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疑山瑶族民俗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

2016-05-14杨一泉

商情 2016年9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

【摘要】长鼓舞又是极具瑶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族体育舞蹈,牛亚岭瑶寨长鼓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消失。要挖掘长鼓舞的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保护长鼓舞文化,开发利用长鼓舞文化,要与祭舜相结合,打造长鼓舞文化品牌,创建长鼓舞文化产业链。

【关键词】牛亚岭瑶寨,长鼓舞,开发利用

长鼓舞是瑶族地区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舞蹈,是瑶族同胞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生产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长鼓舞又是极具瑶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族体育舞蹈。《长鼓舞》瑶语称“播控”,即打长鼓之意。“有瑶就有长鼓”,说明长鼓舞在瑶区广泛流传。长鼓舞是以鼓为道具,以唢呐、锣鼓、芦笙等为伴奏,舞姿质朴凝重、刚劲沉雄、节奏分明,基本动作由走、跑、跳跃、蹲、挫、旋、俯冲,以及顶、斗、周旋等动作组合而成,讲究闪转旋跃、蹲腾立跳,长鼓舞以自娱性的形式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意愿,是集体智慧结晶,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也是瑶族群众宣泄情感、欢娱身心的重要方式。

一、长鼓舞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对长鼓舞的考察中了解到长鼓舞作为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一种民俗舞蹈,其要表现的动作都是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在肢体上的体现。根据笔者所查到的资料,在长鼓舞中,所有的动作又可以分为表演性质的动作与程式性动作,程式性动作就包括走角等固定套路,而在表演性质的动作上又细分为祭祀性动作和游戏性动作。祭祀性动作包括拜鼓,承鼓等动作,表演性动作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模拟动作,比如,模拟植物,动物等,造房动作,比如量地基,挖地基等,制鼓动作,比如寻树,砍树,背树等。这么多的动作,都是由舞者的肢体来解读的。通过对舞者的观察,和采访,加上前人对长鼓舞的归纳,就是从几个基本的动律发展而来的:“曲”是长鼓舞“含胸、弯腰、屈膝”等动作特点构成了一个“曲”的肢体形态,给人一种稳重,憨厚,老实的直观感受,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瑶族民众深层的宗教信仰和情结。“闪”是长鼓舞中最核心的动律,是在动作过程中,通过控制自身的力量,先由上往下屈膝,然后通过膝部发力从而带动上半身有规律的起伏,形成一种上下的,有节奏的弹动。通过舞者的优美的舞姿,向各位观众展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刚之气。“扭”。长鼓舞出现了大量的“扭”的造型,这是以身体躯干为轴,上半身可以向左右转动,然而在身体转动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抬腿,盘腿的动作,这一系列的动作跟“扭”腰侧身的动作有关。加上手持的长鼓,给观众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柔和的曲线美。这三种动律组成了长鼓舞中最基本的动作,加上这些动作的组合,排列,就形成了表现在舞者中的,动人优美的舞姿。通过对鼓的击打,既能生动形象的反映出瑶族同胞的生产生活,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九疑山瑶族的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对瑶族实施健身计划提供了发展思路。长鼓舞动作粗细并蓄,有着朴实的美感,它既是瑶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形式。笔者调查发现,九嶷山牛亚岭古瑶寨,位于宁远县九嶷山光冲村,距九嶷山舜帝陵8公里,有10多户一百余人。据史料记载,牛亚岭古瑶寨始建于清末,由瑶民冯任古选址,筑于两山之间的南山梁半山坡,坐南朝北,采用就近选材,依山势而建,夯土为墙,立木为柱,历五代人,建成现占地2000余平方米,由五栋半地半楼2—3层土木结构的吊脚楼(千脚屋)组成,瑶寨房屋中间有100余平方米的空坪。它是历史上建筑最晚,原貌保存得最原始的一座瑶寨,在瑶族居住的岭南山区极为鲜见,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宁远九嶷山牛亚岭瑶寨中,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形成了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主要项目有:长鼓舞、对顶木杠、刀舞、人龙、毛莱球(木头球)、打陀螺、手上陀螺、播公(打长鼓)、伞舞、打猎操、舞狮、串春珠、瑶拳和盾牌舞等活动形式。而长鼓舞是瑶族人民的宝贵艺术遗产,是瑶族历史的见证,千百年的历史的积淀,它是瑶族图腾崇拜的信仰习俗及其原始宗教的一种载体,瑶族长鼓舞被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二、牛亚岭瑶寨长鼓舞的现状的调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变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消失,在牛亚岭瑶寨长鼓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在这样的世外仙境一般的地方,长鼓舞也没有完全的保留下来,笔者到当地调查,据当地的村支书赵富古介绍,会跳长鼓舞的人少,由于年青人有的外出经商打工,不爱好跳舞,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现在会跳长鼓舞的不足10人,而且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人,很多年轻人和小孩并不会跳长鼓舞。据当地老艺人介绍:“那时年轻认为有的动作不好看,而且难度还大,加上又不经常用,所以就没怎么练习过了”,加之“会跳的越来越少,年龄越来越来,难度稍大的动作要跳起来就越发困难,这样一来,想要传承下去就越困难”。更让人意外的是,长鼓舞曾经是用来祭祀的舞蹈,是用来沟通“神明”跟祖先的的圣物,瑶族民众对它是心存敬畏,几乎是代代相传的东西,在过去“几乎每家都有两个自制的长鼓”,到现在“别说几家,就是一个村子也难有一对”。而今受商业化的冲击与审美观的改变,有人认为学那个有什么用啊?出去打工随便就能赚的钱比学它的多。还有更多的认为,动作太复杂,难度系数高,更有者连最简单的动作来练习都受不了!甚至根本上就没有兴趣。在年轻的一代,甚至是小孩能打长鼓的几乎是出现断层,少有人会。拜师想学的人少了,所以流传下来的长鼓舞套路越来越少。而听年轻一点长鼓传承人赵七秀介绍,住在这里的瑶族人传承着唱瑶歌,穿瑶装,打长鼓等瑶族特有习俗,她自己跟同年龄的人不一样,因为自己有一个爱好打长鼓的父亲,受到父亲的影响才看到打长鼓的乐趣,而更重要的是自己觉得这个有意思,因为爱好,就开始学习,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跟大多数人一样,感觉动作难度比较大,不好学,就有了放弃的想法,父亲的鼓励是让她坚持学下去的希望。现在,她会打的长鼓一共有36套,基本是从师傅跟父亲那里传承而来。作为一名长鼓的爱好者,痴迷者,赵七秀不仅自己打长鼓,还带动自己的丈夫加入这个行业来,作为她的丈夫不仅能打长鼓,连长鼓的基本配套设施,“锣鼓,芦笙”也开始研究起来。也掌握了基本的门路。当然这些只是在这个古瑶寨里一些特殊的现象,打长鼓在这里还是极少数人会的一项运动,而作为九嶷山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这些技艺的流失,会影响牛亚岭瑶寨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现在这一瑶寨的长鼓舞的现状令人担忧,濒危的形式十分严峻。

