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地区学生网络语言认知及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2016-05-14韩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原地区网络语言学生

韩力

摘   要:本文对中原地区学生网络语言认知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自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在学生中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高,中学生对网络语言认识不够,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网络语言流行是一种趋势,它丰富了传统语言,应加强对学生网络语言规范的引导教育。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原地区;学生;认知及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083-0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迅速发展,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网络语言以创新、简约、快捷、生动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学生是与网络接触较为频繁的一个群体,也是对网络语言变化最为敏感的群体,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值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知和使用的真实状况,我们对中原地区的大、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调查对象包括郑州、信阳等地的中小学生及大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学生对网络语言认知与使用状况。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3份,有效率为96.6%。

一、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出现并流行起来的语言,我们从上网渠道、上网时间、上网主要活动三个方面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如下:

从上网渠道看,大学生主要通过手机上网,这一结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关,大学生相对自由且有自己的私人电脑和手机;中、小学生仍处在受家长督促监管阶段,中学生有可能背着家长私下用手机或去网吧上网,而小学生因为年龄原因无法去网吧,多是用家庭电脑,或父母的手机上网。

与上网渠道相对的,大学生上网较为方便自由,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时间往往较长;而中学生由于受监管、以及学业压力等因素,多数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下,但家庭电脑、网吧、手机为上网提供了诸多便利,少数学生上网时长达到6小时以上;小学生上网时间较少,主要受家长管教,大多只在周末才能上网。

从学生上网主要活动来看,大部分中学生、大学生喜好浏览网页、聊天,其次是玩游戏、看视频、逛论坛贴吧,以休闲娱乐、网上信息交流为主;小学生以看视频、玩游戏为主,与网络语言接触相对少。根据调查,浏览网页包括关注时事新闻、娱乐资讯等,这里的网络语言不少;而贴吧、论坛、微博、微信是网络语言最为活跃的地方,是网络语言的产聚地。从各个阶段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可以看出,中学生、大学生跟网络语言接触较多。浏览网页、逛论坛、聊天成为网络语言获取和传播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进一步调查了中学生、大学生的网络语言认知情况。

二、学生网络语言的认知及使用情况

(题)认知情况

我们对学生的网络语言了解程度做了简单调查,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网络语言非常了解、中学生基本上了解,只知道一点或不知道网络语言的学生较少。这说明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提高了,他们可能会进一步使用网络语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

为了更进一步调查各个阶段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知程度及哪些网络语言在他们中间流行范围更广。我们选取了20个近几年流行的网络词汇,并对他们使用的网络语言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进一步证实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识程度最高,中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了解和使用情况并不低,如“人艰不拆”、“累不觉爱”、“吓死宝宝了”、“萌萌哒”在他们中的认知度很高。多数网络流行语已被广泛使用,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我们对学生认知网络语言的主要途径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伙伴都惊呆了”。

我们对学生认知网络语言的主要途径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显示,手机是大学生认知网络语言最主要的途径,互联网是中学生认知网络语言的最主要途径,与此同时纸质出版物、电视、广播等也开始普及和使用网络语言,成为新的认知途径。

(二)使用情况

我们从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三个方面调查学生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结果如下:

根据调查,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主要集中在同学或朋友的网上聊天、贴吧论坛、微博微信朋友圈;其次是日常交流,也有部分学生会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大学生乐于用网络语言进行调侃,大部分中学生会在口头交谈中偶尔使用网络用语,仅10%表示从不使用网络用语,这和他们与网络的接触程度相关。大学生普遍认为网络语言简洁方便,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大部分中学生认为网络语言比较时髦,不用网络语言就会落伍被同学嘲笑。这也说明网络语言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受到青睐,代表了一种流行文化,。

我们又分别了解了学生在写作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以及对在写作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态度,结果如下:

通过调查,尽管中学生会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但从未使用网络语言仍占多数,从学生对在写作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态度来看,尽管网络语言是新兴文字,但赞成大量使用的仍占少数,所以网络语言并非洪水猛兽,不应全盘否定。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中赞成大量使用的和反对使用的比例明显高于大学生。

