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态分析及思考

2016-05-14吴宏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对策思考

吴宏伟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也多种多样,其产生原因各有不同。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误区,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转变毕业生择业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态;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33-2

0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发展迅猛,高职毕业生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中所占比例也同比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及国家产业升级等原因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反映在就业的行业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均, 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现象同时存在,近几年通过对高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高职毕业生实习企业的走访,了解到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心态会直接对就业的质量产生影响,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态的正确引导势在必行,也只有就业心态调整好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1 目前高职毕业生中存在的主要就业心态

1.1 自身定位不准确

通过对近几年高职毕业生的调研,发现很多同学对企业待遇的期望过高,要求企业工资高、福利待遇好,要求企业位于一二线城市,但是毕业生却没有衡量自己能够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知己” 。高校毕业以后表示是一个人学生阶段的结束,但是人生阶段的另一个起点,所以毕业生在就业择业的时候不妨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放低对就业岗位的要求。特别是在就业初期先找到一个与自己就业目标相对吻合的岗位,锻炼自己、磨炼自己、积蓄力量和实力,在对自己向往的工作岗位和行业有了一定的熟悉了解后,再重新审视自己对工作岗位的要求,那时再选择的岗位将会更适合自己,选择面也会更大一些。

1.2 对企业忠诚度低

部分毕业生就业后,不能很好地遵守企业的制度,接受不了加班,甚至感觉企业没有想象中的好,产生跳槽的想法。有的同学甚至在选择就业岗位时投机取巧、缺少诚意,还有的在择业时持观望态度错失了很多好的就业机会。当然,毕业生在就业时持谨慎态度也是对的,但是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信用,对企业重视程度不高,那么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毕业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成绩,诚信和信用是必需的基本素质。

2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态成因分析

2.1 社会原因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影响深远,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毕业生在择业时对工资报酬的要求相对提高,从而引起毕业生某些不切实际就业观的产生。还有,高等学校就业制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说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大学生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等,这些在应届毕业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使大家的择业心态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择业创业意识不断增强,新的就业心态不断出现。

第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认识不全面,部分企业戴着有色眼镜看应届毕业生,并习惯于按照社会成熟工作人员的要求对待应届毕业生。这对应届毕业生有一定的偏见,并夸大了应届毕业生的不足。其实,应届毕业生就像一张白纸,是需要企业培养和塑造的,而成熟工作者有了一些固定的工作习惯,往往不利于再塑造。所以企业在招聘时不应该设置一些不现实的招聘条件,从而使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

2.2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在经过我国高等教育的系统学习后,在很多大学生眼里,就业工作不再是“混口饭吃”或“养家糊口”,而是衍变成了更高的动机,比如是:追求理想、实现价值、发挥特长等,他们的择业心态取决于职业是否符合他们个性发展需要和获取理想的个人收入。很多学生注重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自身优势,实现个人价值。而较少从社会需要的角度理解职业,形成了一种以学生群体为特点的择业心理,即崇尚新颖、开拓、冒险、进取的择业精神。

第二,就业指导工作在一些高校处于开始阶段,对大学生就业教育不够,忽视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没有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信息,造成有的大学生不知择业如何入手,更谈不上择业方法、技巧。

3 调整高职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对策思考

3.1 对学生主观方面的引导

3.1.1 做好自我探索

应届高校毕业生能否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取决于自我探索时能否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观念评价自我,了解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认识到自我的不足和缺点。这样才能够在择业就业时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身的就业岗位。当然,在择业时也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从而避免自卑,更要时刻审视自己,切记不要好高骛远。每个人各方面的自身条件和就业岗位的要求相符合时,成功就业的概率会更大,求职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当然,人和人是不一样,所以适合别人的工作,不一定适合自己,别人求职的成功经验不一定适合其他人,大家都认为好的工作岗位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所以,要找到你与他人的差异,求职时避免盲目从众。

3.1.2 主动调整心态

在择业求职时,应届毕业生应时刻关注自己的求职心态,在求职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放松的心态,在择业时对待出现的问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办事不急躁,遇到困难不焦虑,要相信困难和挫折时暂时的,只有靠自身能力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在求职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在求职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正常现象,面对就业压力,只要锲而不舍的追求,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当然,成功就业后更不能骄傲自大,对应届毕业生而言,成功就业仅仅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以后的工作中只有不断努力,兢兢业业才能在职场上获得成功。

3.1.3 积极实践锻炼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不仅仅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法则。应届毕业生面对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更要在有限的大学时光多参加社会实践,要学会自立自强,积聚能量、丰富经验、提高阅历、加强历练。比如,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找到与自身就业目标相关的岗位去实习实践。毕业实习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历的阶段,也是毕业生认识社会、了解工作岗位的机会,只有通过这些实习和锻炼,毕业生才能了解到社会工作对求职者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毕业生才会知道自身与岗位要求的差距,才好找准差距,把自己的缺少的东西补回来,不至于临近毕业、就业时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状况。

3.2 社会客观方面的建议

3.2.1 重视就业指导课程

在校期间利用好就业指导课程,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里分析,就业诚信等多方面对毕业生进行引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比如:在就要去前就应该树立就业目标,不能盲目跟从,并且要准确的确定自己的岗位定位,在就业初期更不顾能频繁地调换工作岗位。

3.2.2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活动是高校学校育人的第二课堂,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通过主流校园文化活动内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会内化成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来证明验证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不仅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和生活表现有着影响,还会对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的表现有着持续的影响。

3.2.3 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子女就业

家长对子女的就业岗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在不断地向孩子灌输有关就业岗位的知识。在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家长更应该以适当的形式指导他们的求职就业,当然,家长应该明确告知子女,家长的意见只能提供参考,决定权在子女手里。家长万万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子女身上,强制安排子女就业,更不能靠钱财来解决就业。家长对子女就业关注也要注意一个度,不能给子女过多的压力。做到多关心,多建议使子女顺利度过就业困惑阶段,引导孩子的择业心理往健康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对策思考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探究高职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
浅谈铁路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教学与管理
高校大学生对MOOC认识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中学生课外作业家庭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