础打得越好,楼才能盖得越高。器乐演奏的基本功训练也是如此,必须依照正确的姿势、规范动作、科学的方法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例如,被誉为国乐“王子”的竹笛,其基本功训练分为长音练习、呼吸练习、指法练习和音色练习等。又如传统拉弦乐器中的二胡,其基本功练习包括长弓练习、分工与连弓练习、换弦练习、双手配合练习、揉弦练习、换把练习等。再如弹拨乐器中的扬琴,其基本功包括单音练习、双音练习、轮音练习等。其中单音练习的难点在于三指持键的方法和击弦时用力与回弹等;双音练习则要求双手的力度要均衡,击弦回键时的整齐一致;而轮音练习则是扬琴演奏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能体现基本功的一项技巧,需要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手指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由此可见,扎实的基本功是器乐演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看似枯燥乏味,却是器乐演奏中的奠基石。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从而提高演奏水平。

(二)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

一名优秀的演奏者,光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在演奏一些风格性较强的作品,尤其是一些特定的人物刻画、场景描述、意境表达时,还必须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根据曲子的情绪表达,合理地运用各种特殊演奏手法,充分发挥乐器的性能,准确地塑造音乐形象,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音乐情感。例如在民族吹管乐器演奏中的“循环换气”,需要演奏者以呼和吸同时进行的状态来克服人的自然生理习惯来完成演奏,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巧,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刻苦的练习方能加以掌握。又如民族拉弦乐器中的颤弓,主要训练演奏者对用弓的控制能力,演奏者通过琴弓来回快速均匀的抖动来突出力度的变化,使音乐产生一种跌宕起伏的效果,丰富音乐表现力。再如扬琴演奏中的弹轮练习,它充分利用琴键本身的弹性,加上手指的捻动,借助琴弦的反弹力,使得琴键跟琴弦之间一触一离,形成一连串均匀细密的音点。这是一种高难度技巧,需要较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才能掌握。

二、真挚的情感表现是器乐作品艺术魅力的保障

器乐演奏中,情感表现犹如音乐的灵魂,真挚的情感表现是器乐作品艺术魅力的保障。演奏者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器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把握情感的时代性

音乐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如《黄土情》是我国著名扬琴演奏家黄河先生创作的一首极具西北风味的扬琴独奏曲,乐曲深情的音乐和深邃的意境充分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西北人民的淳朴热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极强的民族性。而另外一首《离骚》则是以战国时期的屈原为时代背景,反映了屈原炽烈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异彩,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又如瞎子阿炳的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反映的是当时黑暗社会中被压迫的劳苦大众们的悲惨生活;建国以后创作的《山村变了样》、《草原新牧民》、《三门峡畅想曲》等二胡曲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比激动的喜悦心情,具有浓厚新时代气息。其中刘文金先生的《三门峡畅想曲》讴歌了三门峡水利工程给人民带来的欢乐和希望,乐曲充满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把握情感的地域性

音乐作为人们不可获取的一种精神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性。我国广阔的地域特点造就了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同时也为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方法提供了可能性。如具有鲜明内蒙粗犷特征的笛子曲《牧民新歌》、《五梆子》;有细腻甜美韵味的江南丝竹《姑苏行》、《鹧鸪飞》、《水乡船歌》等。又如具有浓郁河南风格的二胡曲《河南小曲》、《豫乡行》等;描写西北人豪放、热情、洒脱性格,敢于直面生活的二胡曲《陕北抒怀》、《兰花花》等。再如具有新疆异域风情的古筝曲《西域随想》;描写湘西大山特有的幽远、神秘多变的古筝曲《溟山》;表达黄土高原悲怆和高亢生活的古筝曲《望秦川》等。随着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音乐作品的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充分掌握好器乐作品的风格是器乐演奏者进行完美情感表现所必须的。

三、技巧与情感表现的统一是器乐演奏的必然归宿

器乐演奏中,“情”是作品之根本,“技”表现之手段,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演奏技巧和情感表现的统一是器乐演奏的必然归宿,“技情并重”、“声情并茂”,才能将情感和想象、联想融汇成生动的音乐形象。

(一)技情并重,人曲高度融合

演奏技巧是为音乐情感表达服务的,如果缺少演奏技巧的支持和帮助,再美的音乐也是缺乏生命力的,终究无法呈献给听众,或是会给人一种缺乏脊梁的感觉。同样,光有娴熟的演奏技巧也是不够的,技巧一旦脱离了情感就会变成机械的运动,或是纯技巧的卖弄,演奏的乐曲也只能成为一堆干煸的音符,没有任何内涵,缺乏艺术感染力,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赵寒阳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优秀的二胡演奏家,琴和心会形成激烈的共鸣,演奏起来会充满热情,而如果二胡演奏者缺乏这样的热情,那么就只会单纯的两手机械运动,纵使技巧到位也无法打动观众,走进人心里”。真是一语中的,讲述了器乐演奏中“技”与“情”的关系。因此,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情”为主线贯穿器乐演奏的始终,只有掌握精湛的“技”,才能使乐曲的情感得到最大的升华,要将“技”和“情”完全地融入到一起,做到人与乐曲的高度融合。

(二)声情并茂,共释音乐内涵

器乐演奏中演奏者要根据不同的作品对其声音和情感做不同的处理,力求以“声”来带“情”,以“情”来动“人”,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共同诠释音乐作品。器乐演奏的过程其实又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作曲家所要表达的艺术思想、音乐内涵仅靠音符、节奏、速度、力度、表情术语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要靠演奏者去琢磨,去领悟,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奏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释,在音色、力度的、情感的控制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分寸把握。正如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的:“总谱上的标志是忧伤,但是几分忧伤呢?哪种忧伤呢?内在的、暗淡的、或者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说明,我只有自己去做出判断,这就是我的专业。”演奏者在演奏一首作品时,首先要仔细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准确把握各个部分的情感和色彩变化,然后再借助熟练的演奏技术,以“声”带“情”,以“情”动人,最终达到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是器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演奏技巧是情感抒发的前提,缺乏熟练技巧,则无法实现从乐谱到声音的转换,再美的音乐也不能呈献给听众;而真挚的情感表现是器乐作品艺术魅力的保障,过分的追求技巧则会变成一种技巧的炫耀,最终将因作品缺少艺术表现力而使人感到乏味和肤浅。因此,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转型视角下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秦放.论器乐演奏与情感表现[J]乐器,2008.(12)

猜你喜欢

器乐教学情感表现演奏技巧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音乐院校器乐教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