就学生对网络用语的态度,以及网络语言是否应该被规范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从对网络用语的认同程度来看,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中学生;大部分中学生并不排斥网络语言,不能接受的仅占10%。尽管乐于接受网络语言,但不少同学在访谈中指出网络语言中有很多错字、别字、不规范用字,易造成误解,并非人人都懂,有很大的随意性,给沟通造成影响。从对网络语言是否应该被规范方面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应该规范,说明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优缺点有一定的认识。

三、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综合分析

(一)网络语言在学生中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网络语言往往伴随着最新的时政、娱乐话题、社会事件产生,许多网络语言与学生关注的时政、娱乐、社会事件联系密切,学生在谈论这些事件的时候必然会用到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从网上走到网下,在报纸、杂志、电视、广告中纷纷出现,学生们通过这些媒介比以前更容易接触网络语言,并将它更加广泛的用在生活学习和日常交流中。

(二)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高,中学生对网络语言认识不够

当前的大学生多为90后,自小接触网络,他们对网络环境非常熟悉,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高。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大学生甚至加入到网络流行语的创作中,用网络语言进行调侃,营造轻松幽默的语言环境。

中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网络语言新鲜、活泼的表达方式受到他们的喜爱。他们对网络语言有自己的认识,并非全盘接受,一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网络语言的不足之处,认为应当加强网络语言规范,但对网络语言的影响及语言规范的认识不够。

(三)网络语言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方面,生动、活泼、富有新意的网络语言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一些粗俗、带有攻击性、甚至逾越道德和法律之上的网络语言,给社会文化带来负面影响。青年学生与网络语言的接触日益密切,网络语言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前网络异常活跃的水军、五毛党,很多都是青年学生,他们处在身心的成长阶段,社会阅历较浅,喜好接受新事物,追求自我的个性表达的特点很容易被利用。一旦把网络上的暴力负面情绪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交往极为不利。网络语言中的一些错字、怪字被学生频繁使用到日常写作中,也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和使用规范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对于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思考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型语言,它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和文化变化发展的镜像。针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思考:

(一)网络语言流行是一种趋势,它丰富了传统语言

网络语言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交际需要,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被网友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创造出来,他们反映了网友们用娱乐心态对生活的调侃,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人们在工作、学习压力下的一种表达方式。诸如 “给力”、“点赞”、“土豪”、“吐槽”等网络语言,他们被广泛用于报纸、电视、广播中,逐渐被社会成员认可,进入到基本词汇中,丰富了语言的发展。同时,这些网络语言走进中小学课堂,走进对外汉语课堂,被更多人接受。

(二)应加强对学生网络语言规范的引导教育

随着学生上网时间的日益增多,网络语言对传统规范语言的使用必然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我们应对学生加强引导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网络语言的利弊,促进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学好规范语言。

对于中小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优化语文学习方式。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写入中小学教材,提高学生对传统语言文字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适当鼓励和肯定学生使用一些热门的网络词汇,及时纠正网络语言的滥用的现象,为中学生的规范的语言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对于大学生,要进一步培养他们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参与网络语言建设,提高网络语言规范意识。同时,重视网络语言规范的宣传,定期开设讲座,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和舆论监督作用,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向学生普及规范的语言表达和汉字写作。引导他们避免接触不良的网络信息,加强网络自身规范化建设,剔除粗鄙的网络语言,保证网络语言向高雅健康的方向发展,营造文明的健康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

★项目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2016—qn—203)。

参考文献:

[1]石杰.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J].海外英语,2015(07)

[2]余森河,林伦伦.中等城市中学生网络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以广东惠州市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2)

[3]吴燕玉.中学生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与引导[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1)

猜你喜欢

中原地区网络语言学生
中原地区品种齐全的果树苗木大规模繁育基地
中原地区储气库建设研究与实践
打造中原地区航空人才培养高端平台
学生写话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