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05-14丁东杰

关键词:解决措施存在问题高职院校

丁东杰

摘 要:本文论述了贫困认定工作的认定标准与认定程序,找出贫困认定存在的难以确定、贫困证明填写不真实、认定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等原因,并找出解决贫困生认定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加强对贫困生认定的宣传,完善认定标准,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对认定结果进行追踪、监督等各项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39-2

0 引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贫困生认定是在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选的前提下,做好贫困认定能使得国家奖助学金充分发挥作用,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随着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人数越来越多、资助额度越来越大,作为资助前提的贫困认定显得越来越为重要。虽然国家下发贫困认定的指导文件,对贫困认定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但各个各校在贫困认定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随后的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也就远离国家资助的学生的初衷。

1 贫困生认定工作

1.1 认定标准

经济困难按照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等三个层次划分为一档(一般困难)、二档(困难)、三档(特别困难),人数不限,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民主评定。一档、二档即生活型贫困,家庭经济困难与一般困难学生。指依靠家庭能够解决基本的衣食问题,但这种解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衣着体面和饮食营养还无法保证,除衣食外其他的一些基本生活需要仍有困难的学生,包括家庭有少量经济来源,或能够获得亲友一定资助,但仅能维持日常生活,无力支付全部学业费用等情况。三档即生存型贫困,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指从家庭获得的经济支持很少或者没有,衣食缺乏保障,温饱尚未解决的学生,包括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成员丧失劳动能力,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

1.2 认定程序

第一步个人申请,由学生本人主动向系部提出申请,写出个人书面申请的同时如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情况调查表》须到乡镇及以上政府或民政部门盖章方符合申请要求。第二步系部认定。申请贫困生认定的学生,填写好有关材料后上交系统。系部根据本系的实际情况,各班级成立班级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系部成立系贫困生认定工作组,负责对申请材料的评议和认定工作,对申请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校学习生活纪律、日常消费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评议,形成初步的认定结果,最后填写《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统计表》。第三步学院审核。系部将班级评议小组和系贫困生认定工作组认定后的申请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汇总表》上报学院学生处。学院学生处对系部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上报院领导审批,最后将形成认定结果并进行公示。

2 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2.1 认定标准难以确定

根据院校文件,由学生提出贫困认定的申请,提交贫困证明。家庭收入与消费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偏远一点乡村的可能收入稍微低一点,但因为消费水平较低,生活还算可以,同样的收入如果在发达城市生活水平并不算高。认定标准中的规定也往往存在难以把握的条件。比如在对能不能有电脑这条,电脑是相关专业必需品;对手机不能高于两千块钱规定中,虽然有学生手机档次较高,但是二手手机或者是亲朋好友相赠,在评定过程中,对有些标准还是比较难以把握。

2.2 贫困证明的填写不真实

贫困证明是学生贫困认定的重要证明,学生在填写贫困证明的时候,家庭收入往往也不能按照家庭实际收入填写,学生为了能评定上贫困生,往往把家庭收入写低。在填写家庭人口数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要加上已经结婚的姐姐、哥哥,还要加上姥娘、姥爷。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很多情况下不能据实填写,甚至把家庭成员的病情扩大化。家庭受灾情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填写情况。

2.3 认定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贫困证明需要到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盖章,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因为存在一定的人情因素在里面,又没有相关制约贫困认定盖章行为的规定,往往是谁需要盖章就给盖,导致学校要求学生盖章的时候没有盖不出来的贫困证明章。

在评选的过程中,同班同学之间在民主评议的过程中掺杂着个人感情的存在,尤其是担任班委的学生,因为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往往得罪一些人,同学们在贫困认定的过程中就不给予投票。学生判断同学们是否贫困很大程度上还是根据学生同学们平时的消费、衣着用品进行投票,班主任在因学校的事务性工作太多,很难从更深层次去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也仅仅是从外表观察学生是否贫困,民主评议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评选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人缘好的学生,可能并不是贫困生。

3 贫困生认定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贫困生认定的宣传

加强对贫困生认定的宣传,通过召开班会、参加讲座、观看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白国家励志、助学金真正的目的。只有学生明白了国家资助的意义,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申请贫困认定,这样才能在源头上端正贫困认定的目的,才能使国家资助发挥作用。对申请贫困认定的学生进行小范围的教育,让这部分同学们相互进行横向比较,确定申请认定档次。

3.2 完善贫困认定标准

前面所述的贫困认定标准只是一个定性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分寸。学校在制定认定标准的时候,应该把某些观察指标量化,比如学生在校每个月应该最高不能超过哪个额度,使贫困认定工作有规可循。当然特殊情况如单亲家庭、家庭人员有重病、经济欠发达、家里孩子多等例外情况给以有限认定。多个观测点相结合,使得认定结果更加准确、公正。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之间也存在差异,在解决以上问题的时候具体工作细节也有所不同,但大致上都可以使用以下方法:首先通过一些可行的衡量指标来真实反映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此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必须要求学生信息真实可靠,这就需要通过对在校生每月学习生活消费支出和学生缴纳学费的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学校学生消费水平对贫困生消费水平进行界定,以此认定贫困生。并且尽可能地与生源地的党和政府基层部门进行及时联系,核实学生开出的证明。

3.3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要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申请贫困,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属于贫困范围以内申请了贫困认定将会剥夺真正贫困的学生受资助的可能,使得国家助学金失去了它本来的目的。在家庭情况调查表中学生应该据实填写家庭收入、家庭人员身体状况。对认定结果实施动态管理,重新符合贫困生条件的学生纳入贫困生的行列,对于已经不符合贫困生条件的学生撤销贫困档案。建立诚信档案,引导学生在贫困认定的过程中养成诚信的意识,并加大惩罚力度来改善诚信缺失的状况。

3.4 对认定结果进行追踪、监督

贫困认定后,班主任通过与贫困生谈心谈话正面了解消费情况,通过与贫困生宿舍人员、班级其他同学谈心谈话侧面了解贫困生的消费情况,以及通过信息员的反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qq群、微信群、飞信等多种通信工具了解学生助学金使用情况。学院、系里随机抽查贫困生,了解学生助学金的使用。一经查实贫困生有请客吃饭、购买奢侈品等乱用助学金的情况,追回助学金,并记入诚信档案。通过这种监督机制,使得贫困生获得的助学金用在学习上,使国家资助真正发挥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岑道权.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难点及对策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2] 余冲,李立文.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8(9).

[3] 肖桃.学生资助诚信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5(11).

猜你喜欢

解决措施存在问题高职院校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