三、牛亚岭瑶寨长鼓舞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长鼓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文化记忆的象征符号,具有聚合与认同的社会功能,但它所面临的跟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就是保护与发展的问题。牛亚岭瑶寨是宁远县旅游线路上的一个景点,却因为交通距离核心景区远,得不到发展,长鼓舞也是处于濒临失传的地步。如今,长鼓舞作为民俗体育项目,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传播瑶族文化,不仅是能促进宁远县的经济发展,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和保存。我们课题小组对开发利用九嶷山牛亚岭瑶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是政府部分要挖掘长鼓舞的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赋予长鼓舞文化以保护地位,鼓励人们保护和开发长鼓舞资源。长鼓舞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既能丰富大众的精神层面,又能做为一种民俗体育开展,对大众的生理层面也有影响。长鼓舞在尽情敲打时爆发性肢体语言,可以释放个体的心理压力和表达集体情感。简单套路的长鼓舞能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在大众中开展,这既能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促进肌体各组织器官协调运作,又能塑造形体,减轻心理压力,在有带给了人们艺术的享受,使人愉快。政府大力提倡长鼓舞作为健身舞蹈来跳,这即发展了长鼓舞,又丰富了大众的生活。

二是要与祭舜相结合,打造长鼓舞文化品牌,形成九疑山景区的旅游产业链。舜文化是宁远重点开发的旅游项目,借助舜文化来开展有民族特色的长鼓表演,呈现出瑶寨的风情,使之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九疑山风景名胜景区,尤其是在三年一大祭,每年一小祭或半年一祭的前提下,利用瑶族长鼓舞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发挥出长鼓舞的作用,继而对九疑山牛亚岭瑶寨的发展,提高知名度,展示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粹,强化族群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从活态遗存中了解历史。长鼓舞无论是从舞蹈动态,还是从它的表演形式、环境、习俗等,都保留了最古朴的特色,它是历史的活态传承,具有瑶族历史的根性、母性文化的特征。市场经济和旅游业带来的利益链和精神尊重的刺激,瑶族也注重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及归属感。

三是传播长鼓舞文化,创建长鼓舞文化产业链。长鼓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民族的一种民族的瑰宝,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于瑶族来说,传统的节日加上瑶族特有的节日,向游客展现长鼓舞的魅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瑶寨特色旅游开发时,瑶族长鼓舞元素贯穿于整个过程,其经济属性逐渐显现,发展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旅游产品,可以提高瑶寨的人均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民俗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发展,创建独立的文化品牌是打造瑶族,以及宁远县旅游产业链的重要的一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又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一个必然选择,毫无疑问,作为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长鼓舞代表着牛亚岭瑶寨的民俗,民风,最能体现出宁远县特色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王桂忠,张晓丹,吴武彪.广东瑶族长鼓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126- 128.

[2]胡荣华,彭珍琳.璀璨的原始瑶寨- -探访宁远牛亚岭古瑶寨.永州新闻,2015.09

[3]宁远县九嶷山牛亚岭瑶寨寨前石碑简介

作者简介:杨一泉(1995——),男,湖南宁远人,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学生。

本文系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九嶷山瑶族民俗体育资源的调查研究——以牛亚岭瑶寨长鼓舞为例(湘教通〔2014〕248号)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
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方法浅论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